目的: 建立酒石酸茚喹诺啉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洗脱介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酒石酸茚喹诺啉的含量。 结果: 酒石酸茚喹诺啉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9.5%,在5~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柱层析法分离游离药物的柱回收率为101.0%,加样回收率为97.9%。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40.3%。 结论: 酒石酸茚喹诺啉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测定酒石酸茚喹诺啉脂质体的包封率。
目的: 建立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含量。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游离药物,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中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包封率。结果: 苹果酸舒尼替尼在430 nm处有最大吸收,4.0 ~ 1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7);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1.8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目的: 采用直接ELISA法检测人源化抗叶酸受体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方法: 以固定量的重组人叶酸受体@做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人IgG(H+L)为二抗,直接测定不同浓度参比品和供试品与抗原的结合活性,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结果绘图,根据供试品及参比品EC50值计算供试品的相对结合力。结果: 同一批次的3支供试品分别经3次测定,相对结合活性分别为参比品的(80.61±12.19)%,(88.82±12.70)%,(103.57±6.07)%,平均值(91.0±13.72)%。3次试验的RSD分别为15.12%,14.30%,5.86%。结论: 直接ELISA法精密性良好,结果客观,影响因素少,可用于人源化叶酸受体抗体抗原结合活性的常规检测。
目的: 针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冠心病模型,建立非标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 方法: 研究中分别设立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治疗组及中药治疗组,分析过程中,样品未进行高丰度蛋白去除,利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直接使用-20 ℃冷丙酮冰上沉淀,4 ℃ 放置过夜,离心,弃去溶液,对蛋白沉淀,分两步加入Trypsin进行酶解处理,加酸终止后,离心,获取上清液进行分析。测定方法采用160nl Trap柱进行蛋白富集,分析柱采用Agilent Chip(C18,150 mm×75 μm),为获得较高的蛋白覆盖率,方法进行了如下优化:测定梯度优化在97%水相-77%水相区间;线性梯度运行时间为125 min;Data dependent 参数优化;2次重复进样等。测定结果利用Agilent Spectral mill进行搜索,部分蛋白利用Mascot进行了验证搜索。 结果: 最终在健康对照组获得特异性蛋白512个(unique protein),重叠蛋白47个(overlapped)。以获得的健康组特异性蛋白为参照,对4组来源样品进行了PCA分析,将上述各组进行分类,其中模型组与治疗组得到了明显的区分,中药治疗组与阳性药组有着相似的变化轨迹,但与健康组区分明显,这说明实验中大部分冠心病的损伤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可逆性,药物治疗仅对其中部分蛋白有着转归趋势,例如对其中纤维蛋白原,有着明显的下调趋势。研究还针对主要的蛋白进行了功能分类,相对识别了模型组与健康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健康组之间的蛋白上调及下调趋势,其功能主要集中在脂质代谢相关的蛋白,如Apoliprotein,HAS,及C 反应蛋白。 结论: 方法证明了利用非标记蛋白鉴定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出动物模型的变化,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治疗的转归方向。
目的: 研究布氏菌(简称Br.)BP26蛋白在不同抗原免疫豚鼠模型上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方法: 分别用BP26重组蛋白、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Br-PPD)、布氏菌M16种纯蛋白衍生物(Br.M16-PPD)、布氏菌RM6种纯蛋白衍生物(Br.RM6-PPD)、布氏菌5K/33种纯蛋白衍生物(Br.5K/33-PPD)5种变态反应原,在BP26和不同种布氏菌免疫豚鼠模型上分别进行皮肤试验。 结果: 变态反应原BP26蛋白在BP26免疫模型上能够形成明显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在不同种布氏菌免疫的模型上均为阴性;各种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变态反应原在其相应菌种的免疫模型上形成明显的变态反应,在BP26免疫模型上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 布氏菌BP26具有变态反应原性,其变应原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目的: 应用麦胚无细胞表达系统(Wheat Germ Cell-Free System),表达及纯化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以便用于免疫学评价。 方法: 根据从PlasmoDB检索获得的恶性疟原虫 CS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从ATCC获得的恶性疟原虫3D7基因组质粒(P.f.3D7 genomic DNA)为模板,经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经NcoI与Sma I双酶切后,与经过同样酶切的pIVEX 1.3WG载体连接,随后转化大肠杆菌DH5а,经筛选获得pIVEX WG 1.3-CSP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加入到麦胚表达试剂盒并按照说明书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柱纯化,最终获得CSP蛋白。 结果: PCR反应成功扩增CSP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pIVEX WG 1.3-CSP重组质粒;经WB试验证明,麦胚无细胞表达系统可成功表达并纯化CSP蛋白。 结论: 麦胚无细胞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CSP,为CSP用于后续的诊断试剂和疫苗评价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的: 采用连接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高速逆流色谱仪制备和分离青葙子中的2个皂苷青葙苷C(celosin C)和青葙苷 D(celosin D)。 方法: 参考溶剂选择软件选择两相溶剂, 并对从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HSCCC)收集到的组分进行HPLC-ELSD分析, 确定其纯度。 结果: 两相溶剂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水(3.5∶ 3.5∶ 0.6∶ 10)+0.5%冰醋酸的分离效果最佳。青葙总皂苷经过一步分离纯化, 得到celosin C和celosin D, 二者纯度分别为99.4%和98.9%。 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HSCCC法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类化合物, 该实验也证实了HSCCC结合ELSD可以用于分离没有紫外吸收的天然化合物。
目的: 建立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并用于乌头碱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 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大鼠血浆和微透析样品中乌头碱的分析方法。体外回收率的测定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体内回收率的测定采用减量法,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5只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作皮肤微透析预处理后,将乌头碱凝胶涂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进行皮肤微透析和颈动脉采血,应用HPLC-MS/MS测定透析液样品及血浆中乌头碱浓度,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乌头碱在检测要求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测定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随灌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探针的回收率与溶媒中乌头碱的浓度无关。体内皮下探针对乌头碱的回收率为(34.48±3.05)%,乌头碱在皮下探针中6 h回收率的变化基本上保持稳定。乌头碱经皮给药后,在皮肤中最大药物浓度为(2723.8±848.8)mg·L-1,AUC(0~t)为(18212.4±4749.1)mg·h·L-1,体内血药浓度比较稳定。 结论: 本研究提示体内研究的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乌头碱回收率的测定方法。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乌头碱的皮肤药动学研究。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两株人肺癌细胞(NCI-H446、NCI-H460)的细胞毒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检测了CⅡ-3对NCI-H446和NCI-H460人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Ⅱ-3对2株细胞凋亡、坏死率及细胞周期的的影响。 结果: CⅡ-3对NCI-H446和NCI-H460细胞的IC50分别为(48.98±6.63)μg·mL-1、(33.00±10.57)μg·mL-1。对NCI-H446和NCI-H460细胞凋亡、坏死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NCI-H446细胞,25,50 μg·mL-1 CⅡ-3诱导细胞的不同时期发生阻滞,75 μg·mL-1 CⅡ-3主要诱导细胞发生坏死;对NCI-H460细胞,20,80 μg·mL-1 CⅡ-3主要诱导细胞S期、G2/M期发生阻滞,40 μg·mL-1 CⅡ -3主要诱导细胞S期发生阻滞。 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 3对2株人肺癌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且对2株细胞的凋亡、坏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高甘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95%乙醇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MCI等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鉴定了3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5-O-甲基甘草西定(化合物3),1-甲氧基榕叶酚(化合物4),二十二烷醇(化合物5),白桦脂酸(化合物6),甘草西定(化合物7),齐墩果酸(化合物8),华良姜素(化合物9),咖啡酸二十二酯(化合物10),新甘草酚(化合物11),甘草宁H(化合物12),异甘草醇(化合物13),甘草素(化合物14),黄羽扇豆怀特酮(化合物15),3R-驴食草酚(化合物16),刺甘草查耳酮(化合物17),甘草香豆素(化合物18),甘草芳香豆素(化合物19),7,2',4'-三羟基-5-甲氧基-3-芳香豆素(化合物20),甘草瑞酮(化合物21),异甘草素(化合物22),甘草醇(化合物23),芒柄花素(化合物24),甘草利酮(化合物25),格里西轮(化合物26),芒柄花苷(化合物27),甘草苷(化合物28),芹糖异甘草苷(化合物29),甘草酸(化合物30),芹糖甘草苷(化合物31),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B(化合物32),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E(化合物33)。 结论: 化合物10,20,32,33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中分离得到。
目的: 建立虫草发酵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残留量测定方法。 方法: 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 黄曲霉毒素G2、B2在1.5~150 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黄曲霉毒素G1、B1在5~500 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在80%~93%之间。 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虫草发酵粉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测定方法,亦可作为原料药的黄曲霉毒素筛查方法,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目的: 建立降脂宁有效部位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为乙腈-0.01%甲酸水溶液(15∶ 85,v/v),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354 nm。 结果: 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99.8%,RSD分别为2.6%和2.5%。 结论: 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降脂宁有效部位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UPLC-ESI/MS)快速检测和鉴定荭草素(orientin)和异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vitexin)和异牡荆素(isovitexin)2对碳苷化合物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荭草中上述2对碳苷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方法: 采用BEH C18(2.1 mm×150 mm,1.7 μm)色谱柱,柱温45 ℃,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考察了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与不同能量下碰撞诱导解离(CID)对标准对照品中这2对碳苷化合物的检测和鉴定的可行性,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荭草粗提物中的这2对异构体。结果: 建立了MRM筛选分析和CID快速鉴定荭草素和异荭草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2对碳苷化合物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完成了荭草中这2对碳苷异构体的快速分析鉴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以用于荭草等含荭草素和异荭草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2对异构体的药材及其相关产品中这些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痛方提取物中芍药苷、原阿片碱、新乌头碱、延胡索乙素、乌头碱、次乌头碱6个成分的含量。 方法: 采用Venusil XBP-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氨水(磷酸调pH至9.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0~12 min,检测芍药苷)、280 nm(12~26 min,检测原阿片碱)、235 nm(26~29 min,检测新乌头碱)、280 nm(29~31 min,检测延胡索乙素)、235 nm(31~50 min,检测乌头碱、次乌头碱),柱温30 ℃。 结果: 6个成分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加样回收率为96.7%~102.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止痛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负载葛根素前药的载药量测定方法。方法: 将葛根素溶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60 ℃水浴中进行水解,HPLC跟踪筛选出较适宜的水解方法,并将水解产物用NMR进行表征。将葛根素前药通过相应方法水解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水解产物吸光度从而确定葛根素前药载药量。结果: 实验发现,葛根素在1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60 ℃水浴孵育30 min后水解完全,水解后葛根素转化形成的产物经结构鉴定为二氢葛根素,该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在336 nm处有稳定吸收峰,并且在1.378~28.947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432X+0.077,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成本低,可用于葛根素前药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和脱氢阿立哌唑浓度。 方法: 血浆样品中加入适量内标和饱和碳酸氢钠,以乙醚萃取后采用API 3000 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采用Chembond ODS-W柱(2.1 mm×150 mm,3.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由乙腈-0.1%醋酸水溶液(60∶ 40,v/v)组成,流速0.2 m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的扫描模式,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测定。 结果: 本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10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115%之间,萃取回收率约70%~80%,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 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阿立哌唑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恩诺沙星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LISA)。 方法: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和卵清蛋白分别合成免疫抗原(Enrofloxacin-BSA)和包被抗原(Enrofloxacin-OVA)。通过背部多点免疫法免疫日本大白耳兔,制备抗恩诺沙星的特异性抗血清。 结果: 利用所获得的特异性抗血清,建立的恩诺沙星ELISA检测方法,其线性范围为5 ng·mL-1 ~2.5 μg·mL-1 (R2=0.9935),且与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92,n=9)。牛奶、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105.8%,91.7%~101.2%,97.0%~110.3%。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鼠体内血浆及药品中恩诺沙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恩诺沙星的ELISA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及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适合用于恩诺沙星的体内分析及动物性食品中恩诺沙星的残留分析。
目的: 建立HPLC-ESI-IT-MSn方法,研究硫酸西索米星的杂质谱。 方法: 采用Agilent 1100 LC /MSD Trap液质联用仪,采用Gemini NX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水-氨水-冰醋酸(96∶ 3.6∶ 0.4) 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质谱检测器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检测,离子源温度为350 ℃,雾化室压力为275.8 kPa,干燥气流速为9 L·min-1;检出杂质结构的鉴定方法根据有无杂质对照品而异:对于有对照品的杂质,通过比较其与对照品的色谱和质谱行为来确定结构;对于无对照品的未知杂质,则以已知结构物质如西索米星、奈替米星等为模型,通过分析已知物与未知杂质多级质谱行为的异同性推定其结构。 结果: 硫酸西索米星原料中检出16个有关物质,其中14个物质的结构得到归属。 结论: 本文建立的HPLC-ESI-IT-MSn方法及研究结果对硫酸西索米星的质量控制和工艺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两级玻璃撞击器、Andersen 多级撞击器(Andersen cascade impactor, ACI)和多级液体采样器(Multi-stage liquid impinger, MSLI)的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方法: 分别采用两级玻璃撞击器、ACI和MSLI测定了环索奈德吸入粉雾剂的粉雾粒度分布。 结果: 两级玻璃撞击器操作简单,能快速获得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6.4 μm的细颗粒药物剂量,却不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大小分布;ACI和MSLI均既能获得空气动力学直径在不同大小范围内的细颗粒药物剂量,又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大小分布,但ACI不适合在高于28.3 L·min-1的流速下操作,且药物颗粒在ACI各级间的损耗高于MSLI。 结论: 与两级玻璃撞击器和ACI相比,MSLI在评价吸入粉雾剂质量时更为完善。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 方法: 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 结果: 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 结论: 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目的: 研究建立具有抗癌等特殊药理活性的毒性药材生千金子(Semen Euphorbiae)的鉴别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形态鉴别、显微鉴别、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进行研究。HPLC-UV条件:C18(250 mm×2.1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流速为200 μL·min-1;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75 nm。LC-MS/MS条件:PE-SCIEX API-300LC-MS-MS系统;流动相为乙腈-甲酸缓冲液,梯度洗脱;进样10 μL。其他同前。 结果: 本文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4个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分析。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分析方法主要测定药材中秦皮乙素、千金子甾醇、续随子醇二乙酸二苯甲酸酯、续随子醇二乙酸苯甲酸酯、续随子醇二乙酸吡啶甲酸酯等有效成分。 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验证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蔓性千斤拔挥发油,用GC-MS检测,用子窗口因子分析法(SFA)分辨重叠色谱峰, 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 依靠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而定性分析, 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分辨出76个色谱峰,鉴定出59个化学成分, 占总含量的86.58%。主要组分为金合欢醇、β-愈创烯、α-雪松烯、长叶环烯、γ-雪松烯和β-雪松烯。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鉴定的化合物数目增加,而且也提高了定性准确度, 该法能用于千斤拔的进一步开发和质量控制。
目的: 研究建立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和糖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方法: 以l-甲基咪唑作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将注射用丹参(冻干)样品中的糖类成分乙酰化后,再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 对注射用丹参(冻干)中所含8个糖和糖醇成分进行了结构确证,并对其中6个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6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在95.77%~104.4%之间。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冻干)中糖和糖醇成分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泻痢片中的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 Agilent C18(4.6 mm×10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 mol·L-1 磷酸二氢钾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240 nm;柱温:35℃。 结果: 采用HPLC-DAD,以活性药理成分为指标,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检测5个成分的含量,葛根素在2.5~25.5 μg·mL-1 , 黄芩苷在2.5~24.6 μg·mL-1 ,盐酸小檗碱在2.4~23.7 μg·mL-1,和厚朴酚在0.86~8.6 μg·mL-1,厚朴酚在0.86~8.6 μg·mL-1 质量浓度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3.5%~101.0%,RSD为2.3%~3.8%。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经济高效,适用于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控制,推荐载入中国药典。
目的: 制备稀土杂多酸盐修饰电极,研究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在大量抗坏血酸(AA)共存时对D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电化学阻抗法(EIS)、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结果: 制备的修饰电极在硫酸溶液中呈现两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电子转移数分别为2和4,修饰电极对DA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采用CV法和DPV法都能将DA和AA的氧化峰分开。用两种方法测定DA含量,当DA浓度在1×10-7~5×10-4mol·L-1(CV法)、5×10-7~1.2×10-5 mol·L-1(DPV法)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建立了一种在大量AA共存下测定DA的电化学方法,可用于样品中DA的测定。
目的: 建立萘普生手性分离和光学纯度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方法: 采用Chiralpak AD-H (4.6 mm×250 mm,5 μm,Daicel公司)手性色谱柱在正相条件下拆分萘普生对映体,考察了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柱温及流速等对萘普生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30∶ 70,v/v),检测波长272 nm,流速0.5 mL·min-1,柱温20℃。 结果: 在此条件下,萘普生及其(R)-(-)-构型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3.3。 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能够用于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和纯度考察。
目的: 探讨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检测药品包装材料中易氧化物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蔗糖对照品作为标准易氧化物,根据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消耗相应体积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建立标准曲线,从而制定一个适宜的易氧化物限度。 结果: 3批样品按化学滴定法和总有机碳检测法检查,均低于规定的限度。 结论: 总有机碳分析仪可以用于药品包装材料中易氧化物的检测,具备准确、方便的优点。
目的: 比较自制恩替卡韦片与对照制剂体外溶出行为。 方法: 参照日本《医疗用药品品质情报集》中的溶出度试验条件,分别考察自制制剂与对照制剂在pH1.2的人工胃液、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及水中的体外溶出行为,溶出方法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1。 结果: 自制制剂与对照制剂在4种不同的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均相似。 结论: 自制制剂与对照制剂体外溶出度基本一致。
目的: 建立小鼠血浆中头孢匹胺钠HPLC检测方法,为临床上头孢匹胺钠血药浓度监测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样品处理采用25%高氯酸(v/v)沉淀蛋白质。PLATISILTM C18 (250 mm ×4.6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三乙胺醋酸(三乙胺14 mL ,冰醋酸5. 7 mL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水(10∶ 0.2∶ 89.8),1 mol·L-1醋酸调节pH5.38,流速为0.8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 结果: 所建立方法在0.2~25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6.1%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77.7%;日内变异RSD小于5%。 小鼠尾静脉给药150 mg·kg-1 后1 h血浆头孢匹胺钠浓度为(196.1±11.9) μg·mL-1 ,24 h血药浓度降至(0.5±1.6)μg·mL-1, 采用DAS2.0程序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t1/2为3.41 h,MRT为3.24 h。 结论: 该法准确、灵敏、快速,内源性成分无干扰,适用于血浆中头孢匹胺钠的分析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4种多元醇(L-阿拉伯糖醇,甘露醇,半乳糖醇,山梨醇)的气相色谱(GC)法。 方法: 以赤藻糖醇为内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4种多元醇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L-阿拉伯糖醇,甘露醇,半乳糖醇和山梨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9%~100.5%, 101.0%~101.6%,99.0%~102.1%和100.9%~102.4%。 结论: 本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更好的控制药品质量。
目的: 分析双黄连方药制备过程中影响绿原酸水解的因素及可能的水解产物。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绿原酸在不同pH值条件及不同水解时间的水解产物。结果: 绿原酸在pH6.85的水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下稳定。结论: 绿原酸的水解模式主要有分子间酯键断裂、咖啡酰基迁移、水合反应等。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毛细管电泳拆分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的方法。 方法: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选择剂,HP-β-CD最佳浓度为12 g·L-1, 磷酸盐为缓冲溶液(pH 5.5)、柱温为20℃、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为200 nm。 结果: 在上述的优化条件下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在8 min内达到了基线分离。 结论: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有效,可用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有关物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方法: 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0 cm×75 μm,有效长度50 cm);以50 mmol.L-1的磷酸二氢钠溶液(pH1.8),添加10%甲醇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为20 kV,柱温25℃;检测波长200 nm;压力进样3.45 kPa。结果: 还原型谷胱甘肽中4个已知杂质半胱氨酰甘氨酸、γ-谷氨酰半胱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杂质峰/内标峰校正峰面积精密度(RSD)分别为0.57%,1.24%,0.58%,1.56%(n=5),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63,0.0234,0.0099,0.0257 mg.mL-1;在0.005~0.2 mg.mL-1范围内与各杂质峰/内标峰校正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r分别为0.9996,0.9992,0.9998,0.9983);结论: 方法快速、简单且准确,可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目的: 建立奥沙利铂杂质C的制备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并测定其含量。 方法: 以奥沙利铂为原料,用3%的H2O2溶液氧化制备杂质C,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 杂质C的产率为83%,其含量为99.5%。 结论: 所建的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奥沙利铂杂质C对照品的制备。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检测硫辛酸原料药中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残留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HILIC Silica(2.1mm×100mm,3μm),流动相:乙腈-0.1mol·L-1甲酸铵溶液(pH=3.5)95︰5,流速0.2mL·min-1。经氯仿和水(1︰1)提取出的四丁基溴化铵通过UPLC-MS/MS进行检测。 结果: 本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L-1(r =0.996);最低检测限为1×10-14g;回收率为99.4%。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硫辛酸中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质量控制。
目的: 通过对全国40家格列吡嗪制剂的生产企业各选取1批样品进行4种不同pH值条件下溶出曲线考察。 方法: 采用迪马C18柱(4.6mm×250mm, 5μm), 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2.0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00±0.05)-甲醇(55∶ 4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25nm; 结果: 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与原研制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结论: 本法选用的4种溶出方法效果好, 可用于格列吡嗪制剂生物等效性的考察。
目的: 建立注射用棓丙酯含量和有关物质的RP-HPLC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pH 2.51的磷酸盐缓冲液-甲醇(6∶ 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4 nm,柱温25 ℃。 结果: 棓丙酯主要成分峰与其相关物质峰完全分离,棓丙酯浓度在5~3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S/N≥3)为2.5 ng·mL-1。 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精密度、稳定性符合要求,方法可靠,可用于棓丙酯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测定。
目的: 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性。 方法: 用pH计法测定溶解和稀释后的泮托拉唑钠pH值的变化,同时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观察颜色的变化。 结果: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5 h内溶液较稳定,用其他输液溶解和稀释溶液均不太稳定,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pH有明显下降,颜色有加深的现象。 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且即配即用。
目的: 在碱性条件下盐酸阿朴吗啡(Apomorphini Hydrochloridum)对luminol-KIO4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阿朴吗啡新方法。 方法: 线性范围为5.5×10-3~0.1 mg·L-1,检出限为4.4×10-3 mg·L-1,RSD(n=10,c=0.02 mg·L-1)为2.6%, 结果: 已用于阿朴吗啡在尿样和血样中含量的测定,尿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7.32%~104.69%,血样中加标回收率为106.30%~110.57%。 结论: 由于其易见光分解,需使用合理的前处理手段。
目的: 建立银杏叶中3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样品以丙酮超声提取,并采用弗罗里硅土柱进行净化,选用气相色谱与质谱串联技术(GC-MS)在DB-5MS毛细管柱上用程序升温技术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目标成分的定性鉴别,外标法对样品进行测定。 结果: 3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100~1000 μ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农药的方法定量限在5.0~6.0 μg·kg-1,3个水平添加回收率在83.30%~89.53%之间,RSD小于10%(n= 9)。 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叶中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目的: 建立测定扛板归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甲醇(10∶[KG-*2]9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结果: 齐墩果酸在0.228~2.850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 97.4%,RSD为1.5%(n=6);熊果酸进样量在0.544~6.800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 96.9%,RSD为1.2%(n=6)。结论: 方法准确,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可用于扛板归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采用SPE-UPLC法分析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方法: 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去除养血清脑颗粒中的基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采用Acquity BEH C18(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乙腈-水(25∶ 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0.2 mL·min-1,柱温40 ℃。 结果: SPE-UPLC法测得芍药苷浓度在5.0~80.0 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99.4%(RSD=2.83%)。 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并能有效去除药物基质保护色谱柱,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金礞石热膨胀率和热膨胀容的测定方法。 方法: 取试样粉末在马弗炉中焙烧,测定焙烧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 结果: 以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10 min,样品粒径为40目时的测定条件为宜,测得热膨胀率RSD=3.0%,热膨胀容RSD=2.4%。 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金礞石的质量控制指标。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清热解毒类中草药样品中Cu、Fe、Zn、Mn、Na、K、Ca、Mg、Cr、Ni、Pb、Se、As、Cd等14种元素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 用微波消解法对清热解毒类中草药样品进行消化,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样品中14种元素的含量,并优化微波处理条件。 结果: 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常微量元素。 结论: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和ICP-AES相结合检测常微量元素具有省时、省力、环境污染小,测定结果快速、准确等优点。
目的: 建立肠炎清合剂中君药黄连的鉴别及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合剂中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薄层色谱均能明显的检出黄连的特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HPLC法中,盐酸小檗碱在1.34~42.8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3%,RSD=0.92%(n=9);盐酸巴马汀在1.24~39.8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6%,RSD=0.82%(n=9)。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 建立嵌入式碳纳米管玻碳电极测定微量铅测定中的应用。 方法: 把碳纳米管膜嵌入到玻碳电极表面,用其作为工作电极并与铋膜法相结合,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微量铅的含量。 结果: 与玻碳电极相比,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明显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三七根、竹叶兰、青竹标中均含一定量的铅。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6000 μg·L-1,加标回收率93.9% ~108.8 %, RSD为2.79 %~ 8.60 %。 结论: 嵌入式碳纳米管玻碳电极具有准确、高灵敏度、稳定性更高等特点,能被用于其它微量元素的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龙血竭中剑叶龙血素C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气相谱法,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32 mm×0.25 μm),载气为N2,流速1 mL·min-1 , 进样口温度250℃,μECD检测器温度300℃,程序升温,外标法计算含量。 结果: 剑叶龙血素C在0.1~2 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n=6)为0.5%。 结论: 本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血竭中剑叶龙血素C的含量测定。
目的: 提高、完善西黄丸的质量标准。 方法: 建立处方中乳香、没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HPLC-ELSD法检查处方中猪去氧胆酸,使用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甲酸(38∶ 6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 ℃,Alltech 2000ES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90 ℃,气体流量2 L·min-1);采用HPLC法测定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使用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1%醋酸溶液(95∶ 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450 nm,柱温40 ℃。 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HPLC-ELSD检查方法方便、快捷,专属性强;HPLC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胆红素浓度在0.0046~0.1145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6%(RSD=1.8%)。 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西黄丸的定性定量方法。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香冠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 3个成分的含量。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l8(3.0 mm×100 mm,3.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88 nm。 结果: 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76.84~1921 μg·mL-1(r=0.9996)、9.624~240.6 μg·mL-1(r=0.9999)、10.08~252.0 μg·mL-1(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上述3个成分精密度试验的RSD<1%,48 h内稳定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2%。 结论: 本文方法简便可靠,能同时测定丹香冠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 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可用于丹香冠心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草珊瑚中富马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方法: 采用Ultimate XB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A→20%A;10~35 min,保持2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8 nm,柱温为30 ℃。结果: 富马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90~0.133(r=0.9999),0.0204~0.143(r=0.9999),0.0212~0.148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3%(RSD=1.4%),99.1%(RSD=1.1%),98.2%(RSD=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草珊瑚中富马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维药芜菁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 柱(5 μm, 250 mm × 4.6 mm);流动相:甲醇 - 0.4% 磷酸(42∶ 58, v/v);检测波长:370 nm。 结果: 测定方法在5.0~50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1),平均回收率为 99.2% (RSD =1.59% , n= 6)。 结论: 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芜菁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同时通过本实验测得芜菁中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203.8μg·g-1,此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丰富的药物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的: 利用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对野木瓜片中是否含有异性有机物进行快速定性分析。 方法: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的光纤附件测定光谱,以不含有异性有机物的野木瓜片的近红外光谱为参照光谱,选择特定谱段,建立待测样品光谱与参照光谱在该谱段的相似系数阈值,定性判断待测样品是否含有异性有机物。 结果: 选定6022~5587 cm-1谱段为特征谱段,设定阈值为65%,用54个含异性有机物的样品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小于65%的有 49个,占样品总量的90.74%。 结论: 此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药品检测车现场的快速筛查。
目的: 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中8种有效成分(葛根素、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酸铵(pH 3.0、10 mmol·L-1)-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360 nm;柱温:25 ℃;进样量:20 μL。结果:葛根素、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2~22.3 μg·mL-1(r=0.9990),1.08~21.7 μg·mL-1(r=0.9991),4.10~82.0 μg·mL-1(r 0.9990),1.23~24.6 μg·mL-1(r=0.9993),1.99~39.8 μg·mL-1(r=0.9991),4.05~81.0 μg·mL-1(r=0.9993),2.40~48.0 μg·mL-1(r=0.9994),1.11~22.1 μg·mL-1(r =0.9993)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均在95%~105%范围内,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简便测定葛根芩连汤中8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药械组合产品的界定原则、含药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针对含药医疗器械产品评价的特殊性。结合含药医疗器械的发展,对其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逐一进行阐述,并对含药器械检验的规范化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