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简称“正电子药品”)是采用正电子核素标记制备的诊断用放射性药品。现有正电子药品的主要类型是[18F]氟标记药品。在制备时其[18F]氟标记反应大多使用有毒的氨基聚醚(2.2.2)(即K 2.2.2)作催化剂,故正电子药品中K 2.2.2的残留量应予以控制。正电子药品辐射水平较高,剂量小,衰变快,测定其K 2.2.2含量需要便捷、专属、灵敏、稳定的方法。通过总结已报道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方法特点和方法学参数可知,目前K 2.2.2的分析方法体系包含分光光度滴定法(ST法)、薄层色谱法(T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比色法(colorimetry法)、气相色谱法(G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流动注射法(FIA法)及毛细管电泳法(CE法)。这些方法的机制不同,方法学指标各异,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样品、设备条件和目标需求,其中TLC法和HPLC法凭借其特定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更好地平衡各方法学指标,实现微型化、自动化以及同时测定包括K 2.2.2在内的多个质控指标成分,将是今后方法学研究的重点方向。K 2.2.2含量测定方法已形成体系,其开发和改进将对提高正电子药品的质控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国家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检索近50年的毛细管电泳技术相关专利,从专利分析的角度,揭示全球毛细管电泳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技术布局、技术发展动向以及核心专利等,希望能够为我国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以胆红素代谢过程中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介导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环节为切入点,评价大黄素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以胆红素为UGT1A1底物,以表观抑制常数Ki为评价指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启动Ⅱ相代谢反应,考察大黄素原型成分的抑制作用,启动Ⅰ、Ⅱ相代谢反应,考察代谢产物及原型成分的综合抑制作用。结果:仅启动Ⅱ相反应时,大黄素以原型形式直接作用于UGT1A1,表现为中强抑制,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同时启动Ⅰ、Ⅱ两相反应时,大黄素对UGT1A1的抑制作用转为弱抑制,提示大黄素存在Ⅰ相代谢过程,并且其Ⅰ相代谢产物对UGT1A1抑制作用较弱。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大黄素原型对UGT1A1存在抑制作用,经由Ⅰ相代谢后抑制作用降低,肝毒性风险降低。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15种胆汁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并分析不同抗凝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浆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采用Xterra RP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于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检测(MRM)。在该测定方法下,比较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及EDTA-K2抗凝血浆中15种胆汁酸的测定浓度。结果:15种胆汁酸在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0%,低、中、高浓度提取回收率为71.2%~93.5%。用该方法同时检测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及edta-k2抗凝血浆中15种胆汁酸时,6名体检者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及EDTA-K2抗凝血浆中胆汁酸RE范围分别为-12.11%~4.67%、-13.08%~2.08%和-0.26%~15.4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用于人血中15种胆汁酸浓度的测定。建议使用血清或肝素锂抗凝血浆开展胆汁酸分型检测。
目的:采用血糖仪进行德谷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的生物学活性以及利拉鲁肽、索马鲁肽的葡萄糖耐量研究。方法:生物学活性研究:小鼠分4组,分别皮下注射标准品及高、低剂量样品40 min后,用血糖仪快速测定小鼠血糖值,第1次给药后按双交叉设计,对小鼠进行第2次给药;按照生物检定统计法中量反应平行线测定双交叉设计法计算效价及可信限率。葡萄糖耐量研究:小鼠分3组,分别皮下注射利拉鲁肽(剂量320 μg·kg-1)、索马鲁肽(剂量320 μg·kg-1)和空白对照,给药后24、48、72、96 h腹腔注射40%葡萄糖0.2 mL,免疫前及免疫后15、30、60 min尾静脉采血并用血糖仪测定血糖值,评价给药后小鼠葡萄糖耐量情况。结果:生物学活性研究:德谷胰岛素(CA501)制剂用3批原研德谷胰岛素为标准品,测定效价分别为97.3、108.1、91.6 U·mL-1。德谷胰岛素(CA501)原料药和门冬胰岛素原料药效价结果分别为34.1、22.3 U·mg-1。葡萄糖耐量研究:与空白对照相比,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在给药24、48、72、96 h后注射葡萄糖15 min及30 min时仍有明显降糖作用。结论:采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值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准确,用血量少,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胰岛素类药物的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TFV)的浓度,并研究该药物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Capcell pake ADME色谱柱(75 mm×2.1 mm,5 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 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选择质荷比(m/z)477.3/346.1(TAF)、288.2/176.0(TFV)、484.3/346.1(内标1:TAF-d7)及294.2/182.0(内标2:TFV-d6)进行检测。结果:TAF与TFV质量浓度分别在0.1~400 ng·mL-1及0.4~2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0.100 0 ng·mL-1及0.400 0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0%,准确度分别为94.1%~99.2%和95.5%~112.8%。健康中国人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25 mg后,TAF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207.97±61.08)ng·mL-1,T1/2=(0.54±0.15)h,AUC0-∞=(126.07±42.67)h·ng·mL-1;TFV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8.76±1.46)ng·mL-1,T1/2=(29.47±4.16)h,AUC0-∞=(193.19±45.75)h·ng·m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TAF及其代谢产物TFV的血药浓度检测,并提供药动学参数。
目的:建立可用于测定五味子中12个木脂素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 min,45% A→50% A;25~26 min,50% A→60% A;26~36 min,60% A→55% A;36~50 min,55% A→50% A;50~55 min,50% A→65% A;55~70 min,65% A;70~75 min,65% A→70% A;75~85 min,70% 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7 nm。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采用多点校正法,分别建立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戈米辛G、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11个待测成分与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待测成分与五味子醇甲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14批五味子样品中11个待测成分的含量,并以差异百分比(PD)为参数,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验证QAMS的准确性。另取9批五味子样品,使用3根色谱柱分别在2个实验室的3台仪器采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和11个待测成分的含量计算,比较测定和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实用性。结果:上述11个待测成分的RCF分别为1.127、0.883、0.679、0.772、0.712、0.483、0.736、0.451、0.404、0.767和0.754,相对保留值分别为1.179、1.263、1.342、1.810、2.025、2.230、2.280、2.448、3.529、3.996和4.303,QAMS法计算的11个待测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与ESM测定结果之间的PD均小于5%。另外9批样品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结果和11个待测成分含量计算结果的RSD也均小于5%。23批五味子中上述11个待测成分及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73~0.395、0.197~0.438、0.571~1.124、0.518~1.016、0.105~0.214、0.076~0.715、0.399~0.812、0.061~0.135、0.349~1.250、1.308~2.376、0.126~0.444和3.571~6.764 mg·g-1。结论:建立的QAMS法可实际应用于五味子中12个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中6个活性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6 nm,柱温35℃。以金丝桃苷为参照物建立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6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金丝桃苷、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线性范围分别为11.36~284、0.416~10.4、9.2~230、4.08~102、0.812~20.3、0.272~6.8 μg·mL-1,金丝桃苷与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值分别为1.378、0.974、1.197、0.867、1.114,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相对校正因子的RSD<3.0%),并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比较,20批罗布麻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066 57~0.178 4、2.766~3.576、2.794~3.334、0.271 9~0.668 5、0.078 65~0.256 5、0.018 72~0.106 2 mg·g-1,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之和范围为6.343~7.732 mg·g-1。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RSD<2.0%)。结论:以金丝桃苷建立的5个黄酮类成分相对校正因子可用于罗布麻叶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茵栀黄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京尼平苷、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黄芩苷、滨蒿内酯、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及千层纸素A共14个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5 nm,进样量20 μL。结果:茵栀黄颗粒中上述14个化学成分均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精密度(RSD<2.5%)、稳定性(rsd<2.5%)和重复性(rsd<2.5%)良好,平均回收率(n=9)在95.0%~105.0%范围内,RSD在0.8%~3.1%范围内。8批样品中上述14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35~0.653、2.228~2.717、5.171~5.833、0.216~0.274、0.618~0.827、0.323~0.452、0.163~0.386、0.511~0.685、68.515~77.164、0.013~0.018、0.206~1.356、0.797~1.915、0.174~0.786、0.035~0.136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茵栀黄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NA四面体纳米运输系统中阿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以含0.05%三氟乙酸的水溶液-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72∶2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结果:阿霉素浓度在5~150 μmol·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6%~104.2%(RSD<1.5%,n=6)。优化得到DNase Ⅰ脱氧核糖核酸酶酶解DNA四面体释放阿霉素的最佳酶解浓度和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0.3 mg·mL-1和30 min。3批样品中DNA四面体结合阿霉素含量分别为131.6、131.4、132.1 μmol·L-1。结论:该方法为定量分析DNA载体系统中阿霉素的含量提供了有效方法。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没药中相对-1S,2S-环氧-4R-呋喃大根香叶-10(15)-烯-6-酮(化合物Ⅰ)、(1(10)E,2R,4R)-2-甲氧基-8,12-环氧大根香叶-1(10),7,11-三烯-6-酮(化合物Ⅱ)和莪术酮(化合物Ⅲ)3个倍半萜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化合物Ⅰ、Ⅱ和Ⅲ进样量分别在0.018 4~0.46 μg(r=1.000 0)、0.029~0.725 μg(r=1.000 0)和0.025 8~0.645 μg(r=1.000 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稳定性(rsd<0.7%)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9%(RSD=0.48%)、98.6%(RSD=0.79%)、98.3%(RSD=0.60%);6批样品中化合物Ⅰ、Ⅱ和Ⅲ含量范围分别为0.448~2.004、1.399~11.919和1.050~3.922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没药中化合物Ⅰ、Ⅱ和Ⅲ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柴胡桂枝汤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研究柴胡桂枝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25℃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2批柴胡桂枝汤HPLC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对照品比对及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12批柴胡桂枝汤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样品间相似度均>0.99,共指认出14个峰。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高,可为柴胡桂枝汤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在八角茴香复杂基质中利用科瓦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的12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化合物GC-QQQ-MS/MS定量方法。方法:采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SHIMADZU SH-Rxi-5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0 μL,不分流进样,高压进样压力为250 kPa;载气为高纯氦气,载气控制方式为恒线速度模式;色谱柱流量1.69 mL·min-1,线速度47.2 cm·s-1,吹扫流量为5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先以25℃·min-1升温至125℃,再以10℃·min-1升温至300℃,保持15 min;柱平衡时间为2 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离子化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质谱传输接口温度250℃,碰撞气为氩气;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溶剂延迟时间为6 min。利用正构烷烃C9~C33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结合SmartDatabase_Pesticides数据库,计算出12个目标农药化合物的预测保留时间,用于快速筛查样品中存在的农药和辅助定性。以氘代倍硫磷为内标物质,制备12个目标农药化合物的标准曲线,以内标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目标农药化合物的含量。结果:目标农药化合物(包括同分异构体)的预测保留时间和实测保留时间非常接近,时间差均小于0.02 min,证明了保留指数在中药材复杂基质溶液中辅助定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测定结果显示,20批次八角茴香样品中有2个批次检测到了微量的氯氰菊酯,1个批次检测到了微量的氯菊酯。结论:基于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的八角茴香中12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化合物的GC-QQQ-MS/MS定量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其他中药材多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通过对动物药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风险评估,为完善动物药中黄曲霉素的限量标准,保证动物药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风险评估的4个基本步骤,通过考察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B1的日暴露量以及超额风险,实现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风险评估。结果:在土鳖虫、蜂房、九香虫、水蛭中分别检出黄曲霉毒素B1。其中土鳖虫、九香虫、蜂房的最大检出值分别为28.81、336.69和602.35 μg·kg-1,分别超出限量标准数倍、数十倍和百倍。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动物药的日暴露量为0.010~4.323 ng·kg-1。蜂房的超额风险为每年1.297例癌症病例每100万人,风险应予以关注。其他动物药的超额风险均小于1,风险可控。结论:本文尝试对动物药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风险评估,为中药材及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打开新的思路。建议进一步完善动物药中黄曲霉素等真菌毒素的风险评估技术手段,为动物药的科学监管以及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建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法),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法)进行测定。方法:采用UPLC-MS/MS测定,待测黄曲霉毒素的中药经过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C18(2.1 mm×50 mm,1.7 μm)进行色谱分离,柱温30℃,以含0.1%甲酸的2.0 mmol·L-1乙酸铵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采用HPLC联用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同样的样品;并验证检测结果。结果:UPLC-MS/MS黄曲霉毒素质谱检测的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范围在0.177 8~0.633 3 μg·kg-1,检测下限范围在0.055 1~0.190 0 μg·kg-1,样品测定结果在1.423~1.975 μg·kg-1之间;同时采用HPLC-FLD荧光检测法进行测定(定量下限范围为0.660~0.204 μg·kg-1,检测下限范围为0.059~0.206 μg·kg-1)。同一样品测定结果误差在1.501%~9.377%之间。结论:与柱后衍生化HPLC-FLD法相比,液质联用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减少实验成本。
目的: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中聚合物杂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降解法制备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强制降解溶液;建立高效凝胶色谱法,采用TSK G2000 SWxl凝胶柱,对强制降解溶液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采用柱切换-LC/MS法鉴定聚合物杂质的结构,并评估高效凝胶色谱法分离聚合物杂质的专属性;采用CAPCELL MGⅡ 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的RP-HPLC分析方法;采用二维色谱法和柱切换-LC/MSn法对RP-HPLC分析聚合物杂质的专属性进行验证。结果: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强制降解溶液中鉴定出哌拉西林二聚体及其衍生物、三聚体;高效凝胶色谱法分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杂质时,易受到哌拉西林水解杂质的共出峰干扰,方法专属性差;RP-HPLC法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物杂质时,可对多种指针性聚合物杂质进行精准质控,专属性好。结论:高效凝胶色谱法不能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聚合物杂质进行有效质控,建立的RP-HPLC法可用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原料及制剂的聚合物杂质质控;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强制降解溶液可作为聚合物杂质定位用系统适用性溶液。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快速定性定量检测保健食品及中成药中的25种降压类化合物。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通过与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离子来定性,通过提取离子流色谱图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定量。结果:25种降压类化合物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 5),精密度均小于3.5%,回收率处于83.4%~111.6%之间。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对15批市售辅助降血压类保健食品和中成药进行检测,结果1批软胶囊中检出厄贝沙坦,含量为10.8 mg·粒-1。结论:实验所建立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常见降压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艾司奥美拉唑钠中杂质E、杂质I和杂质Ⅳ。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MP C18色谱柱(2.1 mm×100 mm,3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 μL;质谱离子化方式为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杂质E检测离子质核比为m/z 360.1→194.0/218.0,杂质I检测离子质核比为m/z 375.8→145.6/210.7,杂质Ⅳ检测离子质核比为m/z 330.2→312.1/193.6。结果:杂质E、杂质I和杂质Ⅳ质量浓度分别在1.26~44.8、1.34~45.2、18.9~1 260 ng·mL-1范围内(进样量1 μ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0.993、0.991;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38 ng(S/N=5)、0.000 38 ng(S/N=4)、0.002 1 ng(S/N=5);精密度试验,上述3个杂质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6 h稳定性试验(20℃和4℃),杂质E、杂质I峰面积的RSD均<10%,杂质ⅳ峰面积的rsd>15%;杂质E、杂质I和杂质Ⅳ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4.8%、95.3%、98.7%,RSD均小于5%。3批样品中3个杂质的测定结果:杂质E,0.000 83%、0.000 21%、0.000 14%;杂质I,0.000 22%、0.000 09%、0.000 07%;杂质Ⅳ,0.002 68%、0.004 03%、0.002 19%。结论:本法可测定艾司奥美拉唑钠中杂质E、杂质I和杂质Ⅳ。
目的:为保证聚丙烯输液瓶密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关键操作步骤开展影响因素研究,确定其影响显著性,以指导试验操作。方法:采用定制试验设计筛查试验,研究聚丙烯输液瓶密度测定过程中取样量、浸渍深度、加热回流、取样部位和牌号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加热回流对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经加热回流后的聚丙烯输液瓶密度显著增大。同时瓶底密度稍大于瓶口。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结论:定制试验设计可经济、高效筛查出聚丙烯输液瓶密度测量影响因素,可作为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研究的有力工具。
目的:测定附子的色泽,建立附子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附子色泽与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5-H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色差仪的△L、△a、△b和△E值测定和描述色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3个单酯型生物碱、5-HMF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色泽与3个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及其总含量、5-HMF的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程度。结果:附子的色差值△E介于20.13~37.05,平均值为26.80;3个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介于0.001%~0.079%、0.001%~0.011%、0.001%~0.017%,5-HMF的含量介于0~0.002%;△E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3个单酯型生物碱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5-hmf呈负相关。结论:传统的色泽描述可以采用色差值进行客观的测定,且这种色泽测定结果可以间接地反映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对全面评价附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前胡及其易混用品紫花前胡和硬前胡的特征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用于该类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Aglient TC C18色谱柱(4.5 mm×250 mm,5 μm),以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40% B;15~16 min,40% B→48% B;16~26 min,48% B→75% B;26~55 min,75% B→95% B;55~56 min,95% B→99% B;56~60 min,99% 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0℃,进样量5 μL,分别建立不同产地前胡、紫花前胡、硬前胡的HPLC特征图谱,并通过Chempattern及Ezinfo化学计量学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胡及其易混用品分别聚在不同的区域,所含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所建立的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用于前胡及其易混用品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快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集牛黄清胃丸的漫反射光谱,结合相似度匹配算法建立品种的真伪鉴别模型,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水分、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模型。结果:所有牛黄清胃丸样品相似度均高于90,模拟伪品相似度均低于90,定性分析模型误判数为0。水分、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65%、0.85%、1.04%、0.08%。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速、无损,可用于牛黄清胃丸的真伪鉴别,水分含量测定和辅料的质量控制,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