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5
  

  • 全选
    |
    中成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研究专栏
  •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21-17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中药日益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分析技术的发展使中药分析水平显著提升,同时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历年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结果均表明,按药品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的样品,通过探索性研究,往往会发现质量隐患,如原料药材及饮片掺伪增重染色,加工不当,非药用部位使用,外源性有毒有害残留偏高等问题屡见不鲜,另外还存在生产工艺上未按处方投料,贵细药不投料或少投料,交叉污染,改变工艺,辅料及质量不一致性等问题。中成药原料以次充好,掺杂掺伪,低于处方量投料,擅自改变工艺等行业潜规则屡禁不止。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中药质量良莠不齐,产品优质优价难以体现,市场公平和公正受到冲击,影响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上述现象提示,法定检验标准仅仅是中药需要满足的最低标准。部分标准存在质量控制项目缺失,使不法企业有机可乘,偷工减料;即使是对所有药味均设定了检验项目,可以依据其判断“真伪”,但难以反映质量“优劣”。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中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提出并推行国家认可,行业使用的质量等级标准,其质量科学评价和严格控制,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行业潜规则,引导中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预防药品监管系统性风险,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药材质量等级研究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前沿热点和新兴领域。中成药的质量等级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为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通过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立项,支持“中成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研究”,针对中成药标准大部分难以真实反映质量优劣,造成产品价格成本倒挂及良莠不齐的现状,课题组以牛黄清胃丸等品种为模式药物,研究中成药质量评价新模式。为给等级评价提供科学标尺,课题组提出了“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并已出版。中药对照制剂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新形式,系指采用道地、优质、规范加工的原料药材(饮片)和辅料,严格按照制法和生产工艺规程,并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备的实物对照,主要用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评价产品投料的真实性(是否投正确的原料)和投料量的可靠性(是否按处方量投料)。在研制对照制剂的同时,采用多种组合技术建立了质量评价新模式,以对照制剂含量和关键成分转移率为参考,制订等级限度标准,甄别“按GMP要求生产的放心药”和“应付标准检验生产的合格药”。
    为了加强中成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的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协同部分省市药检机构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刊特设“中成药质量评价创新模式研究”专栏,分6篇文章集中报道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中药质量等级评价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牛黄清胃丸对照制剂的建立”、“基于对照制剂的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新模式探讨”、“基于对照制剂的抗宫炎片质量评价新模式的探讨”、“基于对照制剂的沉香化气丸多组分含量测定研究”,旨在为中成药的质量等级体系研究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中药对照制剂和中药等级质量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要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应用,还需要进行更具创新性的手段和更加系统、深入的工作。

  • 钱秀玉, 聂黎行,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24-173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由来已久,等级划分为中药的优质优价提供依据。随着中药分析技术的发展,中药等级划分也由商品规格等级逐渐向质量等级过渡。本文围绕中药质量等级的评价思路、指标和方法,对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发展历程、旧有标准、新建标准、现代研究、未来展望等内容,以期为中药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聂黎行, 查祎凡, 何风艳, 刘静, 李静, 戴忠, 于健东,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38-175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牛黄清胃丸对照制剂,并对其进行标定。方法:优选道地优质原料制备对照制剂。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全处方鉴别。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土大黄苷、留兰香和非法染色。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气质联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离子色谱法测定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等有害残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栀子、连翘、菊花、枳实、黄芩、甘草、大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最后对对照制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加以评估。结果:经全处方鉴别,可检出所有17个药味;真实性和安全性检查结果显示,无化工染料染色或混伪品掺伪,有害残留低。建立的指纹图谱含43个特征峰。盐酸小檗碱、栀子苷、连翘酯苷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橙皮苷、黄芩苷、甘草酸、大黄酚含量分别为1.91、1.65、2.17、0.67、1.20、3.62、0.83、0.16 mg·g-1。均匀性和稳定性符合规定。结论:牛黄清胃丸对照制剂的建立,为制剂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了实物对照,并为中药对照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 林敬开, 聂黎行, 姚力, 白桂昌, 罗轶,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51-176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对照制剂为参照物,结合多组分含量测定,建立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采用YMC Hydrosphe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 4个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Ⅱ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以Alltech 33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55℃,氮气流速2.0 L·min-1,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 5个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制备复方丹参片对照制剂,将其作为随行对照应用于样品中丹参水溶性成分和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 9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5;平均回收率(n=6)为97.5%~102.6%。11个厂家19批样品中,8批样品中丹参水溶性成分及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分别相当于对照制剂的量均≥90.0%,占样品总批数的42.1%,11批样品中丹参水溶性成分及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分别相当于对照制剂的量≥70%且<90%,占样品总批数的57.9%。不同厂家产品的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质量评价模式可反映复方丹参片的质量优劣,为建立中成药质量评价新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 邬秋萍, 许妍, 罗跃华, 周国平, 周志强, 袁铭铭, 聂黎行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62-177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宫炎片的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宫炎片进行全方药味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广东紫珠、乌药进行含量测定以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研究,并将对照制剂作为随行对照,对不同企业的抗宫炎片样品进行质量优劣评价。结果:5个生产企业18批样品中有7批的含量及相似度测定值均高于对照制剂测定值的90%,6批的去甲异波尔定含量低于拟定限度(1.12 mg·g-1),其他5批样品均符合拟定限度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更加全面地控制抗宫炎片的质量,并可对其质量优劣进行初评价,为进一步建立中成药质量评价新模式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 陈馥, 周颖仪, 李华, 聂黎行,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71-178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沉香化气丸的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研制沉香化气丸对照制剂,随行测定,并将其用于质量评价。方法:采用GC法测定乙酸龙脑酯、百秋李醇、吉马酮、去氢木香内酯4个成分的含量,使用DB-17毛细管柱(30 m×0.25 mm,膜厚度为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FID)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1;采用HPLC法测定沉香四醇的含量,使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2 nm,流速1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 μL;采用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木香烃内酯和广藿香酮6个成分的含量,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段变波长测定,流速0.8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 μL。研制沉香化气丸对照制剂,随行测定,并将其用于质量评价。结果:对照制剂中的沉香四醇、百秋李醇、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的总量、广藿香酮含量分别为0.150、0.39、0.33、0.82、5.53、0.88、1.17、0.20 mg·g-1;37批样品中百秋李醇、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的总量、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02~0.20、0.18~0.75、0.49~3.03、4.13~12.26、0.38~0.86、0.28~2.75、0.13~0.33 mg·g-1,4家生产企业的37批样品均有组分未能达到拟定的含量限度(百秋李醇、沉香四醇、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的总量、广藿香酮、芸香柚皮苷的含量限度分别为0.11、0.030、0.21、1.67、0.67、0.53、0.10、0.41 mg·g-1),22批样品未检出沉香四醇。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客观,可更加全面地控制沉香化气丸的质量。

  • 综述专论
  • 张沛, 姚朝增, 韩锰, 周苗苗, 周源, 杨艳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81-179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得到的一种生物活性阳离子多糖,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的碱性多糖,不同原材料或不同工艺制备的壳聚糖具备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乙酰度、氨基含量及红外光谱等基本特性会有所不同。而壳聚糖普遍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天然降解性和粘膜吸附性等理化性能,可发挥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症、抗菌抑菌及增强免疫等医学功效。本文即先对壳聚糖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在免疫应答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调节功能进行综述,尤其作为佐剂,壳聚糖可有效降低药物酶解率,提升药物稳定性以及治疗效果;其靶向性、高效保护性、缓释性及抗原增强性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另外,结合前期结果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一氧化氮(NO)途径,是通过壳聚糖刺激巨噬细胞控制NO释放来实现其对免疫系统的应答;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途径通过壳聚糖刺激PLA2和AA的活性进一步诱导免疫细胞进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最后,针对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作出展望。

  • 王香, 金炀, 赵姗姗, 王超越, 孙文宇, 童胜强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792-179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维色谱因其有限的峰容量和相对较低的分离效率而无法一次将目标组分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出来。二维色谱因具有峰容量高,分辨率强,进样量大以及选择性强等特点而在天然产物、蛋白质等多组分分离中得到广泛应用。二维逆流色谱(2DCCC)研究目前主要包括在线或离线模式下逆流色谱-逆流色谱联用(CCC-CCC)、逆流色谱-液相色谱联用(CCC-LC),聚焦于2个维度色谱柱的快速选择、溶剂系统的最优条件确定以及与其他技术的联合使用等问题。相比于传统二维LC,CCC与LC的联用在流动相溶剂系统兼容性、正交性程度、纯化能力方面均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DCCC技术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对关键问题和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2DCCC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成分分析
  • 缪晓冬, 高茹梦, 宿树兰, 尚尔鑫, 钱大玮,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00-181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乳香、没药中16个化学成分的UPLC-TQ/MS方法,对乳香-没药7个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中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以期确定最优配伍比例,为进一步阐明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1∶1,2∶1,1∶2,2∶3,3∶2,3∶4,5∶3)的化学成分溶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采用UPLC-TQ/MS的电喷雾正、负离子源(ESI+/ESI-),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结果:乳香-没药为2∶1配伍的16个化学成分总含量最高(1.664%)且浸膏得率较高(59.56%);16个化合物中,3α-乙酰基-甘燧-7,24-二烯-21-酸(0.146%)、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0.079%)、β-乳香酸(0.210%)、3β-乙酰氧基-5α-8,24-羊毛脂二烯-21-酸(0.058%)、3α-乙酰氧基-羊毛脂-8,24-二烯-21-酸(0.197%)在乳香-没药比例为1∶1配伍时含量最高;3-羟基甘遂烷-8,24-二烯-21-酸(0.164%)、3-乙酰基氧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0.065%)、松香酸(0.017%)、3-α羟基甘燧烷-7,24-二烯-21-酸(0.140%)在乳香-没药比例为2∶1配伍时含量最高;3-O-乙酰基-α乳香酸(0.189%)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2配伍时含量最高;2-甲氧基-8,12-环氧吉马烷-1(10),7,11-三烯-6-酮(0.265%)、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0.267%)、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马烷-1(10)-烯-6-酮(0.058%)在乳香-没药比例为3∶4配伍时含量最高;α-乳香酸(0.149%)、11-酮基乳香酸(0.036%)在乳香-没药比例为5∶3配伍时含量最高。其中,乙酰11α-甲氧基-β-乳香酸仅在配伍比例为1∶1配伍时检测到,16个化合物在乳香-没药1∶1配伍时全部检测出。结论:乳香-没药不同配伍比例的化学成分溶出不同,且配伍比例为1∶1和2∶1时溶出化学成分种类最为丰富,成分含量最高或较高,且该2种配伍比例也是临床用药的常用比例,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乳香-没药配伍的量效关系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 宋晓芳, 范宝磊, 曾祥玲, 李婷婷, 史玉敏, 邹晶晶, 杨洁, 陈洪国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11-18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3个桂花品种丹桂、金桂、银桂中7个多酚类活性成分(绿原酸、咖啡酸、毛蕊花糖苷、柚皮苷、芦丁、阿魏酸、槲皮素)的H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2.0 mm×150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 μL;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的负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绿原酸、咖啡酸、毛蕊花糖苷、柚皮苷、芦丁、阿魏酸、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4 000、100~4 000、50~4 000、50~4 000、50~4 000、200~4 000和50~4 000 ng·mL-1,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5%、93.3%、102.6%、97.8%、94.3%、91.5%和101.4%。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并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丹桂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分别为(8.73±0.12)、(0.44±0.06)、(99.32±1.95)、(0.41±0.22)、(0.42±0.22)、(0.95±0.23)和(2.04±0.08)mg·g-1,金桂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分别为(6.68±0.08)、(0.64±0.02)、(98.67±1.50)、(0.14±0.05)、(1.56±0.08)、(3.88±0.50)和(2.89±0.00)mg·g-1,银桂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分别为(6.00±0.20)、(0.12±0.02)、(73.46±0.14)、(0.16±0.08)、(1.18±0.11)、(0.46±0.01)和(3.38±0.03)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桂花中绿原酸、咖啡酸、毛蕊花糖苷、柚皮苷、芦丁、阿魏酸和槲皮素7个多酚类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 戴高飞, 金家骅, 罗添, 赵永国, 丁礼琴, 王文娟, 董钰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21-182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麝香祛风湿油中桉油精、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桂皮醛以及丁香酚5个成分的含量,从而全面地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TM-1301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色谱柱,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温度为250℃,程序性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2 min;以60℃·min-1上升到90℃,保持2 min;以8℃·min-1上升到150℃;再以60℃·min-1上升到235℃,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为230℃,进样量1 μL,分流比为10∶1。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桉油精、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桂皮醛以及丁香酚分离度良好,经验证,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桉油精、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桂皮醛和丁香酚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234 7、0.195 6、0.332 1、0.195 6和0.198 6 μ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0.704 6、0.625 0、0.997 3、0.631 7和0.635 2 μg·mL-1。3批样品中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50.97~254.23、35.13~33.03、477.08~500.06、18.94~20.18、12.60~18.99 g·L-1结论:该方法能够通过多成分含量测定全面控制麝香祛风湿油的质量,从而提高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 张恒斌, 王亮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28-183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UPLC-Q-Orbitrap高分辨质谱同时测定风寒感冒颗粒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葛根素、升麻素苷、甘草苷、橙皮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桂皮醛、桔梗皂苷D、欧前胡素、甘草酸铵含量的方法,为风寒感冒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aQ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7 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300 mL·min-1;电喷雾正负离子源同时检测,Full MS/dd-MS2扫描模式,通过比较样品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高分辨一级质谱、色谱峰面积,同时进行11个成分的定量测定。结果: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5~200 ng·mL-1,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回收率为90%~110%,RSD为1.1%~2.0%;7批样品中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葛根素、升麻素苷、甘草苷、橙皮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桂皮醛、桔梗皂苷D、欧前胡素、甘草酸铵含量范围分别为26.25~301.25、611.25~1550、157.5~1 850、0~220.0、8.75~140、105.0~451.25、15.0~118.75、0~210、10.0~40.0、12.5~41.25、31.25~302.5 μg·g-1,含量差别明显。结论:该法快速简便,高通量,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为风寒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生物检定·代谢分析
  • 柳军凯, 贺鹏飞, 赖燕华, 刘欢, 宁婷婷, 聂建辉, 黄维金, 王佑春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36-184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氨基酸序列人乳头瘤病毒(HPV)18型L1抗原的肽图,收集差异特征峰肽段,利用质谱方法对其进行鉴别。方法:将HPV18型L1抗原用胰蛋白酶水解,酶解所得的肽段通过RP-HPLC法分离肽段,得到HPV18型L1抗原肽图;用Megalign软件比较不同来源的L1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分析不同HPV18型L1抗原的肽图特征峰,收集差异特征峰;HPLC色谱条件: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水为流动相A,0.1%三氟乙酸-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10 min,100% A;10~80 min,100% A→30% A;80~91 min,30% A→100% 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100 μL。再运用UPLC-MS/MS技术,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全扫描检测模式,喷雾电压2 kV,毛细管温度300℃,对差异特征峰进行鉴别。结果:5个公司生产的L1抗原平行6次重复检测,各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最大值范围为0.24%~0.49%,表明肽图分析方法重复性良好。对5个公司的3批次抗原进行检测,主要峰保留时间的最大RSD范围为0.20%~0.74%,表明批间一致性良好。比较发现5个不同公司生产的HPV疫苗18型L1抗原的液相肽图有6个差异特征峰(1~6号),分别对其进行质谱鉴定,结合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5个特征峰由氨基酸差异引起:487~496位氨基酸的缺失将导致1号特征峰的缺失;88位氨基酸N和T的相互转变导致2、3号特征峰相互转变;494位氨基酸S和A的相互转变导致1、4号特征峰相互转变;5号特征峰为4号特征峰胰蛋白酶酶切不完全出现的;6号峰为非特异峰。表明不同公司生产的HPV18型L1抗原具有各自的特征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肽图特征峰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不同企业生产的18型的HPV L1抗原的鉴别和质量控制,进一步表明了肽图在疫苗原液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意义。

  • 刘香香, 李靖, 张煜彬, 彭高发, 兰燕宇, 李勇军, 王永林, 杨畅, 刘亭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44-185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快速鉴别川贝母真伪。方法:分析川贝母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的特点,比较川贝母及其常见伪品的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川贝母特异性扩增引物(CBM-SP引物),并用该引物对川贝母真品、伪品以及市场上购买的川贝母样品进行了鉴别。同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进行了验证。结果:用CBM-SP引物进行PCR鉴别,正品川贝母扩增出1条200 bp左右的条带,伪品未出现扩增条带。将该法应用于9批贝母商品药材的鉴定,可将川贝母及其伪品区别开来。本法实验结果与药典收录的PCR-RFLP法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川贝母PCR快速鉴别法适用于川贝母及其常见伪品的真伪鉴别。

  • 李响, 于雷, 史新昌, 周勇, 饶春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52-185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的方法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N-寡糖进行快速分析。方法:N-糖苷酶酶切rhEPO样品,采用磁珠辅助法收集酶切下来的N-寡糖,以APTS对酶切下来的N-寡糖进行荧光标记,利用CE-LIF实现分离检测,通过GU数据库进行糖型鉴定。CE-LIF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有效长度20 cm,总长度30 cm,内径50 μm),电迁移进样,电压设为-2 kV,进样时间2 s;毛细管分离温度设为25℃,毛细管分离电压为-30 kV,分离时间5.5 min;LIF检测器的激发波长及发射波长分别为488 nm和520 nm。结果:新建方法在60 min内完成样品前处理,5 min内完成分离分析检测;FA2BG2S2、FA2(3)G1S1和A2B 3个峰的迁移时间的RSD均小于0.2%,校正峰面积百分比RSD均小于2.6%(n=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E-LIF快速糖分析法高效快速,重复性好,可对糖型进行实时鉴定,适用于rhEPO制品的N-寡糖分析。

  • 陈航, 王勇, 岳秉飞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58-186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比较近交系小鼠C57BL/10和C57BL/6的基因组差异,并筛选免疫应答差异基因,对建立药物体内活性评价动物模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近交系小鼠C57BL/1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近交系小鼠C57BL/6参考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将变异检测得到的SNP位点,去掉同义突变之后,利用NCBI中BioMart进行功能注释。提取出免疫相关的转录本ID、基因ID和功能注释的信息,并与近交系小鼠C57BL/6参考全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获得C57BL/10小鼠原始数据量80.871G,过滤后的有效数据量79.322G,通过与C57BL/6小鼠参考基因组比对和基因功能分类,筛选出4个免疫应答差异基因。结论:本研究发现近交系小鼠C57BL/10和C57BL/6基因组的免疫应答基因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中筛选出4个小鼠免疫应答差异基因,为建立生物制品体内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标准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技术手段。

  • 杨旭, 朱雅竹, 张宇婷, 黄未劼, 曹敏, 李继洪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63-186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同位素内标,建立同时测定体内琥乙红霉素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红霉素的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氘代同位素(红霉素-D6)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蛋白沉淀处理后,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琥乙红霉素及红霉素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色谱柱(2.1 mm×150 mm,3 μm),以10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乙腈(60∶40,含0.5%甲酸)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质谱参数: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测(SRM模式),监测离子对为m/z 734.486→m/z 157.906(红霉素)、m/z 862.522→ m/z 285.722(琥乙红霉素)、m/z 740.509→m/z 163.932(红霉素-D6)。结果:本方法检测血浆中琥乙红霉素及红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4 000 ng·mL-1r=0.999 8)、2~1 000 ng·mL-1r=0.999 9),定量下限分别为4、2 ng·mL-1,相对误差(RE)分别为-1.17%~4.92%、-2.20%~6.44%,批内及批间RSD分别为3.28%~9.43%、0.91%~6.10%,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3%~107.9%、97.9%~103.4%,内标归一化的基质因子RSD分别为2.18%~6.77%、0.36%~3.68%。比格犬灌胃给予琥乙红霉素混悬剂每只200 mg,体内琥乙红霉素T1/2为(3.50±2.43)h,Cmax为(1 466.24±479.49)ng·mL-1,AUC(0-t为(1 080.18±311.86)μg·L-1·h-1;红霉素T1/2为(6.46±5.49)h,Cmax为(233.34±83.78)ng·mL-1,AUC(0-t为(324.09±58.85)μg·L-1·h-1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高效,特异性强,可用于体内琥乙红霉素和活性代谢产物红霉素的同时检测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安全监测
  • 孙悦, 郭宁子, 梁成罡, 杨化新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70-188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醋酸曲普瑞林缓释注射剂中的未知杂质进行检测和结构确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杂质分离检测,使用XBridge? Peptide BEH C18色谱柱(4.6 mm×250 nm,3.5 μm,300?),以磷酸-三乙胺缓冲液及乙腈-正丙醇为流动相体系,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HPLC-LTQ-MS/MS法)对未知杂质进行结构确证,采用Kromasil C18预柱(2.1 mm),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纯水(含0.05%甲酸)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50~1 500,毛细管电压35 V,毛细管温度275℃,喷雾电压4 kV,鞘气速度35 arb,辅助气流速10 arb。结果:对3种来源的缓释制剂进行了检测,发现并确证了25种未知杂质的结构,并进行了来源归属,其中工艺杂质有缺失肽、插入肽、光学异构体,降解杂质有氧化杂质、还原杂质、酰化杂质等。结论:不同企业醋酸曲普瑞林缓释注射剂中的杂质与制剂工艺有关,曲普瑞林与辅料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相互作用生成的酰化杂质,酰化位点为肽链4位丝氨酸残基上的游离羟基。

  • 杨丽萍, 刘泽涛, 独家启, 崔广青, 董庆斌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82-189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LC-PDA-MS/MS法分析高三尖杉酯碱及其注射液的杂质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以0.01 mol·L-1乙酸铵(0.1%乙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通过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电喷雾质谱检测法,采集杂质谱的PDA数据及各杂质的碎片离子数据,结合杂质的色谱行为及相关对照品的裂解规律,对未知杂质结构进行解析。结果:从原料药中分离出14个杂质,注射液中分离出15个杂质,并与对照品比对确定了其中1个杂质为三尖杉酯碱,另外分析了各杂质的归属与关联性。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分离高三尖杉酯碱及其注射液的杂质,通过对杂质谱的分析推断出各杂质的结构,为高三尖杉酯碱原料及其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张文婷, 刘绪平, 熊骏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895-190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集无菌制剂生产车间洁净区环境微生物,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监测分析,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采样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对采集到的沉降菌、浮游菌、人员及设备表面微生物按照菌种鉴定仪使用说明书操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从345个样本中,检出微生物115株,其中沉降菌105株,浮游菌6株,人员及表面微生物4株;115株菌鉴定为46个菌种,分属于20个菌属。可信限均在95%以上。其中还检出了3株耐药菌。结论:对无菌GMP车间环境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建立药品GMP生产企业微生物信息库,可以更好地指导药品GMP企业实现有效的微生物管理。

  • 标准研讨
  • 左甜甜, 王莹, 张磊, 石上梅, 申明睿, 刘丽娜, 孙磊, 金红宇,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902-190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是科学、合理地控制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为指导和规范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安全风险评估,本文提出评估技术指导原则。本技术指导原则从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相关术语以及风险评估的原则和基本程序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并推行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将为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风险控制、残留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将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应对突发药品安全事件,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郑昆, 陈照宇, 乔世琴, 王金玉, 孙著叶, 朱芹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908-191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幼泻宁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对市售幼泻宁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0~40 min,检测木犀草苷及木犀草素)、220 nm(40~60 min,检测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柱温30℃,进样量10 μL。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1批市售幼泻宁颗粒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比对化学分离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对主要特征峰进行明确化学指认并初步确定组方中药来源。结果:共确定幼泻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2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5个指标成分分别是木犀草苷(5号峰)、木犀草素(6号峰)、白术内酯Ⅰ(17号峰)、白术内酯Ⅱ(18号峰)和白术内酯Ⅲ(19峰),利用相似度软件对11批制剂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建立的幼泻宁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的精密度、专属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幼泻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基本能全面反映该中药复方制剂中各味组方的整体特征,可用于幼泻宁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李娜, 马莉, 谭德讲, 许卉
    药物分析杂志. 2019, 39(10): 1915-19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19.1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产品是否为不合格项(OOS)的准确判定,特别是对其测量属性接近其质量限的边缘产品的判定,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不仅是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检测实验室的能力体现。本文结合国际上合格性判定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从统计的不确定度和风险评估等角度,探讨了判断边缘产品是否属于OOS的几个基本前提要素,分析了目前国内在边缘产品的OOS判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用实例系统地阐述了相关判定策略,以期为今后OOS的科学判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