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专论
    郝梦超, 姚甜, 刘二奴, 吴睿, 刘存芳, 田光辉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195-21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2
    忍冬是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的植物,分布广泛,药理活性显著。忍冬中含有丰富的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知网、万方、X-mol等多个文献数据库,着重引证近五年的主要文献,将金银花、藤、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忍冬提取物的药理活性进行总结概述,为忍冬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深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专论
    李丽丽, 吴妮, 席婉琳, 翟宝祺, 李皛, 刘平兰, 宋洪涛, 赵芊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13-112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31
    治疗性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s,OGNs)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短单链或双链核酸,长度通常为15~30个碱基对。OGN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药物正在迅速发展,并在各种疾病领域的药物发现和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欧美相比,除Spinraza (nusinersen)作为孤儿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外,暂无其他OGNs药物在国内上市。国内OGNs药物开发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但由于国内患者群体基数较大,需求较多,未来伴随OGNs药物开发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企业相应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OGNs药物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OGNs药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生物分析方法开发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OGNs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的报道还很少。开发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来表征生物样品中的OGNs是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ELISA法,LC-MS法可以同时定量完整OGNs及其代谢物,特别是高分辨质谱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目标OGNs的定量信息,还可以对代谢物进行鉴定,提供碱基组成、序列结构等信息,目前已成为OGNs定量分析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了LC-MS在治疗性OGNs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探讨了LC-MS用于检测OGNs的发展趋势,即更低的检测水平和潜在的通用方法。
  • 综述专论
    吴炎培, 原文鹏, 胡新华, 聂黎行, 黄烈岩, 邢江涛, 于健东,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1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作为新兴的高分辨气质联用技术,可实现挥发性成分的精确质量检测和高通量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线性动态范围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对复杂基质中多种痕量物质分析带来的挑战,近年已开始应用于环境、工业、食品、制药、司法、临床等领域。本文对GC-Orbitrap/MS技术进行全面综述,阐述其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该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查、持久性有机物检测、香气物质分析和化学药品杂质分析与中药质量评价,并重点分析在超痕量成分测定和未知化合物鉴别方面的优势。最后,从高分辨率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可变电子电压技术的应用、样品前处理方式的选择开发与优化、二维GC-Orbitrap/MS串联等角度,提出GC-Orbitrap/MS未来发展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综述专论
    司文轩, 马迅, 王红霞, 陈华, 汪晴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2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2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等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同,所得实验样品和数据相互之间有差异,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也不一样,因此IVRT & IVPT实验设备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贴剂体外实验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法规指南,总结了贴剂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国药典对于IVRT的要求,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差异;对于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实验方法的IVPT,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实验设备类型和实验条件,并总结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性和主要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接受液组成,选用的皮肤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评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期望为贴剂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戴胜云, 刘杰, 袁苏宁, 连超杰, 乔菲, 昝珂, 过立农, 马双成, 郑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40-74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1
    国家药品抽检工作是我国对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为药品监管和标准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对 2015年和2022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完成的紫草品种的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显示紫草的合格率由2015年的43.9%提高到87.5%,紫草合格率大幅度提升。2次全国性的紫草抽检,都反映了新疆紫草资源匮乏,内蒙紫草濒临枯竭,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紫草饮片不合格样品占有率较高。2015年抽检的不合格样品的薄层鉴别斑点部分与合格样品一致,2022年抽检的不合格样品薄层鉴别与合格样品一致,但斑点的深浅程度与合格样品不一致,提示现在的不合格样品为掺伪样品,给紫草的质量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通过2次抽检工作的探索性研究初步认为,完善紫草药典标准,科学建立检验项目及加强质控体系建设对紫草监管有重要意义。
  • 质量分析
    石岩, 李宁,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66-87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5
    目的:建立以黄酮类成分为特征的栽培黄芪、半野生黄芪和野生黄芪的三分类模型,并且对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评价。方法:首先,对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建立决策树和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性程度;然后,使用TVAE表格数据生成算法,根据真实数据生成600批虚拟数据,使用自动学习框架AutoGluon,num_bag_folds设为5,分别对64批真实数据和600批虚拟数据进行学习,得到2组共30个模型,依据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可知,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刺芒柄花苷这3种黄酮类成分对于黄芪质量,尤其是来源等级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组共30个模型预测准确率表明,基于NeuralNet的模型和基于树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对于黄酮成分数据表征的黄芪而言分类效果最好;数据增强技术生成的虚拟数据与真实数据在所训练得到的模型准确率趋势方面基本一致。结论:机器学习相关技术在以黄酮为特征的黄芪分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准研讨
    李娜, 杜颖, 耿颖, 靳朝晖, 曲晓蒙, 聂晓齐, 谭德讲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916-9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21
    分析方法性能持续确认是确保方法在完成验证后持续满足其预期用途的过程。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方法性能持续确认的指标(包括系统适用性指标和报告值等)和实施分析工具(控制图),并以示例演示方法性能持续确认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本文可以为药品领域,特别是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方法确认的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专论
    陈中强, 袁发浒, 李莹, 施璐, 曹晓琴, 刘巍, 刘亮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185-19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1
    环状RNA(circRNA)是一大类内源性单链RNA,不同于其他线性RNA,circRNA通过外显子、内含子或2个外显子-内含子的反向剪接和融合形成共价闭环而产生,在高度分化的真核生物中普遍表达,并且与生物体的多种发育和代谢疾病过程密切相关。circRNA具有结构稳定、抗RNA酶降解、高度保守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是诊断和预后的理想生物标记物。传统方法如Northern 印迹法、qRT-PCR和微阵列分析虽然提供了一定有用的信息,但是依旧受制于各自的缺点,无法在临床检验中大规模推广。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本文总结了目前circRNA检测方法的相关进展,阐述其优点和局限性,并讨论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成分分析
    左利民, 茹仙古丽·依明, 郭鑫, 肖菁, 徐士婕, 赵婷, 连晓芳, 刘惠一, 周怡, 山广志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61-116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95
    目的: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的主成分和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二维柱切换LC/MSn法对制剂中主要杂质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及其有关物质含量检测方法。采用Capcell PAK AQ C18(250 mm×4.6 mm,3 μm)色谱柱,以0.2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2.8)-乙腈(9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100 mm×4.6 mm,2.6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0.4 mL·min-1,柱温40 ℃;质谱条件采用ESI电离源,正离子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为m/z 100~1 000,二级质谱采用数据依赖型扫描开展。结果:主峰和相邻杂质峰分离度良好,缬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263~5.050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0%;异亮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350~5.402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4%;亮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647~6.588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5%。3批样品中主要杂质均为原料引入的工艺杂质,其中甲硫氨酸含量分别为4.344、3.751、4.503 μg·mL-1,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4.636、4.889、4.753 μg·mL-1。其他单个未知杂质分别为0.01%、0.02%、0.0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的质量控制。
  • 综述专论
    高婧, 梁成罡, 李晶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05-111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26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由垂体前叶产生的糖蛋白激素。可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重要生理学意义,作为药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生物学活性检测是评价其质量的有效和必要手段,本文就促甲状腺激素的信号转导作用机理、促甲状腺激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进行论述。
  • 安全监测
    张文静, 李海燕, 王晓伟, 王海波, 李向阳, 李桂本, 张红伟, 耿怡玮, 杨元, 石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49-66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2
    目的: 以气相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技术为化学分析和数据分析手段,研究艾叶及其混伪品蒙古蒿叶的鉴别方法及化学成分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Agilent HP-5 19091J(30 m×0.32 mm,0.25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使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行检测,建立了气相色谱化学分析方法,指认了其中21个化学成分,使用该法对29批样品进行测定。采用化学计量学相关技术对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色谱峰峰20(母菊薁)、峰3(桉油精)和峰19[(1S,8aα)-十氢-1,4aβ-二甲基-7β-异丙烯基-1-萘酚]是艾叶与蒙古蒿叶的差异特征色谱峰(化学成分),艾叶和蒙古蒿叶样品的峰3与峰20峰面积比值范围分别为54.50~348.39和0.16~0.87,峰19与峰20峰面积比值范围分别为18.55~128.46和0.01~0.14,正品与混伪品之间有巨大差异,可用于艾叶与蒙古蒿叶的鉴别。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艾叶与蒙古蒿叶的差异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规律对艾叶及相关药品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黄瑞, 戴胜云, 吴东雪, 马晓军, 刘杰, 过立农, 道尔加拉, 敬松, 马双成, 郑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83-79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6
    目的:对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性状对比和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新疆紫草野生品与3个不同地区栽培品的差异性成分。方法:分别采集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对其性状进行对比;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甲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流速0.2 mL·min-1,对48批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右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异戊酰紫草素6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3.4%~102.9%,RSD<3.0%,不同批次新疆紫草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野生品中右旋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品,说明野生品与栽培品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建立的PCA模型可区分野生品和栽培品,且通过OPLS-DA确定了异丁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是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2个差异性成分。结论:通过对比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木心大小、栓皮卷曲程度以及特异性气味,可对二者进行初步鉴别;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稳定可行;确定了新疆紫草野生品与3个不同地区栽培品的差异性成分,为新疆紫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扩大紫草药源提供了思路。
  • 成分分析
    吴珏, 郭伟斌, 邱晓峰, 郑淑凤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69-11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41
    目的:建立高分辨采样二维液相色谱法(HiRes 2D-LC)对维生素D滴剂中维生素D3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Silica(100 mm×2.1 mm,1.9 μm)色谱柱,以正己烷-正戊醇(996∶4)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 ℃;第二维液相色谱采用ShimPack Velox Hilic(50 mm×2.1 mm,2.7 μm)色谱柱,以正己烷-正戊醇-异丙醇(98∶1∶1)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 ℃。二维接口采用六位十四通阀,并配置2个多中心切割阀,对前维生素D3峰和维生素D3峰进行多次连续切割。结果:维生素D3质量浓度在1.018 4~5.09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前维生素D3和维生素D3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95%和0.40%,重复性试验RSD为0.4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4%。供试品溶液在4 ℃和10 ℃放置12 h稳定,RSD分别为0.58%、0.66%。采用本法测得6批维生素D滴剂样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分别为100.4%、101.6%、100.9%、101.6%、102.7%、101.6%,与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722第四法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重复性和定量准确性,且省去烦琐的样品前处理步骤,缩短分析时间,改善长样品环带来的峰展宽等问题,显著提高了维生素D3的含量测定效率,降低分析成本,为维生素D滴剂等主成分与辅料难分离制剂的准确定量提供新方法。
  • 质量分析
    孙巍, 佟乐, 杨亚莉, 王一平, 杨振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912-91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20
    mRNA疫苗已经开发近30年,但由于生产环节、稳定性和反应原性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导致 mRNA 疫苗发展较为缓慢。如今,基于预防COVID-19的mRNA疫苗的应用,充分验证了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梳理WHO及药品监管和标准化机构关于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成品质控的指导文件,总结归纳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成品关键质量控制属性及相关要求,旨在为中国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安全监测
    刘萍, 范俊沛, 顾建琴, 孙杰, 窦秀秀, 唐黎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71-67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4
    目的: 测定缩宫素原料药中7个杂质的有关物质含量并对其限度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测定。采用Waters Xbridge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4)-乙腈(90∶1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5 mL·min-1,柱温32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0 μL。绘制缩宫素和杂质Ac-缩宫素、[Glu4]缩宫素、[+Gly10]缩宫素、缩宫素[-NH2]、[trisulfide]缩宫素、[cis-dimer]缩宫素和[trans-dimer]缩宫素的线性方程,以斜率计算7个杂质相对于缩宫素的校正因子,测定3批缩宫素原料药中各杂质含量,并与杂质对照品外标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个缩宫素杂质的定量限在2.75~5.66 ng,检测限在1.38~2.83 ng。各杂质质量浓度在0.03~3.40 μg·m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r>0.999)。相对于缩宫素,Ac-缩宫素、[Glu4]缩宫素和缩宫素[-NH2]的校正因子为1.1,[+Gly10]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1.2,[trisulfide]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0.9,[cis-dimer]缩宫素和[trans-dimer]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1.3。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得3批缩宫素原料药中杂质Ac-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96%、0.93%和1.01%;杂质[Glu4]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07%、0.06%和0.08%;杂质[+Gly10]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07%、0.04%和0.04%;杂质缩宫素[-NH2]的含量分别为0.09%、0.05%和0.07%;杂质[trans-dimer]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27%、0.18%和0.22%。其他单个最大杂质含量为0.18%~0.19%,总杂质含量为1.88%~2.06%。比较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和外标法测得的结果,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能准确、有效地测定缩宫素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 成分分析
    周国梁, 宿树兰, 尚尔鑫, 钱大玮, 段金廒, 俞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37-114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9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红素6个活性成分RP-UPLC-PDA分析方法。方法:雷公藤饮片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甲醇溶解分离,利用RP-UPLC-PDA法对其6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cquityTM UPLC BEH C18 (100 mm×2.1 mm, 1.7 μm)色谱柱,柱温30 ℃,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2 μL。结果:6个活性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 2≤r≤0.999 7);加样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9.2%~103.1%,RSD为1.2%~2.9%。对10批不同产地雷公藤饮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饮片中成分含量具有差异性,雷公藤甲素含量最高为140.2 μg·g-1,最低为103.2 μg·g-1;雷公藤内酯酮含量最高为224.7 μg·g-1,最低为112.2 μg·g-1;雷酚内酯含量最高为306.7 μg·g-1,最低为189.6 μg·g-1;雷公藤次碱含量最高为283.2 μg·g-1,最低为211.2 μg·g-1;雷公藤内酯甲含量最高为31.2 μg·g-1,最低为16.8 μg·g-1;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为87.6 μg·g-1,最低为52.1 μg·g-1结论:建立RP-UPLC-PDA法能够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6个成分,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适用于雷公藤饮片定量分析测定。
  • 代谢分析
    宋玉晨, 宫晓, 易欢, 张颖, 郭春莉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58-6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2个活性相关的羟基他汀酸代谢物和3个毒性相关的他汀内酯型代谢物的浓度,并应用于健康人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血浆样本酸化后通过蛋白沉淀法处理。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rx SB-C18(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以含0.05%甲酸的甲醇-乙腈(1∶1)和水-甲醇-乙腈(9∶0.5∶0.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检测离子对m/z分别为阿托伐他汀559.3→440.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酸(2-HAT)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酸(4-HAT)575.1→440.3、阿托伐他汀内酯(ATL)540.9→448.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2-HATL)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4-HATL)557.2→448.2及内标匹伐他汀422.2→290.0。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后检测健康受试者及临床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后血浆样品,分析阿托伐他汀和5个代谢产物的药代代动力学特征。结果: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物浓度在0.1~25 n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及准确度的RE均<15%,各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健康受试者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和4-HATL的Cmax均值分别为11.48、4.71、0.28、1.71、2.52和2.31 nmol·L-1;AUC0-∞均值分别为87.31、58.79、8.60、28.75、45.76、31.49 nmol·h·L-1; t1/2均值分别为7.96、7.93、19.58、8.76、8.98和21.37 h。患者服药12 h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和4-HATL的血药浓度分别为(4.16±1.31) nmol·L-1、(2.65±1.33) nmol·L-1、(1.15±1.16) nmol·L-1、(2.96±1.83) nmol·L-1、(4.27±2.00) nmol·L-1和(3.70±1.74) nmol·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5个代谢物同时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快捷、灵敏、稳定,可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毒性相关内酯型代谢物具有较高暴露水平,需关注可能带来的副反应风险。
  • 成分分析
    孙立秋, 王丹, 赵英楠, 时志春, 李军, 王金兰, 赵明, 张树军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06-81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蔓荆子黄素)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洗脱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 ℃。以异泽兰黄素为内参物,建立与其他6个黄酮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7个待测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以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异泽兰黄素与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蔓荆子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值分别为0.958、1.387、1.000、0.950、0.957、1.297(相对校正因子的RSD<2.0%),并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比较,20批艾叶中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芹菜素、高车前素、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031 4~0.623 5、0.000 9~0.092 6、0.020 6~0.170 7、0.011 0~0.184 7、0.011 7~0.864 0、0.253 2~2.555 0、0.015 6~0.250 7 mg·g-1结论:以异泽兰黄素为内参物,建立艾叶中7个黄酮类成分的QAMS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艾叶的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
  • 标准研讨
    黄冰娥, 蔡国伟, 高琳, 苏燕琼, 王健松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351-35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19
    目的:改进头孢克肟颗粒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选择YMC-Triar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 mol·L-1甲酸铵溶液(pH 4.7)-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将该色谱条件应用于头孢克肟颗粒有关物质的检测,对比了本文方法与药典方法(含USP PF 2018版)中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完成了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等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药典方法均无法同时使主要降解杂质A1~A4或杂质B1~B4基线分离,且无法用于测定聚合物杂质B及聚合物杂质D。本文方法头孢克肟、各特定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R≥1.5),可同时检测并定量聚合物B及聚合物D,分离度优于药典方法。结论:本方法改进了头孢克肟、各杂质间的分离度,杂质检出个数更多,能准确定量各特定杂质,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头孢克肟的质量控制。
  • 成分分析
    甘金月, 王宝林, 丘海芯, 刘振杰, 陈道峰, 高红伟, 奉建芳, 唐红珍, 覃喜军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23-3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3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法分析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构建祛瘀散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 TOF MS/MS)技术,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100 mm×2.1 mm,1.9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1,柱温40.0 ℃,质谱数据采集为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数据库匹配、元素组成和碎片结构分析,鉴定祛瘀散结胶囊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另外,采用HPLC,色谱柱为Ultimate®AQ-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03 nm;以外标法计算,测定了11个不同批次祛瘀散结胶囊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祛瘀散结胶囊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外标法测得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0.484~1.097、0.341~0.618、1.685~2.399、5.748~8.386、3.868~5.898 mg·g-1,一测多评法测得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0.516~1.153、0.372~0.667、1.794~2.580、4.373~6.690mg·g-1,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8.9%。结论:UPLC-Q TOF MS/MS法能快速鉴定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建立的外标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祛瘀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有较好的可行性,适用于祛瘀散结胶囊日常生产的含量测定。
  • 成分分析
    李诗琪, 彭雲, 高原, 赵开军, 王海丽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24-23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术颗粒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川陈皮素、白术内酯Ⅲ 7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白术内酯Ⅲ)、280 nm(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和332 nm(川陈皮素),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结果:24批枳术颗粒中各成分分离度较好,在考察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在87.6%~114.3%。24批枳术颗粒存在一定差异,筛选出4个差异性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素。24批枳术颗粒供试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川陈皮素、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依次为0.378 4~1.380 1、5.125 8~18.137 6、0.283 9~1.195 8、4.490 3~22.585 0、0.022 5~0.349 8、0.063 3~0.211 4和0.054 7~0.137 5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强,可为枳术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代谢分析
    赵楠, 周国梁, 黎书和, 张旭东, 田元, 关力畅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03-60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07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毛发中右美沙芬及其代谢物去甲右美沙芬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 用含内标双苯戊二氨酯(SKF525A)的甲醇溶液提取含有右美沙芬及其代谢物的毛发,经0.22 μm微孔有机滤膜过滤,UPLC-MS/MS检测。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超高液相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0.2%甲酸(10 mmol·L-1甲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室温。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模式检测。结果: 右美沙芬和去甲右美沙芬质量浓度均在1~100 ng·mL-1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1.349 49X-0.020 80 (r=0.998 8)和Y=0.775 10X-0.013 87 (r=0.999 1),检测限和定量限均分别为0.01 ng·mL-1和0.025 ng·mL-1,平均回收率在97.0%~104.8%,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1.5%~3.9%和2.1%~5.5%。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结果在6例右美沙芬滥用者毛发中均检测出右美沙芬及其代谢物去甲右美沙芬。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毛发中右美沙芬及其代谢物去甲右美沙芬的检测。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连超杰, 戴胜云, 刘杰, 过立农, 乔菲, 杨锐, 王会娟, 郑健, 刘杰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66-77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4
    目的:测量紫草的色泽,测定紫草中6个主要紫色素类成分(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异戊酰紫草素)的含量,研究新疆紫草色泽与6个主要紫色素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样品粉末的Lab值用于表征紫草的色泽。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了Lab颜色模型,是人类视觉的数字化描述,L值越大表示亮度越大,a值增大表示偏红减小表示偏绿,b值增大表示偏黄减小表示偏蓝;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紫色素类成分的含量,使用SPSS软件计算Lab值与6个主要紫色素含量的相关程度。结果:135批样品乙酰紫草素的含量为0.01%~3.39%,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含量为0.00%~1.95%,去氧紫草素含量为0.00%~0.23%,异丁酰紫草素含量为0.01%~1.13%,异戊酰紫草素含量为0.02%~2.88%,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为0.01%~2.17%。紫草药材的L(黑_白)色度值与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和异丁酰紫草素3个成分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在-0.138和-0.222之间;a(绿_红)色度值与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异戊酰阿卡宁的含量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在0.176和0.355之间;b(蓝-黄)色度值与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异戊酰阿卡宁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呈正相关,系数为0.290,与其余4个成分呈负相关,系数在-0.325和-0.633之间。结论:建议紫草(新疆紫草)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为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不得少于0.30%并且异丁酰紫草素不得少于0.29%。
  • 代谢分析
    王医成, 贺康, 彭静波, 饶泰, 陈尧, 郭莹, 谭志荣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68-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EDTA抗凝血浆中维格列汀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稳定同位素标记13C-15N-维格列汀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处理,采用Hypurity C18(1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维格列汀监测离子对m/z 304.3→154.2,内标监测离子对m/z 310.3→160.3。考察其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并使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浆维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浆中维格列汀质量浓度在1.11~534.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个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在0.9%~8.5%,准确度在99.8%~109.3%。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92.0%、87.6%、71.2%,冰上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102.0%、94.5%、86.6%,该结果提示维格列汀在血浆中可能存在不稳定现象。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以及其他稳定性结果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相关要求。8例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t1/2为(1.49±0.37) h,tmax为(2.06±1.11) h,Cmax为(290.94±100.36) ng·mL-1,AUC0-24 h为(1 343.46±186.89) ng·h·mL-1,AUC0-∞为(1 351.31±188.79) ng·h·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8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给药50 mg维格列汀片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
  • 生物检定+活性分析
    邹剑, 杨蕾, 林涛, 王觉晓, 马晶, 陈婕, 李炎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56-26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8
    目的:建立尺寸排阻色谱-示差折光-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联用(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SEC-RI-MALLS)测定甘露聚糖肽原料药和制剂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方法。方法:采用SEC-RI-MALLS联用技术,以0.05 mol·L-1硫酸钠溶液为流动相,Shodex OHpak SB-804 HQ为色谱分离柱,在流速0.5 mL·min-1,柱温35 ℃的条件下对甘露聚糖肽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方法学验证,并与现行质量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片剂辅料淀粉对测定无干扰,右旋糖酐标准品实测值同标示值的准确度相对误差<3.0%;当样品配制浓度为2 mg·mL-1时精密度最好,RSD为0.40%;重现性、耐用性RSD均不大于5.0%。79批次样品采用Shodex OHpak SB-804 HQ 色谱柱和TSK-GEL G4000 PWXL色谱柱进行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SEC-RI-MALLS法比甘露聚糖肽国家标准方法 (GPC法)的结果平均高19 509 Da,且分子量分布更为集中。结论:SEC-RI-MALLS法无需标准品就能够测定甘露聚糖肽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准确,耐用性好,与现行方法相比,更有利于该品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控制。
  • 综述专论
    朱容蝶, 耿颖, 杜颖, 谭德讲, 陈华, 邱志均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562-56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02
    方法变更作为方法全生命周期中的一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产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3R和环境保护以及降低成本等要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参考国内外对方法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方法学角度对方法变更进行系统的类别划分,并对不同方法变更类型间的差异和对变更后方法的评价标准和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 成分分析
    赵振霞, 耿韫, 雷蓉, 尹璇, 刘永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96-80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菊降压胶囊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个成分的含量,并结合量值传递规律对菊花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28 nm。以上述8个成分的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从饮片到提取液的量值传递分析。结果:8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分别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3%~101.9%,RSD为0.066%~0.64%。3批山菊降压胶囊样品中测得的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57~0.279、0.629~0.650、0.402~0.476、0.454~0.539、1.118~1.278、0.653~0.740、0.659~0.706、1.138~1.167 mg·g-1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量值传递分析更为含量方法的建立及限度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可为山菊降压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 成分分析
    张萍, 米宏英, 严华, 魏锋, 高慧媛,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45-115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555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多指标加权评分法分析研究并优化醋芫花饮片的炮制工艺,为规范芫花饮片的醋制炮制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醋制品中绿原酸、银椴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6个成分的总含量,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及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分析辅料醋用量、闷润时间、炮制温度及炮制时间4个因素对炮制工艺的影响,并优选芫花饮片的醋制工艺。结果:辅料醋用量及炮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闷润时间及炮制时间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综合考察各因素对工艺的影响,优化后的醋炙芫花炮制工艺为每1 kg芫花饮片加醋0.3 kg,闷润15 min后160 ℃炒制10 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芫花的醋制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成分分析
    刘珂, 吕贵杰, 王希琳, 谢玉和, 许文, 杨漪, 张勋, 林羽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25-113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694
    目的:建立栝楼桂枝汤(Gualou Guizhi decoction)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探究饮片-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采用ChromCore 120 C18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 alysis, 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不同批次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建立HPLC法测定主要差异性成分含量,以含量、出膏率和转移率分析栝楼桂枝汤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建立了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HPLC指纹图谱,确定30个共有峰,与对照品比对共指认出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肉桂酸、异甘草素、甘草酸。15批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20。3种化学识别模式均将样品分为2类,造成主要差异化学成分共5个,分别为甘草酸、甘草素、芍药苷、甘草苷、芒柄花苷。建立了多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饮片-物质基准之间5个差异成分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1.65%、40.46%、74.74%、60.06%、34.54%,平均出膏率为14.20%。结论: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在饮片-物质基准间稳定传递。建立的栝楼桂枝汤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栝楼桂枝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 成分分析
    程美玲, 孙艳, 刘瑞, 王颖莉, 郝渊鹏, 秦雪梅, 裴妙荣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6): 921-92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6.01
    目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羊红膻挥发油成分异同。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羊红膻挥发油,通过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上述不同方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3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提取率大小顺序为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种类最多,其次为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最后为水蒸气蒸馏法。不同方法提取的羊红膻挥发油主成分种类基本不变,但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变化。3种方法提取出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共有化合物35个,主要包括萜烯类、萜醚类、萜醇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β-红没药烯(17.25%~19.42%)、石竹素(12.90%~15.70%)、1-(3-甲基-2-丁烯氧基)-4-(1-丙烯基)苯(5.02%~9.36%)和β-蒎烯(5.31%~6.62%)。结论: 不同方法提取的羊红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提取羊红膻挥发油选择适宜提取方法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安全监测
    李宣, 黄敏文, 施海蔚, 胡楠, 周杰, 杭太俊, 袁耀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6-12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12
    目的:建立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确定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杂质的结构及来源,进而用于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方法:一维系统:采用Acquity UPLC® Peptide CSH C18(1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7.8 g·L-1磷酸二氢钠,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乙腈(19∶1)为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 ℃;二维系统:采用Acquity 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甲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10 nm。质谱检测器采用ESI源,负离子扫描模式。结果:采用2D-LC-Q TOF MS法,推定了CMS中55个杂质的结构,并推测其主要来源为多黏菌素E1-I、多黏菌素E1-7MOA、多黏菌素E3及多黏菌素E6。结论:利用二维液质联用技术推定CMS中杂质峰的结构及来源,并用来评价不同厂家、生产工艺的原料药中杂质含量变化,有利于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药物质量。
  • 成分分析
    徐凡, 袁杰, 蒲婧哲, 胡冲, 张亚中, 刘守金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14-22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3
    目的:本文通过建立茯苓皮的双波长切换HPLC特征图谱方法,同时建立茯苓皮中11个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旨在为茯苓皮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定性和定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含3%四氢呋喃)(A)和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 ℃,进样体积20 μL,检测波长210、243 nm。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能有效的识别18个共有峰,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3.7%(n=6);11个待测化学成分能够达到良好分离,在考察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6),平均回收率95.4%~105.5%,RSD 1.0%~3.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3.0%(n=6);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地的茯苓皮药材的相似度很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1个三萜类成分中茯苓酸A在所有批次茯苓皮中占比最高,另外茯苓酸A、松苓新酸、茯苓酸B、去氢齿孔酸、栓菌酸5个成分的含量波动相对较大,其他成分波动较平缓;不同产地茯苓皮样品无明显地域上的差异。结论:建立了茯苓皮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茯苓皮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 标准研讨
    梁梓洋, 罗辉泰, 张秋炎, 梁维维, 梁梓豪, 周熙, 吴惠勤, 黄芳, 黄飞云, 罗向东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6): 1089-109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6.21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且可靠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同时通过考察异丙醇和硫代甘油2个添加剂对供试品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为固定相的AB-Ino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利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分别以外标法和内标法定量。结果: 添加硫代甘油可显著改善供试品溶液稳定性,NDMA在0.25~50 ng·m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r>0.999),方法检测限为0.1 ng·g-1,方法定量限为0.2 ng·g-1,分别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下,平均加标回收率(n=9)均为97.3%和94.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耐用性的RSD均小于8%。对90批次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检测,结果均小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FDA规定的可接受限度的30%之内。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且稳定性好,适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NDMA的定量分析,可为有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安全监测
    杨欣茹, 李铁健, 胡发红, 韩忠丽, 张贵民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3): 468-47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3.1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N-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苏氨酸中6个特定杂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YMC Triart C18(250 mm×4.6 mm,3 μm)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流速1.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N-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苏氨酸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良好;6个杂质分离度均大于1.5;且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个杂质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约为0.03 μg·mL-1和0.06 μg·mL-1;6个杂质的平均回收率(n=9)在97.6%~98.8%范围内。3批N-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苏氨酸测定结果显示,杂质1的含量<0.2%,杂质4的含量<0.1%,其他4种杂质未检出,总杂含量<1%。结论: 本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N-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苏氨酸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刘杰, 戴胜云, 谷海媛, 乔菲, 连超杰, 过立农, 郑健, 马双成, 金晓敏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72-78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5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比较紫草市场药材正伪品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异同。方法:首先将24只清洁级雌性BLA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1(新疆紫草)组、A2(紫草非药典品)组,灌胃到达指定时间后,提取结肠内容物(粪便)、回肠内容物(粪便)、小肠内容物(粪便,除去回肠部位)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对提取的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混样和纯化,构建文库并上机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并去除其中的嵌合体序列后,得到最终的有效数据;对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和物种注释,并进行样本多样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A1、A2组均降低了小鼠结肠菌群多样性;在门水平上,A1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小肠和回肠中Firmicutes的丰度,A1、A2组显著提高了小鼠结肠中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A1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小肠中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A2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回肠中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A1组提高了小鼠结肠中优势菌之一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A2组提高了结肠中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病原菌Alistipes主要存在于结肠中,A2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小鼠结肠中Alistipes的相对丰度,而A1实验组则扶植了小鼠结肠中的Alistipes结论:根据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结果,紫草药材中药典收载品和市场混淆品2个实验组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不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刘杰, 戴胜云, 谷海媛, 乔菲, 连超杰, 过立农, 郑健, 马双成, 米加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50-75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2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研究进口紫草ITS2序列的特征,为市场紫草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与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ITS2区域作为对进口紫草和紫草对照药材进行比较、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比较不同来源进口紫草的ITS2序列与紫草对照药材的异同。结果:39份进口紫草样品经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后,其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仅DH3在500 bp左右有条带,而在100~300 bp无条带,其余样品均在100~300 bp有2条或3条明显条带;进口紫草样品与紫草对照药材的ITS2序列进行比对,其中样品DH3与紫草对照药材的碱基差异最多,有15个碱基差异,样品F2与紫草对照药材的ITS2序列一致,其他进口紫草样品与紫草对照药材的碱基差异为1~9个碱基;从聚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进口紫草样品DH3与其他进口紫草样品和紫草对照药材均明显区分,独自为一枝,而与紫草对照药材共同聚为一枝且支持率≥50%的样品共有14个。结论:选用ITS2区域,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比较了进口紫草与紫草对照药材ITS2序列的异同,为紫草药材及饮片的有效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为紫草药材的市场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 质量分析
    赵永琪, 张宏伟, 张振凌, 李雅静, 王一鸣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93-90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8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和网络药理学对百合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为确定百合饮片的质量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百合饮片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成分;对差异成分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比较不同产地的区别,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百合差异成分发挥抗抑郁药效的主要途径,并将差异成分进行体外细胞抗抑郁实验,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分析百合饮片的Q-Marker。结果:15批百合饮片确定了1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31,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利用化学计量学筛选出4个差异成分;测定15批百合饮片中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 3个成分的含量;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差异成分可能通过TNF、GAPDH、MAPK3等靶点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元突触结构,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增加等途径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百合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建议将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作为百合饮片的质量标志物,可为百合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
  • 标准研讨
    周怡, 金薇, 杨永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721-72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9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培哚普利叔丁胺及(±)-1”-差向-培哚普利叔丁胺(差向异构体),并对该差向异构体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CS-C18(100 mm×3.0 mm, 2.7 μm)色谱柱,以0.15%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 2.0)-乙腈/戊醇(217∶3)(82∶18)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50 ℃,进样量2 μL,在215 nm波长处分离培哚普利及(±)-1”-差向-培哚普利。结果: 培哚普利及(±)-1”-差向-培哚普利在25 min 内依次出峰,峰谷比和分离度满足测定要求。培哚普利叔丁胺及其差向异构体均在2~2 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限(S/N约10)和检测限(S/N约3)均分别约为1.0 μg·mL-1和0.3 μg·mL-1。差向异构体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8%,n=9)。10批样品中(±)-1”差向-培哚普利叔丁胺含量均在0.025%~0.078%。结论: 建立的培哚普利叔丁胺中(±)-1”-差向-培哚普利叔丁胺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与现行药典收载色谱方法相比可极大缩短平衡与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重现性好,可有效用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的生产质量控制。
  • 生物检定+活性分析
    严翠霞, 史芳亮, 韩春霞, 方欣欣, 郑璐侠, 邵泓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49-25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7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的含量。方法:样品加淋洗液[甲醇-乙腈-1.0 mmol·L-1盐酸(20:42:38)]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直接进样,以庚酸为内标。采用Dionex InPacTM NS1分析柱(250 mm×4 mm,10 μm)与Dionex InPacTM NG1保护柱(35 mm×4 mm,10 μm),流速1.0 mL·min-1,ASRS 300 膜抑制器,化学抑制,再生液为 5 mmol·L-1四丁基氢氧化钠溶液,电导检测器检测,柱温 30 ℃,进样量 25 μL。结果:辛酸峰与内标峰间的分离度>1.5;辛酸钠在0.38~2.52 m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6);重复性试验的RSD为1.1%(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1.8%(n=9);定量限与检测限分别为0.19 nmol与0.09 nmol;国内外7家企业20批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范围为0.073~0.163 mmol·g-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的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保证。
  • 成分分析
    李华妮, 刘长河, 菅单单, 陈胜虎, 葛文静, 张雪侠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6): 929-93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6.02
    目的: 构建人脐静脉细胞膜色谱(HUVEC/CMC)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莱菔子中抗血管性疾病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方法: 采用HUVEC/CMC模型二维在线联用HPLC-ESI IT TOF MS系统对莱菔子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并将筛选的活性成分进一步作用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HUVEC,验证其保护作用。结果: 利用所建立的方法从莱菔子中共筛选出2个保留组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出1个成分为芥子酸。与模型组比较,芥子酸低、中、高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中ICAM-1和VCAM-1的含量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HUVEC/CMC在线联用HPLC-ESI IT TOF MS系统可用于快速筛选复杂中药体系中活性成分,为细胞膜色谱的应用和莱菔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