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常用补益中药,多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枸杞多糖(LBPs)生物活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紧密相关。本文对枸杞多糖提取、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综述,涉及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浸提法、酶联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分离方法包括乙醇沉淀法、膜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等,定性分析则包括分子量测定、功能团鉴定以及糖谱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和高效分子排阻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检测器法(HPSEC-MALLS-RID)等。本文对以上方法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枸杞多糖的检测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及产地虫草多糖的单糖组成与比例。方法:采用纤维素薄层板,以乙酸乙酯-吡啶-醋酸-水(7.0:3.0:0.2:1.4)为展开剂分离多糖水解后的单糖组分,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后采用薄层扫描仪于410 nm波长下扫描定量。结果:6个单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核糖和鼠李糖)线性关系良好(r>0.995 7),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0.02~0.10 μg和0.08~0.40 μg,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分别为3.1%~8.4%、2.3%~6.3%和0.66%~2.4%;平均回收率在94.0%和103.8%之间。不同种类虫草多糖均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其中多数天然虫草及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分别为5.2:1和1.9: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6.9:1和5.9:1;不同人工发酵虫草菌粉样品中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96: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2.0:1;而古尼虫草、凉山虫草、亚香棒虫草、细虫草及蝉花样品中葡萄糖平均含量较低,葡萄糖与半乳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31:1,葡萄糖与甘露糖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81:1。结论:不同种类虫草多糖其单糖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此特征有利于对不同种类虫草质量的控制。
目的:探讨糖类成分用于鉴别蜂蜜真伪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14批天然采集蜂蜜和14批市售蜂蜜中糖类成分比较,了解天然蜂蜜糖类特征。首先利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糖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采用薄层硅胶板G60,展开剂为正丁醇-异丙醇-醋酸-水(7:5:1:2),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法(HPLC-CA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氨基分析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 μL,N2压力241.325 kPa。结果:天然采集蜂蜜在TLC中具有特征条带且相似,主要为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而3批市售蜂蜜样品中含不同于天然蜂蜜的寡糖条带,可能有外源性糖类掺杂。采用HPLC-CAD定量分析,果糖、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线性范围分别为16.4~493.0、17.4~521.0、0.72~62.3和0.68~64.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平均回收率在87.0%~112.8%之间,RSD为0.7%~6.1%。14批天然蜂蜜和14批市售蜂蜜中果糖含量分别为43.5%~53.5%和45.4%~54.3%,葡萄糖含量分别为41.3%~50.3%和41.0%~50.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蜂蜜中还存在有少量蔗糖(0.41%~6.6%)和麦芽糖(0.64%~1.8%)。结论:天然蜂蜜主要含果糖、葡萄糖以及少量蔗糖和麦芽糖,可利用寡糖的存在与否,判断蜂蜜是否有外源性糖类掺入,以评价市售蜂蜜质量。
目的:建立基于薄层色谱(TLC)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评价市售功能糖质量。方法:首先应用TLC结合苯胺-二苯胺显色对功能糖样品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应用甲基化反应结合GC-MS分析,确定其糖苷键类型及其比例。TLC展开剂为正丁醇-异丙醇-水-醋酸(7:5:2:1);用于糖苷键分析的毛细管色谱柱为HP-5MS(30 m×0.25 mm×0.25 μm),进样量1 μL,程序升温条件为起始温度120℃,以5℃·min-1升温至200℃,以8℃·min-1升温至250℃,以20℃·min-1升至280℃。结果:乳果糖样品TLC呈单一条带且显红色,但其不含t-Galp,说明样品与标示不符。大豆低聚糖样品TLC条带颜色及糖苷键分析结果与蔗糖和棉子糖系列寡糖相近,说明产品中可能含有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海藻糖样品TLC显色较弱,仅含有t-Glcp,说明产品可能含有海藻糖但糖含量较低。低聚果糖样品部分条带显红色,与低聚果糖特征一致;但t-Glcp含量较高,说明还含有低聚葡萄糖成分。低聚木糖条带颜色明显不同于对照品,且样品中未检出与木糖相关糖苷键,提示特征与标示产品不符。结论:检测的市售乳果糖和低聚木糖样品与标示不符,存在明显质量问题,低聚果糖中可能混有低聚葡萄糖。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分析不同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制备RFOs提取物,再应用HPLC-CAD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采用氨基色谱柱(4.6 mm×250 mm,3.5 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0~20 min,75% B→45% B,20-22 min,45% B→75% B),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外标一点法定量。结果: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较好,RSD小于2.8%;低、中、高浓度供试品溶液的重复性RSD分别小于3.6%、3.8%和3.1%。RFOs在豆科植物种子中分布广泛,其在水苏(总量426.19 mg·g-1)和生地黄(总量373.40 mg·g-1)中含量较高,而在车前草(总量1.08 mg·g-1)中含量极低。结论:水苏和地黄有潜力成为开发RFOs新资源。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功能性多糖结构特征,为其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高效凝胶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和示差折光仪法(HPSEC-MALLS-RID法)用于测定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回旋半径及含量,色谱柱为TSK-GEL G5000 PWXL串联TSK Gel G3000PWXL,柱温35℃,流动相为9 mg·mL-1氯化钠水溶液,流速0.5 mL·min-1。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用于分析单糖组成及糖苷键,毛细管色谱柱为Agilent HP-5MS(30 m×0.25 mm×0.25 μm),进样量2 μL,用于单糖组成分析的程序升温条件为起始温度165℃,保持7 min,以5℃·min-1升温至185℃,保持5 min,以4℃·min-1升温至200℃,以20℃·min-1升至280℃;用于糖苷键分析的程序升温条件为起始温度120℃,以5℃·min-1升温至200℃,以8℃·min-1升温至250℃,以20℃·min-1升至280℃。基于荧光辅助凝胶电泳、高效薄层色谱-糖谱法分析功能性多糖部分酸水解和酶解产物特征,荧光辅助凝胶电泳采用200 V分离10 min,再调整电压至700 V分离40 min,凝胶在UV 365 nm下成像;TLC展开剂为正丁醇-异丙醇-水-醋酸(7:5:2:1),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结果: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多糖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回旋半径和含量分别为0.533×105~4.575×105、19.8~71.7 nm和6.28%~28.72%;铁皮石斛功能性多糖的单糖组成主要为(乙酰)甘露糖和葡萄糖,摩尔比(3.86~6.99):1.00,糖苷键类型主要为1,4-Manp和1,4-Glcp,摩尔比(4.51~7.89):1.00;不同铁皮石斛多糖的部分酸水解和酶解产物糖谱特征相似。结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功能性多糖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功能性多糖是铁皮石斛较好的质量控制指标。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纳米材料可通过直接与DNA或染色体作用或借助氧化应激效应诱导DNA损伤、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周期紊乱,而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的差异则决定了其潜在遗传毒性的强弱。本文以常见医药用纳米材料纳米银和氧化铁纳米颗粒为例,就遗传毒性的类型、遗传毒性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及开发提供参考。
胃泌素为一类胃肠道激素,正常情况下通过结合相应受体发挥促进胃酸分泌与胃肠道粘膜生长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量表达的胃泌素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导致多种消化系肿瘤(包括胃癌、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等)的发生发展。因而,胃泌素分子目前已成为治疗相关肿瘤的靶点。本文围绕以胃泌素为靶点治疗肿瘤药物(包括分泌抑制剂、受体拮抗剂与抗胃泌素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进行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发酵虫草菌丝粉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用于不同菌种发酵虫草产品的鉴别和特征性成分的寻找。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发酵虫草菌丝粉的挥发性成分,在优化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预平衡时间和解吸时间等萃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发酵虫草菌丝粉的HS-SPME/GC-MS测定方法,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90℃、吸附时间80 min、预平衡时间40 min、解析时间2 min。利用建立的HS-SPME/GC-MS方法从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宁心宝胶囊、至灵胶囊和心肝宝胶囊5种发酵虫草制剂中分别鉴定出56、71、72、81和7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醇类、羧酸类、醛类、烃类、酮类、杂环类化合物等。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对HS-SPME/GC-MS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不同发酵虫草制剂和伪品的鉴别,并寻找到5种发酵虫草产品中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马索亚内酯、吡嗪酰胺、2-吡咯烷酮、棕榈酸乙酯和棕榈酸。结论:HS-SPME/GC-MS方法可用于发酵虫草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发酵虫草制剂进行鉴别和差异性成分寻找,为特征性指标成分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发酵虫草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正天丸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5个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批正天丸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欧前胡素为内参物,建立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阿魏酸和异欧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2批正天丸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色谱条件:采用Di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09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10% A→20% A;5~40 min,20% A→40% A;40~50 min,40% A;50~65 min,40% A→70% A;65~70 min,70%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0℃。结果:12批正天丸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34个,指认了其中5个化学成分。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正天丸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5个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目的:建立逍遥丸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绿原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甘草酸和藁本内酯)的量,为逍遥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3% A;10~20 min,3% A→10% A;20~70 min,10% A→80% 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0~27 min,绿原酸)、230 nm(27~30.5 min,芍药苷)、280 nm(30.5~36 min,甘草苷、阿魏酸)、276 nm(36~52 min,甘草酸)、350 nm(52~70 min,藁本内酯),柱温35℃;建立逍遥丸HPLC指纹图谱,并对绿原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甘草酸和藁本内酯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特征图谱研究中,共确定逍遥丸HPLC指纹图谱17个共有峰,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6个指标成分分别为绿原酸(4号峰)、芍药苷(6号峰)、甘草苷(8号峰)、阿魏酸(9号峰)、甘草酸(13峰)和藁本内酯(17号峰),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2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试验6个成分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2.0%,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各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宽线性范围;12批逍遥丸中绿原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甘草酸和藁本内酯含量范围分别为12.254~12.325、10.375~10.449、5.571~5.645、5.066~5.140、2.006~2.080和2.667~2.741 mg·g-1。结论:所建立的逍遥丸HPLC指纹图谱检测和定量测定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该制剂的质量。
目的:建立中药材沪地龙中7个核苷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0.1%氨水超声提取沪地龙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并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5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和2'-脱氧鸟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102.09 μg·mL-1(r=1.000 0),0.52~103.78 μg·mL-1(r=1.000 0),0.50~101.03 μg·mL-1(r=1.000 0),0.52~104.79 μg·mL-1(r=1.000 0),0.50~99.99 μg·mL-1(r=1.000 0),0.55~110.54 μg·mL-1(r=1.000 0),0.50~99.28 μg·mL-1(r=1.000 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6%(RSD=2.6%)、104.6%(RSD=1.8%)、105.3%(RSD=1.4%)、96.2%(RSD=2.6%)、91.0%(RSD=0.42%)、88.1%(RSD=2.1%)和106.5%(RSD=2.1%)。12批样品中上述7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046~0.864、0.263~0.770、0.034~0.631、0.379~0.994、1.655~3.595、0.544~1.465和0.074~0.208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沪地龙药材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为鹿茸的加工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的前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的K、Ca、Na、Mg、P、Cu、Zn、Mn、Fe、Ni、Co、Cr、Pb、Cd、As、Hg共16个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59.81、268.40、333.76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4.49倍和5.58倍;带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56.45、239.58、323.10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4.24倍和5.72倍。煮炸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78.74、278.92、348.37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3.54倍和4.42倍;冻干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0.39、232.78、313.11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3.31倍和4.45倍。结论:元素Ca、P、Mg、Fe、Ni、Co的含量呈现蜡片、粉片、纱片依次增加的趋势,元素K、Na、As及重金属元素Cu、Zn、Mn、Cr、Pb、Cd、Hg则较多地分布在蜡片部位。同种加工方式的鹿茸无机元素的含量呈现蜡片、粉片、纱片依次升高的趋势,且粉片、纱片部位明显高于蜡片部位。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猴头菌丝体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 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将样品离子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18种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18种氨基酸相关系数为0.999 3~1.000;平均回收率(n=6)为98.3%~100.0%,RSD在0.34%~1.5%。9批猴头菌丝体样品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在72.1~97.3 mg·g-1之间。结论:本法可作为猴头菌丝体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海龙的蛋白质成分,对其蛋白表达谱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应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海马药材的蛋白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分析,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带切下进行胶内酶解处理后,应用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RPLC-MS/MS)法系统分析海马提取蛋白质胶内酶解产物,并进行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结果:共鉴定到海马蛋白192种,等电点范围为4.06~12.18,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3.06×103~3.52×106,多肽10 680个;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海马提取蛋白质的分子功能。得到海马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具有结合、酶催化、肌动、ATP酶等功能活性,其中结合活性的蛋白质占的比例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海马的蛋白质表达谱,可为海马药材中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对海马药材有效成分的分析和海马药材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建立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残留量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MTGase催化偶联的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利用MTGase单抗和MTGase兔多抗,建立了MTGase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定量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稀释可靠性、稳定性和专属性等,对3批PEG-IFNα2a原液进行重复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165~10 ng·mL-1,在0.05~40 ng·mL-1范围内拟合度高,R2>0.99,板内和板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15%以内;样品经不同倍数稀释后,回归计算样品的准确度在±15%以内,精密度小于15%;样品室温放置2 h或冻融1次和3次,结果显示质控样品采用该方法检测的精密度均小于15%,回收率为80%~120%;应用该方法在不同稀释倍数的PEG-IFNα2a原液中等量添加5 ng·mL-1质控样品,结果显示加标样品回收率为97.7%~101.1%。3批PEG-IFNα2a原液MTGase残留量重复测定的板内和板间精密度均在15%以内,MTGase的残留量均低于总蛋白含量的0.01%。结论:ELISA法可用于生物制品中MTGase残留量的检定。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酒石酸伐尼克兰中6个类苯胺基因毒性杂质:2,3,4,5-四氢-1,5-甲桥-1H-3-苯并氮杂-6,8-二胺、2,3,4,5-四氢-1,5-甲桥-1H-3-苯并氮杂-7,8-二胺、2,3,4,5-四氢-1,5-甲桥-1H-3-苯并氮杂-7-胺、2,3,4,5-四氢-3-(三氟乙酰基)-1,5-甲桥-1H-3-苯并氮杂-6,8-二胺、2,3,4,5-四氢-3-(三氟乙酰基)-1,5-甲桥-1H-苯并氮杂-7,8-二胺和2,3,4,5-四氢-3-(三氟乙酰基)-1,5-甲桥-1H-苯并氮杂-7-胺。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醋酸铵-0.005%甲酸水溶液(pH 6.0)]-乙腈(95: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线性梯度洗脱。以含5 mmol·L-1二巯基苏糖醇的醋酸铵缓冲液(pH 7.0)-乙腈(95:5)为溶剂制备稳定的供试品溶液,在质谱电喷雾正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下以外标法对6个类苯胺基因毒性杂质同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6个基因毒性杂质质量浓度在20~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4.4%~106.0%,RSD均不超过7.4%。最低检测限为15 ng·mL-1,最低定量限为45 ng·mL-1,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于15℃放置15 h内稳定。结论:建立的LC-MS测定法适用于酒石酸伐尼克兰中6个微量类苯胺基因毒性杂质的同时检测。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阿达帕林盐酸克林霉素凝胶中盐酸克林霉素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在210 nm紫外波长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4种已知杂质的分离度(林可霉素2.88,克林霉素B 6.73,7-差向克林霉素5.66,7-表林可霉素32.05)和其余未知杂质以及克林霉素的分离度均大于1.5。结论:本法专属性好,使复方制剂中的各个辅料与主成分及有关物质实现有效分离,可以更准确测定复方凝胶中盐酸克林霉素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脱氢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应用于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Ⅱ)中防腐剂的检测。方法:采用CAPCELL MGⅡ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0.02 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调pH至4.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5 nm(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308 nm(脱氢乙酸)。结果:各化合物在相应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的RSD<2.0%;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8.3%~112.9%(n=9)。4家企业共43批样品均未检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脱氢乙酸;2家企业样品的苯甲酸含量与处方相符,另外2家的不相符。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Ⅱ)中防腐剂的检测。
目的:建立血尿胶囊的融合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 μ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使用HP-5MS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为1.0 mL·min-1,进样口温度25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5℃,保持2 min,以5℃·min-1程序升温至180℃,保持10 min,后以10℃·min-1程序升温至250℃,保持10 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质量范围m/z 50~550。将HPLC与GC-MS的色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数据导入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进行指纹图谱融合。结果:在血尿胶囊融合指纹谱获得34个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得到2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虎杖苷、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槲皮素9个成分,GC-MS指纹图谱鉴定了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E)-9-十八烯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7,10-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硬脂酸乙酯、11-二十烯酸甲酯、二十酸甲酯、二十二酸甲酯12个成分。结论:建立的融合指纹图谱能够全面反映血尿胶囊的整体特征,克服了单一成分含量测定及单一指纹图谱的不全面性,为复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目的:建立鸡骨草U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鸡骨草的质量进行较全面的评价。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流速0.3 mL·min-1。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16批鸡骨草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鸡骨草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52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16批鸡骨草药材质量有差异,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栽培品质量与野生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为鸡骨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快速评价方法。
目的:建立泡囊草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硅胶G为吸附剂,乙酸乙酯-甲醇(13: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对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硅胶G为吸附剂,乙酸乙酯-甲醇-氨试液(17:3:1)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溶液为显色剂,对东莨菪碱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碱和莨菪碱为指标,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醋酸钠缓冲液(pH 6.0)(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7 nm,对不同来源泡囊草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泡囊草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鉴别;在本研究所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所有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6-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碱和莨菪碱质量浓度分别在50~250、20~100、50~250、20~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97.5%、97.8%、96.5%,不同来源的5批样品中上述4个化合物平均含量变化分别为(1.271±0.045)、(0.407±0.035)、(0.906±0.044)和(0.325±0.036)mg·g-1。结论:建立的泡囊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该药材质量提供依据。
目的:建立非水反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鱼肝油中维生素A酯组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选择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异丙醇(8:2)为流动相,对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酯组分进行分离,并结合对照品比对与电喷雾正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本试验研究的3种样品中,不同鳕鱼肝油样品可分别检测到维生素A醋酸酯与维生素A棕榈酸酯。金枪鱼肝油样品中共鉴定了15种维生素A酯,以维生素A油酸酯、棕榈酸酯、棕榈油酸酯、二十碳五烯酸(EPA)酯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酯相对含量较高。结论:本文应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分离鉴定鱼肝油中维生素A酯组分,可为鱼肝油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参芍胶囊中人参皂苷Rb2、Rd、Re、Rg1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3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5%乙腈→40%乙腈;10~13 min,40%乙腈→70%乙腈),流速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负离子检测。结果:人参皂苷Rb2、Rd、Re、Rg1和芍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2.66 μg·mL-1(r=0.999 7)、0.01~10.34 μg·mL-1(r=0.999 6)、0.02~17.44 μg·mL-1(r=0.999 1)、0.02~17.29 μg·mL-1(r=0.999 1)和0.01~11.76 μg·m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8%~100.1%范围内。3批样品中人参皂苷Rb2、Rd、Re、Rg1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903~3.990、6.555~6.628、10.69~11.42、7.024~8.381和84.65~86.87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参芍胶囊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