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2种Gal抗原缺失小鼠对外来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特性,分析其用于Gal抗原阳性材料免疫毒性评价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外来Gal抗原(兔血红细胞,RRBC)免疫刺激2种Gal抗原缺失小鼠(GGTA1单基因敲除,KO与GGTA1/iGb3S双基因敲除,DKO),比较分析经免疫刺激后2种小鼠的免疫应答特性和敏感性,包括:特异性抗-Gal抗体水平,与免疫排斥反应及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亚型分型比例。结果:GGTA1/iGb3S DKO小鼠经腹腔内RRBC免疫刺激2次后,血清抗-Gal IgG和抗-Gal IgM水平与未接受免疫刺激的小鼠相比,分别升高约41倍和184倍;同时,脾脏T细胞亚型标志物(CD3+CD8+)水平轻度增高。GGTA1 KO小鼠经RRBC免疫刺激2次后,血清抗-Gal IgG和抗-Gal IgM水平与未接受免疫刺激小鼠相比,分别升高约92倍和407倍;同时,脾脏B细胞亚型标志物(CD3-CD19+)水平轻度升高。然而,与GGTA1/iGb3S DKO小鼠相比,可能由于个体间差异较大,除了2次免疫后抗-GalIgG在800倍稀释,抗-Gal IgM在3 200倍稀释时略高之外,其他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种Gal抗原缺失小鼠在RRBC免疫刺激后的NK细胞亚型标志物水平及细胞因子(IFN-gama,IL-4与IL-12P70)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2种Gal抗原缺失小鼠均对外来抗原刺激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表现为特异性抗-Gal抗体的显著升高,然而,GGTA1/iGb3S DKO小鼠与GGTA1 KO小鼠相比,未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因此,作为异种免疫原的免疫学评价模型,GGTA1 KO小鼠和GGTA1/iGb3S DKO小鼠都是敏感的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的RRBC预免疫方法既能够提升小鼠的抗-Gal抗体水平,又不引起显著的免疫毒性反应,为后期用于动物源性生物材料的免疫学评价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的:采用Gal抗原缺失模式小鼠评价动物源性硬脑膜补片残余免疫原风险,考察Gal抗原缺失模式小鼠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外源性Gal抗原(兔血红细胞)预免的Gal抗原缺失小鼠皮下分别植入硬脑膜补片(产品)与牛心包(原材料)4周,分析小鼠血清总抗体,特异性抗-Gal抗体,与免疫排斥反应及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脾脏淋巴细胞亚型及胸腺、局部病理,综合考察各实验组的差异。结果:牛心包植入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抗-Gal IgG和抗-Gal IgM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约4倍和约1.7倍);而硬脑膜补片植入组小鼠血清抗-Gal IgG、抗-Gal 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除硬脑膜补片植入组小鼠血清IL-4含量下降之外,其余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10、IL-2、IL-6、IL-12P70与IFN-γ含量,血清总IgG、IgM水平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脾脏淋巴细胞亚型分析显示,硬脑膜补片植入组和心包植入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胸腺病理未见异常;局部病理显示硬脑膜补片植入组炎症:Ⅰ-Ⅱ级,纤维化:Ⅰ-Ⅱ级,较心包植入组(炎症:Ⅱ-Ⅲ级,纤维化:Ⅱ-Ⅲ级)反应减轻。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源性硬脑膜补片产品的Gal抗原介导的免疫原性反应与原材料相比显著降低。然而,硬脑膜补片植入组的植入物局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现象。结论:硬脑膜补片残余免疫原风险与原材料相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Gal抗原缺失模式小鼠血清抗-Gal IgG、抗-Gal IgM能够科学地评价动物源性生物材料Gal抗原相关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动物源性生物材料脱抗原处理工艺有效性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提示Gal抗原缺失模式小鼠对动源性生物材料的异种免疫原性风险评价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药械组合产品(骨植入物)中rhBMP-2的含量。方法:将含rhBMP-2的骨植入物匀浆后,先与rhBMP-2抗体溶液反应,再将剩余抗体与包被的rhBMP-2进行显色反应,骨修复材料对显色反应的抑制程度与其所含的rhBMP-2含量成正比,从而能准确测定组合产品中rhBMP-2的含量。通过对rhBMP-2包被浓度、rhBMP-2抗体浓度的优化,建立该方法的基本实验条件;并对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范围、检测回收率、精密度、可重复性进行验证;用该方法对复合不同rhBMP-2含量的骨修复材料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8),质量浓度范围为0.078~10 μg·mL-1,检测回收率均在理论值±20%范围内,实验内精密度和实验间精密度验证数据RSD均小于15%,不同操作人员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用该方法实现了对rhBMP-2含量分别5、10、50 μg·g-1的骨修复材料的准确检测。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弥补了仅通过工艺参数计算间接确定药械组合产品中rhBMP-2含量的不足,实现了药械组合产品中rhBMP-2含量的直接准确检测。
目的: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重组人源BMP-2蛋白(rhBMP-2)对小鼠进行免疫;确认小鼠血清BMP-2抗体检测阳性后,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按3∶1的比例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BMP-2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用常规Protein G进行纯化得到BMP-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纯度、表位构相,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BMP-2单克隆抗体,其亚型为IgG2a,κ,纯化后的SDS-PAGE纯度大于90%。评价结果表明,本课题组研制的BMP-2抗体与rhBMP-2的结合位点为非线性表位,且特异性优于市售抗体,与BMP家族的BMP-4、BMP-5、BMP-7无交叉反应。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可用于建立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骨修复材料中BMP-2含量。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一类疾病,致癌性评价已成为新药上市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可以检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手段十分有限,只有深入挖掘致癌物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发相应的检测方法。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机制广泛而复杂,氧化应激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生理状态下,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氧化还原调节及生物信息的传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氧化应激条件下,ROS在癌症的启动、促癌和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诱导脂质、蛋白质、DNA氧化损伤和调控基因表达2种方式发挥非遗传毒性致癌性。本文就氧化应激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抗氧化剂和抗癌药物的开发,探索较为灵敏的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毒性生物标志物和新型检测手段提供借鉴,为药物致癌性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烈香杜鹃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7个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部位中该7个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Exlipse Exten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7个黄酮类成分分离良好;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3.0%;平均回收率为90.1%~96.1%。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2~5.836、0.254~1.960、0.015~0.612、0.048~1.158、0.219~1.035、0.021~0.078、0.017~0.100 mg·g-1。7个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叶 > 嫩枝 > 花 > 老枝 > 根;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是烈香杜鹃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成分,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嫩枝、叶和花中。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烈香杜鹃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特征,为烈香杜鹃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中新西兰牡荆苷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列当苷、藿香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09 nm。结果:新西兰牡荆苷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列当苷、藿香黄酮醇、广藿香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8~109.00、8.66~433.11、2.12~106.00、1.81~90.40、0.90~45.00、1.09~54.24 μg·mL-1(r2>0.999 7);平均回收率(n=9)为99.1%~100.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10批样品中6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37~0.959、0.980~5.877、0.306~1.363、0.273~1.169、0.136~0.387、0.292~1.619 mg·g-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广藿香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泽泻药材中16个主要成分(16-氧代泽泻醇A、16-氧代-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11-去氧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L、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和11-去氧-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40℃。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10 min内定量分析泽泻药材中上述16个主要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1),回收率和RSD分别在96.0%~104.3%和2.4%~4.4%范围内,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考察也符合分析要求。24批样品中上述16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依次为0.009~0.668 mg·g-1、0.001~0.009 mg·g-1、0.021~0.229 mg·g-1、0.004~0.094 mg·g-1、0.100~0.342 mg·g-1、0.016~0.048 mg·g-1、0.009~0.044 mg·g-1、0.002~0.090 mg·g-1、0.023~1.133 mg·g-1、0.012~0.596 mg·g-1、0.003~0.023 mg·g-1、0~0.018 mg·g-1、0.489~2.313 mg·g-1、0.833~2.138 mg·g-1、0.043~0.341 mg·g-1、0.037~0.186 mg·g-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同时测定泽泻药材中16个成分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泽泻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目的: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加味四妙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杯苋甾酮、甘草苷、甘草次酸共7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Insert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5 mol·L-1磷酸二氢钾(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68 nm(0~22.5 min,检测木兰花碱,67~71 min,检测盐酸小檗碱)、280 nm(22.5~30 min,检测延胡索乙素)、237 nm(30~45 min,检测甘草苷)、247 nm(45~55 min,检测杯苋甾酮,71~85 min,检测甘草次酸)、284 nm(55~67 min,检测盐酸黄柏碱)。结果: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杯苋甾酮、甘草苷、甘草次酸7个成分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2.060~51.49 μg·mL-1(r=1.000)、3.111~77.77 μg·mL-1(r=1.000)、1.813~45.31 μg·mL-1(r=1.000)、1.960~49.00 μg·mL-1(r=0.999 9)、2.019~50.48 μg·mL-1(r=1.000)、2.468~61.70 μg·mL-1(r=0.999 9)、2.408~60.20 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6%(RSD=1.6%)、100.3%(RSD=0.4%)、101.0%(RSD=1.3%)、100.7%(RSD=0.8%)、100.1%(RSD=1.9%)、101.6%(RSD=1.3%)、99.8%(RSD=1.7%)。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加味四妙颗粒的7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参松养心胶囊中8个主要成分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丹酚酸B、五味子酯甲、丹参酮Ⅰ、五味子甲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验证。方法: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75 min,料液比为0.4 g∶10 mL。液相色谱分析采用ODS-2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以甲醇-乙腈(1∶1)及甲酸溶液(pH 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丹酚酸B、五味子酯甲、丹参酮Ⅰ、五味子甲素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19.84~198.40 μg·mL-1(r=0.999 0)、10.20~101.98 μg·mL-1(r=0.999 3)、26.76~267.62 μg·mL-1(r=0.999 4)、94.32~943.24 μg·mL-1(r=0.999 6)、4.50~45.01 μg·mL-1(r=0.999 5)、4.95~49.45 μg·mL-1(r=0.999 9)、3.11~31.12 μg·mL-1(r=0.999 5)和2.96~29.61 μg·mL-1(r=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3%~109.1%之间。10批样品中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548~2.113、1.455~1.641、2.523~3.706、5.535~13.255、0.654~0.866、0.168~0.429、0.329~0.496和0.216~0.407 mg·g-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的多组分同时测定。
目的:利用HPLC-DPPH·-UV/Vis-MS技术筛选并鉴定窄叶鲜卑花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比较不同产地的差异。方法:窄叶鲜卑花叶提取物通过Agilent 1260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DPPH·反应液用岛津SPD-10Avp系统输送,检测波长为517 nm。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负离子模式),得到各个组分的结构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进行鉴定。结果:在线衍生的最佳条件为DPPH·甲醇溶液,浓度为30 μg·mL-1,流速为0.3 mL·min-1,PEEK反应管(0.254 mm)长度为11 m。从窄叶鲜卑花叶中筛选出14个抗氧化活性物质,其中7个成分得到鉴定,10个为不同产地样品共有成分,青海西宁市郊和祁连县样品含较为丰富的抗氧化成分。结论:该筛选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窄叶鲜卑花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痔瘘熏洗剂中没食子酸、咖啡酸、虎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高车前草苷、白藜芦醇、高车前草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14个成分的含量,并建立HPLC特征图谱。方法:采用Hedera-ODS-2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磷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30 nm(0~30 min),256 nm(31~95 min),以虎杖苷为参照峰,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对15批制剂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咖啡酸、虎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高车前草苷、白藜芦醇、高车前草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9 3~2.537 0、0.010 0~0.032 2、0.015 4~0.491 3、0.002 6~0.084 1、0.003 7~0.111 5、0.005 1~0.062 7、0.024 2~0.775 4、0.005 7~0.181 9、0.002 1~0.067 3、0.000 8~0.025 2、0.009 5~0.303 8、0.001 8~0.056 7、0.000 4~0.012 1、0.000 2~0.005 2 m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11.7%、102.4%、118.7%、98.2%、104.2%、107.9%、120.1%、91.8%、84.1%、95.8%、102.4%、79.8%、117.6%,15批制剂中上述14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29 6~0.792 1、0.006 7~0.012 0、0.135 6~0.273 2、0.014 9~0.039 4、0.011 8~0.037 4、0.030 7~0.080 6、0.295 8~0.882 4、0.017 9~0.039 4、0.007 3~0.020 9、0.001 6~0.004 4、0.023 9~0.060 0、0.004 3~0.010 0、0.001 1~0.002 9、0.000 6~0.001 6 mg·mL-1。15批制剂的相似度均在0.98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痔瘘熏洗剂的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的:建立方波伏安法测定制剂中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方法:六氰合铁酸根([Fe(CN)6]3-)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弱氧化剂,能氧化半胱氨酸而不能氧化胱氨酸和亚硫酸根离子,胱氨酸与亚硫酸氢钠定量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SH)可将[Fe(CN)6]3-还原为[Fe(CN)6]4-,通过方波伏安法测定反应液中剩余[Fe(CN)6]3-的浓度,从而间接测得半胱氨酸总量和胱氨酸分解量。结果:溶液中剩余[Fe(CN)6]3-在活化玻碳电极上仍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还原峰电流差与半胱氨酸浓度在0~1.8 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9 μmol·L-1(S/N=3)。结论:本方法对制剂中的半胱氨酸和胱氨酸进行测定,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目的:建立并验证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氟哌啶醇、氟奋乃静、氟哌噻吨、丁螺环酮、阿普唑仑和米安色林6个精神科药物的在线柱切换LC-MS/MS的灵敏和高选择性方法。方法:40 μL血清样本加入乙腈450 μL(含2 ng·mL-1的H3-利培酮内标)进行蛋白质沉淀,4℃离心(4 000 r·min-1)10 min,后取上清20 μL进样,在Waters XbridgeTM C8 column(5 mm,2.1 mm×30 mm)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柱,以1%氨水(pH 11)-乙腈溶液(95∶5)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进行初步分离和纯化,在线转移到XbridgeTM C18(3.5 mm,100 mm×2.1 mm)分析柱(柱温∶室温)进行分离,采用乙腈-1%氨水溶液(pH 11)(70∶30)的流动相,以0.2 mL·min-1的流速洗脱,串联质谱仪检测。结果:6个精神科药物线性范围覆盖临床有效治疗参考浓度范围和实验室警戒浓度。6个不同来源血清配制高、中、低质控3个水平的基质效应RSD≤15%。所有分析物日内、日间精密度(n=5)在1.1%~8.2%,准确度(n=5)在6.6%~7.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犬血浆中丁苯酞的浓度。方法:6只Beagle犬,单剂量灌胃丁苯酞(20 mg·kg-1),犬血浆样本以乙腈沉淀蛋白后,选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1 mm×50 mm,2.7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65∶35),流速0.4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 μL,分析时间4.5 min;选用Agilent 6460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离子化方式:电喷雾-正离子(API-ES),干燥气为N2,干燥气流速11 L·min-1,干燥气压力0.31 MPa,干燥气温度350℃,毛细管电压4 kV。监测方式为MRM,丁苯酞监测离子对m/z 191.0/144.9,地西泮监测离子对m/z 285.1/193.1。结果:本分析方法专属性良好;丁苯酞质量浓度在2~2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符合要求;准确度均在85%~115%,精密度RSD在15%内。主要药代动学参数:Tmax为(0.52±0.09) h,Cmax为(1 625±273)μg·L-1,AUC(0-24 h)为(5 076±751)μg·L-1·h-1,t1/2为(1.26±0.11) h。结论:本法适用于犬血浆中丁苯酞浓度的测定,可用于丁苯酞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离子迁移谱法(IMS法)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抗风湿类中成药中添加的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并对抗风湿中成药样品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正离子模式对样品进行分析,取适量样品加甲醇溶解,0.45 μm滤膜过滤,直接进样。离子迁移谱工作参数:源电压3 kV,迁移管电压8 kV,迁移管温度180℃。结果: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在2~3 min内完成样品筛查,且不需要任何样品前处理步骤;对阴性样品和模拟阳性样品进行分析可见,样品基质(含48种常见抗风湿药材)不干扰测定,方法专属性良好。方法检测下限范围为0.06~0.33 μg·mL-1,耐用性良好。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为抗风湿类中成药非法添加的现场筛查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目的:对7个β-受体激动剂(西马特罗、西布特罗、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氯丙那林)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碰撞气为高纯氮气,干燥气温度为350℃,干燥气流速10 L·min-1,毛细管出口电压为125 V,对7个不同类型β-受体激动剂进行质谱分析。结果:β-受体激动剂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易发生质子化,形成[M+H]+的准分子离子,用高分辨质谱对准分子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形成特征碎片离子,根据精确质量数对碎片离子进行确证,分析各类β-受体激动剂的裂解规律。结论:本文提出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可为β-受体激动剂的筛查、确证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0.9%氯化钠注射液、pH 3.5缓冲液、pH 8.0缓冲液和15%乙醇这5种提取介质中抗氧剂三(壬苯基)亚磷酸盐(TNPP)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通过叔丁基过氧化氢进行柱前衍生化,采用C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异丙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抗氧剂TNPP的检测下限为0.4 mg·L-1,质量浓度在0.9~1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提取介质中回收率介于92.0%~100.5%,RSD均小于1.7%,溶液24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柱前衍生化,不仅提高了溶液的稳定性,而且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方法灵敏度。
目的:建立双波长分子排阻色谱(SEC)测定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药物抗体偶联比(DAR)的方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柱,柱温25℃,以0.1 mol·L-1磷酸盐-0.1 mol·L-1氯化钠缓冲液为流动相对100 μg样品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在248 nm及280 nm双波长下分别对ADC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48 nm及280 nm处进行吸收度测量。结果:双波长SEC可准确地对ADC的DAR进行测定,测得的DAR为4.17,RSD为0.24%;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得的DAR为3.97,RSD为2.8%。结论:双波长SEC检测可用于ADC样品的DAR测定,同时可对样品的大小异构体进行分析。SEC及UV 2种方法测得的DAR结果相似,都可用于ADC的药物抗体偶联比分析。
目的:建立神香草抗哮喘有效部位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香草有效部位中的迷迭香酸,并建立特征图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神香草有效部位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结果:神香草抗哮喘有效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为3.68%,总黄酮含量为35.10%,总多糖含量为17.12%,建立了以5个共有峰为指标成分的神香草有效部位HPLC特征图谱。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能全面评价神香草抗哮喘有效部位的质量,并可为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灵芝提取物中多糖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方法:3批灵芝提取物通过水提醇沉后,得到灵芝粗多糖。采用三氟乙酸进行全水解,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采用HPLC法于250 nm波长处检测单糖组成及含量。采用Shodex HQ 806+804+803凝胶渗透色谱柱串联,示差折光检测器-多角度激光散射(RI-MALLS)联用技术测定灵芝多糖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结果:3批灵芝提取物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MALLS测定结果显示,灵芝多糖主要呈现出2个峰,3批次样品峰1的Mw分别为1.2×106、4.6×106、4.1×106,峰2的Mw分别为3.2×104、4.6×104、4.0×104。结论:本文对灵芝提取物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及Mw进行初步研究,为建立灵芝提取物中多糖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目的:研究呋塞米的多晶型特征。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对呋塞米多晶型、呋塞米晶型的变化和结晶条件及现有呋塞米固体制剂中存在的药用晶型进行研究;采用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对呋塞米多晶型进行快速检测。结果:用不同有机溶剂重结晶制备了呋塞米的3种晶型。X射线粉末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均能有效鉴别呋塞米的多晶型样品,目前呋塞米片剂的药用晶型为晶型Ⅰ。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能快速鉴别呋塞米多晶型,完善了便携式分析终端设备(μTrait)及无线远程网络数据中心的呋塞米晶型拉曼图谱库。结论:本实验为呋塞米晶型标准的制定及优势晶型的选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目的:建立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醋酸含量的离子排斥色谱法。方法:采用HyperREZ XP carbohydrate H+色谱柱,以0.002 5 mol·L-1硫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醋酸峰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醋酸的线性范围为0.184 8~7.391 mg·mL-1(r=1.000,n=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101.5%,rsd为1.3%(n=9)。结论:建立的离子排斥色谱法可用于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醋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枳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水热法提取工艺。方法:以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液料比及提取时间对枳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水热法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水热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114℃,液料比66∶1,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19.82%,与预测值的偏差为0.56%。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水热法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为黄酮类及中药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