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如诱导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等;其中,肿瘤细胞逃避天然免疫系统如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清除的机制之一是上调细胞表面“别吃我”(don't eat me)信号的表达。整合素相关蛋白(IAP,即CD47)便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信号,它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此外,在天然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等向适应性免疫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中,CD47也发挥着抑制作用。因此,CD47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靶向CD47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方向。本文对CD47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详述,包括分子结构、信号转导、调节吞噬与促凋亡作用及成药性考虑等。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微量高效能化学物质。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在新生儿筛查、内分泌疾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寻找一种可靠、便捷的分析方法成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首要任务。在各类检测方法中,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高通量的特点,在临床类固醇激素代谢分析领域显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临床内源性类固醇激素分析方面的应用及进展,特别是样品前处理、色谱及质谱条件方面,并简要阐述LC-MS/MS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测定方面的特点及优势,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中药牛黄药用历史悠久,但药源匮乏。为了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目前将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作为牛黄代用品。本文对牛黄及其代用品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定量分析方面详细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的主要活性成分胆红素、胆酸、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方面系统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期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芍药散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和白术内酯Ⅰ含量的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色谱柱(75 mm×3.0 mm,2.2 μm),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测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时采用梯度洗脱(0~10 min,14% B;10~11 min,14% B→80% B;11~20 min,80% B),平衡时间为2 min,测定白术内酯Ⅰ时采用等度洗脱(0~6 min,38% B),流速0.4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2 nm(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白术内酯Ⅰ)和208 nm(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进样量为5 μL。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和白术内酯Ⅰ质量浓度分别在10~500 μg·mL-1(r=0.999 9)、2~100 μg·mL-1(r=0.999 9)、0.2~10 μg·mL-1(r=0.999 9)、2~100 μg·mL-1(r=0.999 7)、2~100 μg·mL-1(r=0.999 3)和0.1~5 μg·mL-1(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6%,96.8%,97.7%,96.9%,97.0%和97.6%。6批当归芍药散样品测定结果:芍药苷0.91%~0.98%,芍药内酯苷0.20%~0.23%,阿魏酸0.034%~0.052%,24-乙酰泽泻醇A 0.041%~0.043%,23-乙酰泽泻醇B 0.020 1%~0.024 9%,白术内酯Ⅰ 0.002 6%~0.003 0%。结论:该方法可为当归芍药散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建立味连饮片中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含0.3%磷酸及0.2%三乙胺)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68 nm,建立小檗碱与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以相对保留时间作为目标峰的定位标准。结果: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进样量分别在0.118~1.18、0.176~1.76、0.190~1.90、0.272~2.72、0.198~1.98、0.98~9.8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98.1%、100.2%、102.6%、103.6%、103.3%。小檗碱对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51、1.094、1.304、1.361、1.451;12批味连饮片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RE<5%)。结论: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味连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准确、可行。
目的:建立山楂中6个黄酮类物质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实验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采用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MS/MS检测。结果:6个黄酮类物质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4,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80.4%~105.0%之间,RSD小于10%。10批样品中6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儿茶素,0.03~5.39 μg·g-1;牡荆素,0.11~1.02 μg·g-1;木犀草素,0.02~0.09 μg·g-1;槲皮素,3.72~14.02 μg·g-1;芦丁,3.32~5.79 μg·g-1;金丝桃苷,31.32~80.89 μ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山楂中儿茶素、牡荆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金丝桃苷。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的叶和花中人参皂苷Rb1、Rb2和Rb3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b1、Rb2和Rb3线性关系良好;三七叶中上述3个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为100.5%,三七花中上述3个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3%、99.7%、98.6%。12批三七叶样品中人参皂苷Rb1、Rb2和Rb3含量范围分别为0.35%~0.59%、0.16%~0.68%、0.73%~3.33%,11批三七花样品中上述3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46%~2.91%、0.83%~2.36%、2.95%~8.37%。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三七叶和三七花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葫芦巴苷Ⅱ、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6 nm。以葫芦巴苷Ⅱ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准因子,计算白背叶药材中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量,比较计算值与测定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葫芦巴苷Ⅱ与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15、1.022。一测多评法测得6批样品中葫芦巴苷Ⅱ的含量范围为0.75~7.51 mg·g-1,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24~7.56 mg·g-1,异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03~5.99 mg·g-1,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葫芦巴苷Ⅱ、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白背叶药材的定量分析。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暖宫孕子胶囊中没食子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芍药内酯苷、毛蕊花糖苷、芍药苷、黄芩苷、川续断皂苷Ⅵ、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α-香附酮10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定量分析采用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MRM)。结果:各化合物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为0.995 3~0.999 8;10个成分的精密度RSD在0.5%~6.2%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4%~103.4%,相应的RSD在1.8%~6.5%间。6批样品中没食子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芍药内酯苷、毛蕊花糖苷、芍药苷、黄芩苷、川续断皂苷Ⅵ、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α-香附酮10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1.4~135.8、18.3~28.7、711.1~769.7、163.9~236.6、1 573.2~1 622.4、592.4~749.8、506.8~537.9、25.6~34.6、3 400.8~4 594.3、55.5~63.2 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暖宫孕子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控制。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中氨基酸类成分的UPLC-TQ-MS分析方法,对其所含的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黄芩茎叶中可利用的资源性化学物质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同时分析9个产地共35批黄芩茎叶中的18种氨基酸类成分。应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5 mmol·L-1甲酸铵、5 mmol·L-1乙酸铵、0.2%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1 mmol·L-1甲酸铵、1 mmol·L-1乙酸铵、0.2%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3 min,10% A;3~9 min,10%→18% A;9~15 min,18%→20% A;15~16 min,20%→46% A;16~18 mn,46% A),流速0.4 mL·min-1,柱温35℃;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检测18种氨基酸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法)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芩茎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类成分,不同产地间氨基酸种类几无差异,但含量差异较大,脯氨酸(Pro)、苏氨酸(Thr)、谷氨酸(Glu)、赖氨酸(Lys)、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甲硫氨酸(Met)、羟脯氨酸(Hpro)和瓜氨酸(Cit)的含量较低。甘肃兰州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4.75 mg·g-1;山西运城样品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1.46 mg·g-1。各成分含量差异可能与地域有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准确高效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氨基酸类成分的方法,结果可为黄芩茎叶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一个全新、简单、快速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不需要对血浆样品进行任何前处理,血浆样品直接进样测定丙吡胺在大鼠血浆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和总药物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40.2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 μm×375 μm,有效长度30 cm),分别以pH 7.4的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有50 m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的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缓冲体系,测定游离药物浓度和总药物浓度。采用3.447 kPa压力直接进血浆样品5 s,分离电压15 kV,温度20℃,检测波长190 nm。结果:方法的专属性强,在线测定血浆中总药物浓度时,丙吡胺与蛋白的结合得到充分破坏并与血浆蛋白成分在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丙吡胺在血浆中总质量浓度分别在1.0~20.0 μg·mL-1和20.0~200.0 μg·mL-1的低、高浓度区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和0.997 7,回收率为93.8%~110.7%。在体外血浆生物样品中,当预温孵的丙吡胺质量浓度为100、50、25、12.5、10 μg·mL-1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值为86.7%、86.3%、86.4%、78.3%、74.7%。在体内血浆生物样品中,丙吡胺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值范围在39.3%~91.5%。测定结果表明丙吡胺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强、一弱2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分别为5.3×104 mol-1·L和1.2×102 mol-1·L。绘制了大鼠在给药后24 h体内丙吡胺游离和总药物浓度的药时曲线。结论:利用所建立的新方法,将含丙吡胺的血浆生物样品直接进样,高效、快速地测定了大鼠体内外血浆生物样品中丙吡胺的游离药物和总药物浓度。新建立的方法灵敏,高效快速,操作简单,耗样量少,价廉,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奥沙美辛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初步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血浆样品以甲基叔丁基醚(含0.5%的甲酸)液液萃取,采用ZORBAX SB-C18(2.1 mm×100 mm,3.5 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柱温40℃,以甲醇-水-甲酸(70∶30∶0.1)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0 μL,分别以m/z 371.0→338.0和m/z 356.0→311.8为奥沙美辛和内标(吲哚美辛)的质谱检测条件。大鼠灌服5、10、20 mg·kg-1奥沙美辛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其血浆中奥沙美辛的浓度,由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奥沙美辛质量浓度在2.0~1 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权重1/X2);定量下限为2.0 ng·mL-1;奥沙美辛和内标的提取回收率均高于80%,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15%;奥沙美辛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4 h,-20℃冰箱放置1月以及预处理后室温放置12 h的变化率均小于15%。奥沙美辛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达峰时间约1 h,但是吸收很差,绝对生物利用度只有约2.3%。结论:建立的方法适合于奥沙美辛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衍生物DM1(即HS630)对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品(空白对照组)、6 mg·kg-1 HS630(低剂量组)、20 mg·kg-1 HS630(中剂量组)及40 mg·kg-1 HS630(高剂量组)。实验采用功能观测组合(function observational battery,FOB)实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4、24、48、72、120及168 h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活动等行为。结果:6 mg·kg-1剂量下,HS630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影响;20 mg·kg-1剂量下,给药后4 h,HS630不同程度降低动物唤醒唤起反应、手指接近反应、触摸头部反应(P<0.05或P<0.01)、惊恐反应及出现震颤动物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之后时间点该症状逐渐恢复;40 mg·kg-1剂量下,给药后4、48、72及120 h均出现不同程度唤醒唤起反应、手指接近反应、触摸头部反应、惊恐反应降低,且出现震颤动物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恢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S630一定剂量下可能会诱发神经毒性,但是可逐渐恢复。
目的:建立鹿瓜多肽体外活性测定方法。方法:根据鹿瓜多肽药理作用机制,选用敏感骨细胞株作为试验对象,CCK-8比色法探讨鹿瓜多肽对骨细胞株的增殖促进作用。同时对试验条件,包括培养基、细胞接种密度、药物作用时间、胎牛血清(FBS)浓度等进行探讨,建立鹿瓜多肽体外活性测定方法。对该方法线性、重复性进行验证,同时用该方法对2个厂家分别生产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和注射用鹿瓜多肽样品进行活性测定。结果:鹿瓜多肽对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细胞株)具有增殖促进作用。选用不含谷氨酰胺,含1% FBS的DMEM培养液进行试验,细胞接种密度为2×104个·mL-1,药物作用细胞72 h,药物质量浓度在0.5~4 mg·mL-1范围内,鹿瓜多肽对UMR106细胞株具有增殖促进作用,刺激指数可达2.97。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鹿瓜多肽质量浓度在0.5~4 mg·mL-1范围内,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1和0.968,均大于0.95,线性良好;对2个厂家生产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和注射用鹿瓜多肽样品重复测定3次,刺激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2和1.86,RSD分别为9.6%和3.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鹿瓜多肽体外活性测定。
目的:分别建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顶空-气相色谱/氮磷检测(HS-GC/NPD)2种技术方法,对生氰糖苷(简称氰苷)类中成药中的游离态氰化物进行含量测定和比对确认。方法:SERS方法结合在线裂解-吹扫捕集方式,对中成药中游离态氰化物进行提取转化,在785 nm激光(功率90 mW)、积分时间10 s下进行便携式SERS测定;GC-NPD方法则通过顶空进样的方式,采用HP-PLOT Q色谱柱(15 m×0.32 mm×20 μm)进行分离,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0℃,维持1.5 min,以35℃·min-1速率升至190℃,维持1 min)。结果:SERS和GC-NPD 2种方法均能用于氰苷类中成药中游离态氰化物的含量测定,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分别在质量浓度0.1~2 mg·L-1(r=0.997 0)和0.05~50 mg·L-1(r=0.997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比不同厂家及批次的通宣理肺丸剂、片剂及口服液的检测结果表明:仅在丸剂中发现游离态氰化物,其中最高剂量相当于每次服用氰化物约0.18 mg(以HCN计),苦杏仁苷在样品处理条件下不影响游离态氰化物的准确测定。结论:针对氰苷类中成药中可能存在的游离态氰化物,提供了准确、灵敏的2种技术方法,并互为参照,SERS方法更适于快速检测。所获得的中成药中氰化物的数据可为相关中成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银屑病新药艾托莫德(SYL927)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HC-C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2%醋酸钠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 μL。对SYL927与合成工艺中的6种中间体和3种副产物的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SYL927与9种有关物质可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所有的有关物质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9;检测下限均在0.5~2 ng范围,定量下限均在1~4 ng范围;平均回收率(n=7)在100.2%~101.4%,RSD均≤2.2%。3批样品的总杂质含量≤1.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艾托莫德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控制和稳定性考察。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醋氯芬酸有关物质,并采用NMR、MS法对主要杂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1.12 mg·mL-1磷酸溶液(用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25℃。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主要杂质,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0.50 mg·mL-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NMR、ESI-MS确定结构。结果:主要杂质为双氯芬酸乙酯、醋氯芬酸乙酯、醋氯芬酸叔丁酯。建立的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各杂质在1.6~17.6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2%~105%之间,准确度高。对5批醋氯芬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符合规定。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作为醋氯芬酸原料药的质控方法。
目的:研制马钱子对照提取物,建立采用该对照提取物对马钱子药材和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ShieldTM RP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1 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21∶79)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对对照提取物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考察,并进行赋值;对马钱子药材和骨刺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马钱子对照提取物的均匀性(F-test)和稳定性良好,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平均含量(n=6)分别为49.9%(RSD=1.0%)和45.4%(RSD=0.59%)。采用对照提取物测定马钱子药材及复方制剂共8批次,测定结果与采用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单体对照品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初步验证了马钱子对照提取物可替代单体对照品用于马钱子药材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阿齐沙坦原料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鉴定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测降解机理。方法:采用HPLC方法分离分析阿齐沙坦的有关物质,使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水-冰乙酸(20∶80∶0.1),流动相B为乙腈-水-冰乙酸(80∶20∶0.1),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40℃;采用相同色谱条件,ESI正离子化方式LC-MS/MS进行杂质鉴定。结果:阿齐沙坦与有关物质均能有效分离;阿齐沙坦在酸中易水解,LC-MS/MS鉴定主要降解产物为杂质B(2-羰基-1-[[2'-(4,5-二氢-5-氧代-1,2,4-二唑-3-基)联苯-4-基]甲基]苯并咪唑-7-羧酸)。阿齐沙坦、杂质A(2-乙氧基-1-[[2'-(酰胺基)[1,1'-联苯基]-4-基]甲基]-1H-苯并咪唑-7-羧酸甲酯)和杂质B的检测下限及定量下限分别为8.4、8.1、8.2 ng·mL-1和20.1、19.4、19.8 ng·mL-1,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n=5);校正因子分别为1.00、1.09、1.08。经5批样品检验,均仅检出杂质B,均小于0.05%。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阿齐沙坦的有关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通过调研目前国内法规和使用四参数模型计算效价的实验室数据,对生物效价测定在使用四参数模型计算中常见问题总结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虽然收载了多个品种的四参数模型计算要求,但对使用该模型进行效价计算时缺乏具体要求。(2)国内实验室在使用该模型计算生物效价时,在实验设计、系统适用性和样本适用性等方面均存在评价不足,没有提供充分的数据分析及结果,从而导致结果的可信程度下降。(3)由于差异性检验的自身缺陷,建议今后使用该模型时,对样品适用性的统计检验逐步过渡到使用等效性检验,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排石颗粒中咖啡酰甘醇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 3个酚酸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咖啡酰甘醇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进样量分别在0.026 8~0.535 0 μg(r=0.999 9)、0.261 8~5.236 0 μg(r=0.999 9)和0.010 2~0.203 6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5.6%、99.0%和97.6%,RSD分别为1.1%、1.1%和1.4%;13批样品中咖啡酰甘醇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含量范围分别为15.06~25.33、118.24~264.13和8.78~18.30 μ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排石颗粒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中6个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QDA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6个成分的含量。使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2%乙酸水(用三乙胺调pH 6.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分流比为1∶4,使用ESI+离子源,选择性离子扫描(SIM)模式下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m/z 590.0)、苯甲酰乌头原碱(m/z 604.0)、苯甲酰次乌头原碱(m/z 574.0)、新乌头碱(m/z 632.0)、次乌头碱(m/z 616.0)和乌头碱(m/z 646.0)进行测定。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和乌头碱6个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0 2~51.75 μg·mL-1(r=0.999 2)、0.000 2~50.95 μg·mL-1(r=0.999 5)、0.000 2~50.25 μg·mL-1(r=0.999 8)、0.000 2~49.80 μg·mL-1(r=0.999 9)、0.000 2~50.60 μg·mL-1(r=0.999 5)和0.000 2~52.00 μg·mL-1(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8%、101.3%、98.2%、104.8%、99.9%和89.9%,RSD分别为6.4%、2.6%、2.7%、6.1%、3.8%和5.7%。3批附子理中丸中6个生物碱成分即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095~7.366、1.007~1.214、0.594~0.742、1.261~1.438、1.492~1.578和0.135~0.163 μg·g-1。结论:该方法可测定附子理中丸中6个生物碱成分含量,为附子理中丸的质量标准提高打下了基础。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芦丁、绿原酸、连翘苷、桔梗皂苷D和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tlantis C18色谱柱(2.1 mm×150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 min,20% A;3~15 min,20% A→60% A;15~23 min,60% A;23~24 min,60% A→20% A;24~30 min,20% A),流速0.2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芦丁、绿原酸、连翘苷和桔梗苷D质量浓度均在0.01~2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苦杏仁苷质量浓度在0.25~50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9%、99.8%、100.6%、99.4%、99.6%,RSD分别为0.84%、0.90%、1.2%、1.3%、0.86%;3批样品中芦丁、绿原酸、连翘苷、桔梗皂苷D和苦杏仁苷含量范围分别为244.0~267.9、257.3~278.8、170.9~190.0、169.3~177.8、4763.9~4872.5 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为桑菊感冒片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评价加味逍遥丸质量。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234 nm和440 nm双波长检测,并使用雷达图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和夹角余弦相似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样品中芍药苷、丹皮酚、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分别为1.484~5.508、0.94~3.28、0.014~0.147、0.23~1.79、0.353~2.488、2.40~11.33、0.008 6~0.731 1和0.001 6~0.072 3 mg·g-1。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各厂家的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厂家的样品较为一致。区分各类样品的强特征峰为栀子苷峰、芍药苷峰、丹皮酚峰、栀子peak 6、甘草苷峰、西红花苷Ⅰ峰和牡丹皮peak 2。结论:该法准确、专属,适用于加味逍遥丸整体质量评价。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萜类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MG Ⅱ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40℃,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以CAD检测器检测,雾化温度40℃。结果:本方法对白果内酯、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的定量下限分别为14、14、28和27 ng,检测下限分别为4、6、10和10 ng;各萜类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6~0.999 8之间;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6%、95.4%、102.1%和105.1%,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2.6%、3.0%、2.6%和3.0%。3批次银杏叶提取物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分别为3.04%~3.18%、1.05%、1.22%~1.24%和0.63%~0.6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目的:建立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为药材道地性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关黄柏常规检测内容与方法,对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灰色关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420 2,0.566 2],说明各产地关黄柏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药材质量优劣次序为龙井 > 图们 > 九台 > 永吉 > 柳河 > 磐石 > 公主岭。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可以为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提示吉林省龙井产关黄柏为优势特色药材。
目的:分析测定和对比不同产地川射干中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 7个异黄酮成分,建立快速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7个异黄酮成分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6 nm;并以检测出的含量为指标,使用SPSS 19.0软件对15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色谱峰分离良好;进样量分别在0.024 8~0.992、0.003 6~0.144、0.005 9~0.236、0.004 4~0.176、0.016 2~0.648、0.005 5~0.22、0.005 7~0.2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7%、97.7%、98.2%、98.2%、98.8%、103.0%、103.6%,RSD分别为0.57%、2.0%、1.3%、1.1%、0.81%、2.2%、2.3%。15批样品中上述7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33.27~58.63、0.62~6.87、1.36~9.95、0.79~7.25、5.42~24.65、0.78~4.56、0.94~8.63 mg·g-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可分为三大类,反映不同产地川射干药材成分的区别。结论:所建立的川射干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川射干的质量控制,聚类分析方法也可为川射干种植、栽培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