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31
  

  • 全选
    |
    干细胞产品质量研究与检测专栏(续)
  • 房吉庆, 魏夏杰, 袁子维, 王瑶, 李瑶玲, 杨英,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03-111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5-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含多个RNA病毒(CV2117、HAV和HTLV-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假病毒,用于生物制品中外源RNA病毒PCR检测的阳性对照。方法: 选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体系,即包膜质粒(pMD2.G)、包装质粒(psPAX2)和穿梭质粒(pWPXL-EGFP),合成含多个目的基因片段的穿梭载体,pWPXL-CV2117-HAV-HTLV-2-EGFP(pCHH-EGFP质粒),包膜质粒-包装质粒-穿梭质粒按照1 ∶ 3 ∶ 4 转染HEK293T/17细胞包装假病毒,5 h后更换新鲜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入核酸酶酶解残余质粒DNA,收获转染后48 h和72 h病毒上清液;将病毒上清10倍稀释后加入到HEK293T/17细胞中,感染24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滴度,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假病毒目的基因拷贝数,具体步骤包括①预处理(42 ℃ 2 min)、②反转录(25 ℃ 5 min,1个循环;42 ℃ 30 min,1个循环;85 ℃ 5 min,1个循环)、③PCR扩增(37 ℃ 2 min,1个循环;95 ℃预变性10 min,1个循环;95 ℃变性15 s,60 ℃退火1 min,40个循环);获得的假病毒采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样品进行样品适用性验证。结果: 三质粒慢病毒包装体系转染HEK293T/17细胞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阳性率>90%;PCR方法检测假病毒在核酸酶处理后,质粒DNA残留<0.0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滴度,表达EGFP阳性细胞数占比为8.06%,病毒感染滴度为6.21×105 TU · mL-1;RT-q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CV2117-1、CV2117-2、HAV-1、HAV-2、HTLV-2-1、HTLV-2-2拷贝数分别为2.99×104、1.50×104、2.40×104、1.09×104、2.03×104、1.92×104 copies · μL-1。样品适用性结果显示,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LV)CV2117-HAV-HTLV2(LV-CHH)假病毒可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的阳性对照,适用性样品回收率为70%~130%。结论: 成功构建含多个RNA病毒基因片段的LV-CHH假病毒,经验证可用于干细胞产品等的外源病毒PCR方法检测的阳性对照。
  • 曹译丹, 王艳辉, 崔梦姗, 王新乐, 张峒, 董莹莹, 张瑞瑞, 陈晓菲, 刘明月, 李慧婷, 付欣悦, 庞琳,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12-112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不同种牛、猪源病毒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并通过对比牛、猪源病毒感染人源细胞系293T/17和MRC-5后的感染和扩增情况,综合分析HMSC对常见猪、牛源病毒的易感性。方法: 将HMSC、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人胚肾细胞(293T/17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以及猪肾细胞(PK-15细胞)分别按照7×103个 · cm-1接种24孔板和25 cm2培养瓶,分别以感染复数(MOI)为0.02接种猪细小病毒(PPV);将HMSC、MRC-5、293T/17细胞、Vero细胞以及牛鼻甲骨(BT)细胞分别按照7×103个 · cm-1接种24孔板和25 cm2培养瓶,分别以MOI为0.02接种牛细小病毒(BPV)、牛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PI3病毒)、牛腺病毒3型(BAV-3)以及呼肠孤病毒(REO-3),其中24孔板细胞培养7 d,25 cm2培养瓶细胞盲传3代,第3代盲传至24孔板,各代次分别进行细胞病变观察、免疫荧光检测和病毒核酸qPCR检测。结果: 与PPV敏感细胞PK-15相比,接种PPV后的Vero、HMSC和MRC-5各代均未观察到细胞病变和荧光,PPV拷贝数随着传代次数持续下降,而293T/17细胞虽未观察到细胞病变,但在盲传3代后观察到绿色荧光,且PPV拷贝数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为1.49× 107 copies · mL-1。与牛源病毒敏感细胞BT细胞相比HMSC对PI3、REO-3、BPV这3种牛源检测相关病毒也呈现出易感性,感染后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和免疫荧光阳性,通过qPCR法均能检测到对应病毒核酸,其中PI3、REO-3可以在HMSC中扩增,但扩增水平低于293T/17。结论: HMSC和MRC-5相似,对BPV、REO-3和PI3病毒易感染,对PPV、BVDV和BAV-3病毒不易感染;293T/17细胞对PPV、REO-3和PI3病毒易感,对BPV、BVDV和BAV-3病毒不易感染。在HMSC的病毒安全风险控制中,如引入猪源或牛源动物源性材料,应更加关注BPV、REO-3和PI3病毒的感染风险。
  • 董莹莹, 陈晓菲, 张峒, 刘明月, 张瑞瑞, 曹译丹, 李慧婷, 付欣悦, 王艳辉, 王新乐, 崔梦姗, 庞琳,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22-112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覆盖率高,敏感、特异的针对苛养型人腺病毒(HAdV)Hexon基因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人源生产用细胞基质和原材料进行苛养型HAdV检测。方法: 针对Hexo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探针及质粒对照品,将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的HAdV(AAV-HAdV)假病毒作为阳性对照样品,含HAdV的F亚属(HAdV-F)基因序列的质粒作为扩增对照,全面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特异性、耐用性和重复性,确保其可应用于生物制剂及其原材料的苛养型HAdV安全评价。结果: 该检测方法对病毒毒株覆盖率高,可覆盖100%的HAdV-F毒株(94个分离株);质粒对照品在20~2×108 copies · μ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可达1.000;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 copies · μL-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人腺病毒5型和人腺病毒2型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具有良好的耐用性,使用2款不同型号的仪器检测,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和1.000,灵敏度循环阈值(Ct)分别为37.22±0.62和36.50±0.58,阳性对照样品Ct分别为21.67±0.03和20.61±0.18,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使用2种不同货号试剂检测,标准曲线R2均为1.000,灵敏度Ct分别为37.99±1.19和38.31±0.97,阳性对照样品Ct分别为19.69±0.09和20.58±0.05,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人员或不同仪器的条件下进行中间精密度验证,4次实验HAdV-F质粒扩增对照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29×105、1.54×105、1.73×105、1.37×105 copies · μL-1,RSD为13.2%,中间精密度良好;AAV-HAdV假病毒作为阳性对照样品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样品进行适用性验证,阳性对照样品检测结果为137 copies · μL-1,适用性样品检测结果为133 copies · μ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结论: 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灵敏度、特异性、耐用性和重复性,且对苛养型HAdV毒株的覆盖率高,可用于生产用细胞基质样品中苛养型HAdV检测。
  • 王可心, 廉亦冰, 王瑶, 张拓, 韩春乐,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30-113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标志蛋白,探索MSCs表面标志蛋白鉴定新方法。方法: 用RIPA裂解液裂解MSCs,用BCA试剂盒定量细胞裂解液蛋白浓度,将MSCs蛋白还原烷基化后用胰蛋白酶酶切,酶切肽段进行LC-MS/MS分析。采用ACQUITY Premier Peptide BEH C18(150 mm×2.1 mm,1.7 µm)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A)-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 · min-1;质谱仪采用正离子、灵敏度、数据依赖型(DDA)模式采集数据,毛细管电压2.5 kV,锥孔电压40 V,离子源温度120 ℃,扫描范围m/z 50~2 000;将采集的质谱数据导入到waters connect软件中进行搜库检索,前体离子的质量容差为0.001%,碎片离子的质量容差为0.002%,设置至少3个b/y离子匹配为肽鉴定的标准。结果: 通过DDA模式,鉴定到MSCs阳性标志蛋白CD90;进一步在DDA模式下引入Include list,鉴定到阳性标志蛋白CD73,但还未能鉴定到阳性标志蛋白CD105;阴性标志蛋白CD34、CD45、CD14、CD19、CD79a及HLA-‍DR未检出。结论: LC-MS/MS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及不依赖于抗体的特点,已分析出2个阳性标志蛋白,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方法探索,有望用于MSCs表面标志蛋白及目标蛋白的鉴定。
  • 综述专论
  • 李文庆, 温宝庆, 谭国英, 周妙霞, 林坤霞, 钱正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37-115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类中药作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本文统计了我国颁布的真菌类中药质量标准共计442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19项,地方标准398项,其他法定标准包括局颁标准、部颁标准25项;共涉及真菌中药品种67种,涉及真菌物种66种。本文在分析现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从真菌类中药质量控制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真菌类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DNA鉴别、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多糖、核苷、甾醇、萜类、蛋白/肽、酯类、糖醇等)、有害物质等质量特征及相关技术;并对真菌类中药质量标准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真菌类中药的质量评价提升及质量保障提供参考。
  • 胡川梅, 吕晶, 严翠霞, 邵泓, 郑璐侠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57-116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角度静态光散射技术是生物大分子领域重要的表征手段之一,能够获得生物大分子丰富的结构信息,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均方根旋转半径、第二维里系数、分子链构象等,但该技术原理较为复杂,表征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稀溶液中多角度静态光散射的基本原理,针对该技术准确表征的影响因素,从dn/dc、第二维里系数(A2)、延迟体积、外推形式、荧光干扰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和经验总结。本文可以帮助分析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以获得准确的表征数据。
  • 成分分析
  • 曲彤, 胡筱娟, 李宁, 鲁文静, 耿飞飞, 陈音孜, 陈志永, 任慧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66-118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青白通痹胶囊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青白通痹胶囊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对Q-Marker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5 TC-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 min-1,柱温30 ℃,进样体积10 µL,紫外检测波长210 nm(0~45 min)、260 nm(45~70 min),建立指纹图谱并确定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相对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的比对进行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指认,经单煎液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化学计量法对10批青白通痹胶囊进行质量评价,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筛选青白通痹胶囊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结合网络药理学,通过相应数据库筛选差异性标志物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合上述结果筛选可用于预测青白通痹胶囊的Q-Marker,并建立对预测得到的标志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结果: 建立了青白通痹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标记24个共有峰,对其进行峰归属,其中1~3、5~8、10~11、13、16号峰来自青风藤,4、9、12、14、16、18~19号峰来自白芍,15、17、20~24号峰来自炙甘草,并指认了其中的8个共有峰,分别为儿茶素、青藤碱、没食子酸、木兰花碱、芍药苷、甘草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甘草酸。相似度评价显示,10批青白通痹胶囊样品的相似度为0.934~1.000。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998%,OPLS-DA显示有8个成分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较大。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得出儿茶素、青藤碱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37个核心靶点、10条主要通路发挥药效作用,初步筛选儿茶素、青藤碱、没食子酸、木兰花碱、芍药苷、甘草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甘草酸为青白通痹胶囊潜在的Q-Marker。同时测定这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1%~103.44%,RSD为0.6%~3.7%。10批样品中儿茶素、青藤碱、没食子酸、木兰花碱、芍药苷、甘草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甘草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07 1~1.189 3、2.183 3~3.118 6、 0.397 0~1.427 6、3.507 9~5.446 6、14.207 7~19.570 1、1.412 8~3.577 5、0.442 0~1.697 7、2.738 8~4.761 2 mg · g-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青白通痹胶囊指纹图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筛选的指标性成分将为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刘惠一, 左利民, 仇小丹, 赵婷, 赵学佳, 郭鑫, 连晓芳, 贾庆莹, 谷永升, 刘宣麟, 山广志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81-119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测定牛黄消炎片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及胆酸含量。方法: 使用CAPCELL PAK MGII C18(250 mm×4.6 mm,3 μm)色谱柱,以乙腈-0.3%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 · 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CAD过滤常数为1 s,采样频率为5 Hz,雾化温度为90 ℃,幂律为1.1。结果: 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胆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97~99.89 μg · mL-1(r=0.999 2)、25.33~101.3 μg · mL-1(r=0.999 5)、100.5~602.9 μg · mL-1(r=0.999 0)。3个成分的溶液稳定性、精密度及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0%,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17%、103.6%、102.0%,RSD分别为1.5%、2.3%、3.0%。6批样品中华蟾酥毒基含量分别为0.122 1、0.126 4、0.122 6、0.128 4、0.122 5、0.125 6 mg · 片-1,脂蟾毒配基含量分别为0.051 50、0.051 15、0.051 79、0.050 68、0.054 43、0.054 62 mg · 片-1,胆酸含量分别为0.235 3、0.239 0、0.236 0、0.236 2、0.233 8、0.236 8 mg · 片-1。结论: 该方法准确耐用,重复性好,一次运行可同时完成牛黄消炎片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及胆酸3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析通量更高。
  • 吕振兴, 黄滔, 刘晨曦, 赵亚萍, 张许, 曾丹云, 杜天鹏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91-119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主成分的含量。方法: 在Bruker 600 MHz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上,采用改进的Watergate-W5脉冲序列和PULCON技术,循环延迟时间(D1)为36 s,累加(NS)8次。以马来酸为内标物,采集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的水峰压制定量核磁氢谱(1H-qNMR),对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主成分峰与内标峰分离度好,精密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9,测定阿芬太尼含量为98.2%~101.2%。结论: 本文建立的核磁定量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准确,为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含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 标准研讨
  • 张孝明, 李鹤洋, 李懿, 胡绍旺, 李春燕, 胡馨月, 孙悦, 梁成罡, 李晶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197-120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Nb2-11细胞增殖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标准化方法,研究Nb2-11细胞法替代体内动物法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Nb2-11细胞法检测9批PEG-rhGH注射液体外生物学活性,拟订实验有效标准。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9401进行方法学验证。4家实验室协作研究检测2批PEG-rhGH原液与9批注射液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的精密度。利用Nb2-11细胞法和体内动物法分别检测8批PEG-rhGH原液和9批PEG-rhGH注射液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体内外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检测24批不同效期PEG-rhGH注射液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PEG-rhGH注射液体外生物学活性的标准限度。结果: 本方法相对准确度的相对偏倚范围在-3.059%~3.557%,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84,中间精密度几何变异系数范围为5.667%~6.923%,拟订实验有效标准通过率为100%,实验室间几何变异系数为2.281%,体内外检测结果的平均比率为0.938,不同效期PEG-rhGH产品的相对效价在100%~119%。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重现性,与体内动物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方法可作为测定PEG-rhGH产品生物学活性的标准化方法替代体内动物法应用于PEG-rhGH的质量控制和放行检验。
  • 阮昊, 司徒子靖, 耿晓婷, 李松贤, 陈爽, 郑伟霞, 洪利娅, 苏为科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05-121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具有区分力的红霉素原料药的固有溶出速率测定方法。方法: 取4批不同工艺的红霉素原料药,每批3份,每份500 mg,15 MPa压片5 min,转速50 r · min-1,分别在500 mL的pH 6.8与6.0磷酸盐缓冲液中于5、10、15、20、30、45、60 min时测定累积溶出量,选取初始线性部分计算固有溶出速率,通过单因素ANOVA分析评估其差异程度,确立具有区分力的红霉素固有溶出速率测定方法。结果: 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固有溶出速率测定结果的RSD均<10%,显著性P=0.460,单因素ANOVA分析显示组间显著性P=0.634,4批红霉素原料药固有溶出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pH 6.0磷酸盐缓冲液中,除1批原料药外固有溶出速率测定结果RSD均<10%,考虑为稳定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所致,显著性P=0.212,组间显著性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4批红霉素原料药的固有溶出速率可分为2组,分组结果与工艺分组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可较好地测定红霉素固有溶出速率,并具有一定区分力。
  • 吴晓鸾, 吴静雯, 刘超逸, 高旋, 陈晓萍, 任飞亮, 秦峰, 顾颂青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14-12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他克莫司软膏的液滴粒度检查方法与限度,比较9家企业产品液滴粒度的质量差异,从处方组成和均质工艺分析各企业产品差异的原因,并分析含量均匀度与液滴粒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带有自动计数及等效直径计算功能的电子显微镜对9家企业的15批他克莫司软膏及加速3个月的样品进行液滴粒度的测定。结果: 4家企业产品液滴粒度与参比制剂基本一致,2家企业产品与参比制剂差异明显,3家企业加速3个月的样品液滴汇聚明显。结论: 从液滴分布均匀性、液滴个数和液滴大小3个维度才能全面合理地表征本品的液滴粒度情况。处方比例、均质温度、均质时间和均质速率直接影响本品的液滴粒度,也是减少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液滴汇聚的重要因素,更是决定本品含量是否均匀的关键。
  • 安全检测
  • 董洛豪, 刘猛, 周婧, 王海星, 周凯, 柯星, 范一雷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21-123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SPE-UHPLC-MS/MS)快速检测污水中14个芬太尼类毒品的方法。方法: 污水样品经新型混合模式弱阳离子交换磁性固相萃取材料Fe3O4@poly(ST/DVB/MA-COOH)净化和浓缩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A)和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 ℃,流速0.3 mL · min-1,进样量2.5 µL,随后进入质谱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 14个芬太尼类毒品质量浓度在0.04~4 ng ·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4),检出限(LOD)为0.013 ng · L-1,定量限(LOQ)为0.04 ng · L-1。14个分析物在低、中、高3种加标浓度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5.4%~114.7%,日内精密度(n=6)为2.0%~6.4%,日间精密度(n=3)为0.4%~2.4%。在5份实际污水样品中检测出芬太尼,浓度范围为0.21~0.46 ng · L-1。结论: 本方法具有前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溶剂用量少,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污水样品中芬太尼类毒品的高通量筛查和定量分析。
  • 叶隽, 宋磊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33-124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5-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检测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中有关物质。方法: 分别采用2种色谱条件进行有关物质测定检测。条件一:采用HC-5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酸铵缓冲液(pH 5.0)-甲醇(99 ∶ 1)为流动相A,以甲酸铵缓冲液(pH 5.0)-甲醇(44 ∶ 56)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 · min-1,检测波长240、262、326 nm,柱温40 ℃,进样体积100 μL;条件二:采用Inertsil ODS-3(150 mm×3.0 mm,3 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含0.5%辛烷磺酸钠,pH 3.0)-乙腈(90 ∶ 1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含0.5%辛烷磺酸钠,pH 3.0)-乙腈(72 ∶ 28)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7 mL · 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40、262与326 nm,柱温40 ℃,进样体积100 μL。结果: 条件一能分离检测已知杂质12个,条件二能分离另外的已知杂质。盐酸普拉克索及其13个杂质的线性关系优异,各杂质的回收率(n=9)在95.0%~105.0%。最低检出限为2.0~13.0 ng · mL-1。强制性降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指示不同条件下的降解产物。采用条件一,检测出4批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中杂质1含量为0.07%~0.09%,杂质2含量为0%~0.01%,杂质11含量为0.04%,总杂质含量为0.11%~0.14%;采用条件二,检测出4批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中杂质2含量为0.01%~0.02%,杂质6的含量为0%~0.06%,杂质12的含量为0%~0.02%,未知总杂质的含量为0%~0.09%,总杂质含量为0.01%~0.1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不仅优化了样品处理流程,而且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重现性良好,适用于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 郭洁, 毕思丹, 张树栋, 邸铮, 张喆, 张华珺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44-125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确证化妆品中疑似二氟拉松衍生物的新型非法添加物,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定性测定,使用Merck Purospher Star RP-18 endcapped(125 mm×2 mm,5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 · min-1,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对经甲醇超声提取的供试品溶液进行筛查,对在11.97、12.60 min处发现的2个未知色谱峰,锁定其m/z 467.22母离子,获得二级质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定量测定,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150 mm×3.0 mm,1.8 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 · min-1,进样量2 μL,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结果: 2个未知色谱峰的二级质谱与二氟拉松二醋酸酯的二级质谱极为相似,且均具有丙酸酯类似结构(m/z 57.03),推测化合物为双氟拉松-17-丙酸酯和双氟拉松-21-丙酸酯2个同分异构体,并使用对照品确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进行测定,双氟拉松-17-丙酸酯和双氟拉松-21-丙酸酯质量浓度在1~50 ng ·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均为30 ng · g-1,定量限均为100 ng · g-1。在液体(水、油)类、膏霜乳类、凝胶类、蜡基类化妆品5种代表基质中各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8%~107.4%,回收率良好。测定9批市售液体产品,其双氟拉松-17-丙酸酯含量为0.1~114.5 μg · g-1,双氟拉松-21-丙酸酯含量为3.9~146.8 μg · g-1。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2种添加在化妆品中的新型糖皮质激素类非法添加物,所建立筛查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思路可为化妆品中未知禁用物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 质量分析
  • 蔡晓翠, 毛艳, 王新堂, 贺金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59-127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能有效区分硬尖神香草Hyssopus cuspidatus Boriss.及其混淆品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和欧神香草Hyssopus officinalis L.的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QAMS)法,为硬尖神香草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XDB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 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 μL。对硬尖神香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建立指纹图谱方法,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确认差异性质量标志物;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评价不同批次及产地的硬尖神香草及其混淆品,筛选最佳产地;以迷迭香酸为内参物,建立了9个差异性质量标志物的QAMS。结果: 建立了22批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标识5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15个色谱峰(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木犀草素、迷迭香酸甲酯、迷迭香酸乙酯、β-谷甾醇、芫花素、山柰素、三裂鼠尾草素、山楂酸),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在0.509~0.996;CA将22批神香草样品分为3大类;PCA不同硬尖神香草及其混淆品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提取区别硬尖神香草及混淆品质量的主成分5个;OPLS-DA筛选出12个可能的差异性质量标志物;同时建立9个差异性质量标志物的QAMS。9个差异性质量标志物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耐用性试验测定结果的RSD均<3.0%,平均加样回收率97.5%~103.1%,RSD均<2.0%。以迷迭香酸为内参物建立的QAMS与外标法(ESM)的含量测定结果比较,P分别为0.959、0.964、0.971、0.988、0.999、0.889、0.962、0.972、0.99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建立的质量综合评价模式全面客观,可用于硬尖神香草及其混淆品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 石岩, 程显隆, 魏锋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7): 1275-128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以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的用于识别冬虫夏草不同主产区的评分卡。方法: 以需要识别的主产区样品作为正样品,其他产区的样品作为负样品,对训练集样品的氨基酸含量数据进行分箱,计算分箱的证据权重(WOE)和信息价值(IV),调整优化至适宜的分箱数量。使用WOE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根据评分公式设计合适的评分,以50分作为正负样品几率为1时的分数,计算基准分数和各分箱对应分数。使用基准分数与待评分样品对应各分箱的对应分数相加,便可得出该样品的分数,以50分为阈值可以对正负样品概率大小进行判别。结果: 所构建的识别青海产区冬虫夏草评分卡和识别西藏产区冬虫夏草评分卡对于测试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0.85和0.90。结论: 所构建的2套评分卡能够简便、准确地识别冬虫夏草主产区。人工智能技术与药物分析相融合,可以显著地对传统药物质量分析、评价和控制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