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是近十年来逐渐新兴的一种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或色谱分离,在常温常压环境下直接通过质谱分析样品中痕量物质信息的新型质谱技术。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质谱分析效率,使得原位实时快速分析样品成为可能,并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系统综述包括解吸电喷雾电离、纸喷雾电离、实时直接分析等典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述评各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领域的典型应用,并展望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的应用前景。
麝香为珍稀名贵中药材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质量攸关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野生麝香极为稀缺,价格昂贵,掺伪严重,大部分中成药只能以人工麝香代用,家养麝活体取香发展迅速,因而高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对于保证麝香及其代用品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有关麝香质量评价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理,以期为麝香质量评价提供参考。红外光谱、电子鼻、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等现代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麝香的质量评价,麝香及其代用品的质量评价方法已由常规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及单一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向多指标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分子生物学、生物活性检测等综合性评价方法发展。随着家养麝规模的快速扩张,不同品种、产地、饲养条件、生长年限、采收时间等生产过程控制因素对麝香质量的影响有待系统研究。
目的:根据不同品种陈皮中3种黄酮类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比值,鉴别广陈皮道地性。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2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测定时间12 min;运用UPLC对92批11种不同来源的陈皮药材进行测定,不同品种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比值不相同,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分别(34.72±1.74)mg·g-1、(3.36±1.62)mg·g-1、(1.83±0.47)mg·g-1,含量比值为19:2:1。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陈皮分成4类,能准确把茶枝柑归为一类。其中红橘与茶枝柑的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比值相近。结论:该法为广陈皮的道地性鉴别提出新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人参根和根茎中14个人参皂苷的含量,为制定人参皂苷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乙腈-水-0.1%磷酸水溶液(5:90:8,v/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03 nm波长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对照品法测定人参根和根茎中人参皂苷(G)Ra1、Ra2、Rb1、Rb2、Rb3、Rc、Rd、Re、Rf、Rg1、Ro,20-O-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20-GG-Rf),三七人参皂苷(NG)R1、R2 14个化合物。结果:不同产地人参根和根茎中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较大,26批次五年生人参根和根茎样品中14个人参皂苷的含量(μg·g-1,人参根和根茎)变化幅度分别为G-Ra1,0~2 958;G-Ra2,0~1 320;G-Rb1,1 195~7 129;G-Rb2,835~6 993;G-Rb3,178~1 812;G-Rc,414~5 569;G-Rd,393~5 529;G-Re,603~3 564;G-Rf,301~1 504;G-Rg1,738~4 710;G-Ro,893~8 569;20-GG-Rf,110~656;NG-R1,74~778;NG-R2,0~844。结论:G-Ra1、Ra2、Rb1、Rb2、Rb3、Rc和Rd为典型的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G-Re、Rf、Rg1,20-GG-Rf、NG-R1和R2为典型的原人参三醇型人参皂苷,G-Ro为典型的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三大类人参皂苷能代表体现人参药物活性的皂苷成分。其中,又以G-Rb1、Rb2、Rb3、Rc、Rd、Re、Rf、Rg1、Ro和20-GG-Rf含量更高,作为判定人参根和根茎中人参皂苷质量的指标性成分更科学。
目的:建立一种UPLC-MS/MS法同时测定肾康注射液中7种成分(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大黄酸、丹参酮ⅡA、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XB-C18色谱柱(2.1 mm×50 mm,2.6 μm),以甲醇(A)-0.05%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 min,8% A→65% A;3~5 min,65% A→85% A),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2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结果:在5 min内,肾康注射液的7种成分(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大黄酸、丹参酮ⅡA、大黄素)被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8 9。实验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4%~101.2%。5批样品中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大黄酸、丹参酮ⅡA和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2.46~16.70、8.104~10.97、0.092 6~0.115 3、23.19~29.91、9.869~11.22、1.984~2.736和0.324 0~0.372 3 μg·mL-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肾康注射液中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大黄酸、丹参酮ⅡA、大黄素的定量测定。除大黄酸和大黄素外,其他5种成分均为肾康注射液中首次测定。
目的:建立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并用保留因子计算法定性分析低聚壳寡糖。方法:首先利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对5种壳寡糖(聚合度DP=2~6)标准样品进行分离;分离条件:采用DIONEX CarboPac® PA10(4.0 mm×50 mm)保护柱和DIONEX CarboPac® PA10(4.0 mm×250 mm)分析柱,淋洗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积分脉冲安培法检测。然后用建立的分离方法对壳寡糖样品进行分离并定性。再根据所得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分别计算保留因子,建立壳寡糖聚合度(DP)与其保留因子(k')的相关关系,根据建立的相关关系对未知的壳寡糖进行定性,并用质谱方法对未知壳寡糖样品进行验证。结果:壳寡糖聚合度的对数值与其保留因子的对数值具有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2≥0.998 7,利用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对样品中的4种未知壳寡糖样品的定性结果为壳七糖、壳八糖、壳九糖和壳十糖,误差≤5.66%。质谱方法对未知壳寡糖样品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为样品中存在壳二糖、壳三糖、壳四糖、壳五糖、壳六糖、壳七糖和壳八糖。结论:对于壳寡糖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离,保留因子计算来定性壳寡糖聚合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肽图分析方法,用于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单抗的专属性鉴别。方法:TNF-α单抗样品经盐酸胍变性、还原,释放出的游离半胱氨酸残基进行烷化,还原剂中和过量的烷化剂。超滤置换酶切缓冲液后进行胰酶酶切并终止。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UPLC BEH 300 C18(2.1 mm×150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5~120 min,2% B→45% B),流速为0.2 m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及正离子模式,数据采集范围m/z为100~1 990。结果:TNF-α单抗重链及轻链的6个互补决定区(CDR)对应肽段由质谱鉴定出,HC CDR2及HC CDR3在色谱峰图中共流出;利妥昔单抗用于评估本方法的专属性,结果显示本方法专属性强,且不受基质的干扰;选定m/z 1 344(M+5)的色谱峰为参考峰,根据CDR的相对保留时间考察该方法的变异程度,5次重复测定CDR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57%~1.19%之间;中间精密度考察测定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00%~1.08%之间;胰酶酶切比例在20:1~30:1,酶切时间在17~23 h范围内变化时,相对保留时间的均较小,符合方法耐用性的要求;样品消化后在8℃储存24 h以及-20℃储存5 d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基于CDR相关肽段鉴别的液质联用肽图分析方法可定性鉴定出TNF-α单抗,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抗人TNF-α单抗的专属性鉴别,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及批检验放行。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鉴别人参属中药材的方法,并进行系统性方法学考察。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人参属中药材人参、西洋参、三七以及市场上常见混伪品竹节参、珠子参、羽叶三七。所有样品提取总DNA,筛选合适的引物,构建人参属正品中药材熔解曲线。同时对不同比例混合样品进行了鉴别,对该方法的灵敏性与特异性、重复性、稳健性、检出限进行了系统性考察。结果:选择psbA-F/trnH-R引物,在模板质量浓度1.6~200 ng·μL-1,退火温度为54~60℃,引物浓度为0.1~0.3 μmol·L-1范围内,对人参属中药材共75份样品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人参、西洋参、三七、羽叶三七、竹节参、珠子参等均获得正确稳定的分析结果。结论:高分辨熔解曲线依据分型分析可以区分人参属中药材,并对其混伪品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学研究标准程序,为进一步规范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学研究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中木犀草素、柚皮素、槲皮素、芹菜素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脂酸磷酸水解酶1(LPIN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明其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方法: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观察野艾蒿中4种单体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用药时间和浓度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用药浓度和作用时间。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根据筛选出的用药时间和浓度对培养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分别抽提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总RNA与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PIN1、AMPKα1和AMPKα2 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LPIN1、AMPKα1、AMPKα2和p-AM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在用药质量浓度0.01 mg·mL-1,作用时间24 h(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在15%~25%)为最适合作用条件。(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AMPKα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AMPKα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柚皮素、槲皮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升高;LPIN1 mRNA表达中,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量均显著降低。(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组AMPKα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PKα2蛋白表达中,药物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表达量升高;lpin1蛋白表达中,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量均降低;p-AMPK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野艾蒿乙酸乙酯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磷酸化使ampk活化。结论:(1)野艾蒿乙酸乙酯提取的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2)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HepG2细胞AMPKα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作用;柚皮素和槲皮素可提高HepG2细胞内AMPKα2基因表达水平;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使AMPKα2蛋白表达量升高。同时均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LP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可增加p-AMPK蛋白表达,提示均可激活AMPK磷酸化,使其活化。
目的:评价长效拓扑异构酶 Ⅰ 抑制剂聚乙二醇-伊立替康(YP-pegol)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后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到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待肿瘤体积增长至满足试验要求后,将裸鼠按肿瘤体积随机分为6个组即4个YP-pegol剂量组,1个溶媒对照组和1个阳性对照组。每4天给药1次,共给药3次。每周测量裸鼠体重和瘤体积2~3次。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组动物体重、肿瘤体积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疗效评价标准:T/C>40%为无效;T/C≤40%,并经方差分析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有效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组动物体重数据,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毒性相当(动物死亡率和体重下降相当)的情况下,对供试品组和阳性对照组的T/C进行比较。结果:YP-pegol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体重均值与溶媒对照组的体重数据均值无显著差异,YP-pegol对裸鼠体重无明显影响;给药后第26天,供试品YP-pegol 20、40、60、90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伊立替康,60 mg·kg-1)与溶媒对照组比较,瘤体积(RTV)明显小于溶媒对照组(P<0.05),并且各治疗组的T/C<40%;与阳性对照组比较,YP-pegol高剂量组(90 mg·kg-1)肿瘤体积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给药后第62天,yp-pegol次高、高剂量组的相对肿瘤体积(rtv)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YP-pegol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YP-pegol较注射用伊立替康具有更好的疗效。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Gα13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以Shuttle Vector 1.0-CMV为载体,构建针对Gα13的shRNA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α1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通过MTT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胶模型、流式细胞术,观察Gα13被沉默后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生长与侵袭转移的影响;放射自显影方法分析Rho GTPases活性。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uttle Vector 1.0-CMV Gα13 B siRNA转染组Gα13基因的表达水平被有效抑制。与对照组相比,Shuttle Vector 1.0-CMV Gα13 B siRNA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迁移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且膜上Rho GTPases与GTP结合活性明显下降。结论:靶向Gα13的重组shRNA质粒能够有效抑制Gα13基因在HO-8910PM细胞中的表达,并能降低HO-8910PM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膜上Rho GTPases活性有关,可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基氯胺酮对映异构体浓度,并用于氯胺酮和右氯胺酮临床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经固相萃取后,采用PLC-MS/MS测定。色谱柱为酸性糖蛋白结合硅胶柱(100 mm×4 mm,5 μm),流动相为异丙醇-10 mmol·L-1醋酸胺溶液(氨水调pH至7.6~7.7)(6:94),流速0.5 mL·min-1,柱温28℃;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及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选择检测离子反应对为m/z 238→m/z 207(R-/S-氯胺酮),m/z 224→m/z 207(R-/S-去甲基氯胺酮),m/z 291→m/z 230(内标甲氧氨苄嘧啶)。结果:人血浆中氯胺酮对映异构体的线性范围为5~1 00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5 ng·mL-1;代谢物去甲基氯胺酮对映异构体的线性范围为2.5~50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2.5 ng·mL-1。本方法专属性良好,氯胺酮对映异构体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去甲基氯胺酮对映异构体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7%。此检测方法应用于全麻腹腔镜手术受试者静脉注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或盐酸右氯胺酮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21例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消旋体氯胺酮后,R-氯胺酮和S-氯胺酮半衰期分别为(4.06±1.75)h、(3.33±2.23)h;停药后即刻浓度C0~24 h曲线下面积AUC0~24 h分别为(407±91)h·ng·mL-1、(361±87)h·ng·mL-1。代谢物R-N-去甲基氯胺酮和S-N-去甲基氯胺酮半衰期分别为(8.63±2.57)h、(8.73±2.93)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00±22)ng·mL-1、(91±20)ng·mL-1;24 h曲线下面积AUC0~24 h分别为(557±211)h·ng·mL-1、(515±167)h·ng·mL-1。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满足实际临床研究的需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伐沙班中苯胺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4-(4-氨基苯基)-3-吗啉酮。方法:采用HederaTM苯基硅烷键合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乙腈-10 m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 3.5)(10:90),梯度洗脱,流速1.2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2 nm。结果:杂质4-(4-氨基苯基)-3-吗啉酮质量浓度在20.12~201.2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检测限为10.10 ng·mL-1,定量限为30.3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97.4%(RSD=2.8%,n=9),重复性良好(RSD=2.0%,n=6)。3批原料药中未检出4-(4-氨基苯基)-3-吗啉酮。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适用于利伐沙班中4-(4-氨基苯基)-3-吗啉酮的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相微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液态奶中残留药物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方法:考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剂体积、涡旋萃取时间、盐浓度、pH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以100 μL 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PF6]为萃取剂,氯化钠质量分数为6%,pH=3.2,涡旋震荡3 min,室温下10 000 r·min-1离心3 min,取20 μL萃取液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质量浓度在5~100 μg·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和0.999 1;在5~20 μg·L-1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3.9%~98.8%,日内RSD均低于7.6%(n=6),日间RSD均低于12.1%(n=3),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液态奶中的检出限为0.56 μg·L-1和0.97 μg·L-1,定量限为1.87 μg·L-1和3.23 μg·L-1,市售液态奶样品中均未检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消耗试剂少,定量准确,可用于液态奶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检测。
目的:建立聚山梨酯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定性鉴别方法。方法:核磁共振方法采用5 mm BBO探头的核磁共振仪,在温度25℃下,采集一维氢谱和碳谱。一维氢谱弛豫时间2 s,谱宽δH 15,采样点数64 k,扫描次数128次;一维碳谱弛豫时间1 s,谱宽δC 236.6,采样点数64 k,扫描次数32 768次。MALDI-TOF-MS方法采用MALDI-TOF-MS质谱仪,采样基质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采样质量范围m/z 500~4 000。结果:MALDI-TOF-MS质谱图中的特征离子峰可有效定性鉴别聚山梨酯20、40和60。核磁共振1H谱、13C谱中的双键信号峰可有效定性鉴别聚山梨酯80。结论:MALDI-TOF-MS法和核磁共振1H谱、13C谱的结合使用可有效定性鉴别聚山梨酯类化合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中噻吗洛尔和羟苯乙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B)-0.1%磷酸溶液(A)(1 000 mL,加三乙胺1 mL,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至3.9)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78% A;5~5.2 min,78% A→55% A;5.2~10 min,55% A;10~11 min,55% A→78% A;11~13 min,78%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5℃,进样量20 μL。结果:噻吗洛尔和羟苯乙酯质量浓度分别在6.07~505.99 μg·mL-1(r=1.000)和0.37~30.68 μg·mL-1(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8%(RSD=0.8%)和99.8%(RSD=0.9%)。7批样品中噻吗洛尔的含量分别为102.7%、100.4%、99.8%、100.4%、104.1%、98.9%和94.2%,羟苯乙酯的含量分别为0.283、0.286、0.291、0.291、0.434、0.137和0.270 mg·mL-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GC法)检测榄香烯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B-WAXetr(6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柱温为80℃,维持5 min,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85℃,再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60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30℃,分流比为10:1,进样量1.0 μL。结果:方法的专属性强,β-榄香烯质量浓度在5.003 6~160.12 μg·mL-1的范围内呈线性(r=1.000 0,n=7),最低检出限为0.87 μg·mL-1;3批样品的有关物质总量依次为15.4%、15.5%、14.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榄香烯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检测。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枳壳中分离制备高纯度的水合橘皮内酯、川陈皮素和橘皮素。方法:枳壳用乙醇回流提取,经三氯甲烷萃取得到萃取物,再应用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通过优化各分离条件,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10:9:7:8)四元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仪转速880 r·min-1,流动相流速2 mL·min-1,制备分离枳壳三氯甲烷萃取部分粗提物,所得产物的纯度经HPLC检测,结构经EI-MS、1H-NMR和13C-NMR鉴定。结果:100 mg粗提物经270 min 1次分离制备得到了3个化合物,鉴定为水合橘皮内酯、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称量,水合橘皮内酯8.8 mg、川陈皮素7.3 mg和橘皮素4.7 mg,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质量分数分别为96.70%、97.89%和98.52%。结论:由该法从枳壳中分离制备水合橘皮内酯、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简便、经济,所得化合物纯度高,可作为枳壳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物质。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R,S)-告依春、一枝蒿酮酸、靛玉红3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3% A→10% A;15~20 min,10% A→35% A;20~35 min,35% A),检测波长为245 nm(0~20 min,检测(R,S)-告依春)和289 nm(25~35 min,检测靛玉红和一枝蒿酮酸),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R,S)-告依春、靛玉红、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分别在3.904~54.656 μg·mL-1(r=0.999 5)、3.064~42.896 μg·mL-1(r=0.999 3)和7.264~101.696 μg·mL-1(r=0.999 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中3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27%~100.14%(RSD<1.2%),99.16%~99.72%(rsd<1.4%),99.39%~99.81%(rsd<1.7%)。3批样品中(R,S)-告依春、靛玉红、一枝蒿酮酸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343 5~0.350 1、0.190 7~0.199 9、0.887 2~0.895 6 mg·g-1。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为复方一枝蒿速释微丸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测定柴黄颗粒中柴胡皂苷a、b1、c、d及黄芩苷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以乙腈(A)-0.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30% A→60% A;30~35 min,60% 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样品采用5%的浓氨甲醇溶液超声提取30 min,柴胡皂苷a、b1、c、d及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3.6~36.0、6.0~60.0、8.4~84.0、9.2~92.0和10.0~1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柴胡皂苷a、b1、c、d及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7.5%、95.3%、99.7%、98.4%和95.1%,RSD均小于2.0%;3批样品中柴胡皂苷a、b1、d及黄芩苷含量范围分别为1.560~1.573、7.501~7.587、9.204~9.356和11.635~11.817 mg·g-1,柴胡皂苷c未检出。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柴黄颗粒中柴胡皂苷a、b1、c、d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为柴黄颗粒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绿原酸)、240 nm(栀子苷)、278 nm(黄芩苷和丹皮酚),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003~0.171 μg(r=0.999 9)、0.025~1.228 μg(r=0.999 9)、0.034~1.679 μg(r=0.999 9)、0.005~0.254 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8%、99.1%、100.5%、99.9%,精密度RSD均小于0.5%,重复性RSD均小于2.0%,供试品溶液放置48 h内稳定。其中栀子苷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之间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部分生产企业不同生产批次间的差异也较大。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小叶榕不同部位的样品中表阿夫儿茶精、牡荆素、异牡荆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进样量3 μL。结果:表阿夫儿茶精、牡荆素、异牡荆苷3个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2 8~0.028 0、0.005 04~0.050 4和0.009 28~0.092 8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2%、98.8%和99.1%。小叶榕叶中同时检测出表阿夫儿茶精、牡荆素、异牡荆苷,果实中检测出牡荆素、异牡荆苷,而茎和气生根中仅检测出牡荆素,4个部位的样品中上述3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77、0.081~0.509、0~0.509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小叶榕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小叶榕叶中同时检测出3个成分,且其中2个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与传统上以叶入药相符。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维吾尔药阿纳其根中2个N-烷基类成分含量的方法,为制定阿纳其根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柱温25℃。结果:十-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和十二-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质量浓度分别在30.6~122.4 mg·L-1和17.2~68.8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90%(RSD=1.60%)和100.4%(RSD=0.85%);3批阿纳其根药材中两者含量范围分别为0.046%~0.054%和0.035%~0.039%(n=3)。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为阿纳其根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的:标定并评价人垂体促黄体生成激素(LH)国际候选标准品(批号81/535)的稳定性,为WHO评估该候选品作为第3次国际标准品的适用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第2次LH国际标准品(批号80/552)为标准品,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分析LH国际候选标准品(批号81/535)的效价和稳定性。结果:本实验室上报数据:LH(批号81/535)效价的几何均数为34.2 IU·安瓿-1,相当于WHO报告中提供数据的103.0%;稳定性样本B(37℃放置26年)和样本F(4℃放置26年)效价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4.8 IU·安瓿-1和32.4 IU·安瓿-1。结论:全球11个实验室提交了数据。经标定,LH(81/535)效价为33.2 IU·安瓿-1(95%可信限为32.1~34.3 IU·安瓿-1),且稳定性满足要求。经WHO生物标准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最终确定81/535可作为第3次LH国际标准品使用,每安瓿效价定为33 IU。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测定硫酸卷曲霉素及其制剂中硫酸根含量。方法:采用GRACE Apoll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5℃,流动相为0.2 mol·L-1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4:6),流速0.6 mL·min-1,进样量20 μL;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量为2.8 L·min-1,增益为1。结果:硫酸线性范围为0.015~0.300 mg·mL-1(r=0.997 8),日内RSD为0.3%,精密度为0.4%~1.0%,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1.3%,n=9)。原料及其制剂的硫酸根含量为19.3%~23.3%,结合硫酸分子数为1.7~2.0。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能测定硫酸卷曲霉素原料及其制剂的硫酸盐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标准提高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定量核磁共振法(qNMR)测定去水卫矛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一维定量氢谱,90°脉冲,谱宽7 500 Hz,弛豫延迟时间为20 s,采样次数为64次,测定温度25℃,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内标,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对去水卫矛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qNMR法测定去水卫矛醇的含量为95.82%,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96.22%)基本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qNMR法测定去水卫矛醇的含量准确可靠,简便快速,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和对照品赋值提供了新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