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31
  

  • 全选
    |
    中药材鉴定数字化研究专栏
  • 石佳, 李文庭, 康帅, 张南平,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288-129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果实类药材收载情况进行整理,对相关著作及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中与果实类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果实类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研究在内容、思路、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已有良好基础,但仍存在不系统、不规范等问题。故果实类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应该更加系统和规范,并且要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康帅, 林芳, 吕林锋, 张南平, 朱跃芳,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297-130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花椒及椒目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借鉴植物学有关形态和分类的术语及研究方法,运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建立花椒及椒目性状和显微鉴定及数字化规范,对花椒及椒目与其近似基原品种进行深入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花椒及椒目与其近似基原品种在油腺点、未发育离生心皮、未发育胚珠、种脐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油室外缘、外果皮表皮细胞等横切面显微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总结归纳了花椒和椒目专属且实用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花椒和椒目的监督检验、临床使用和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 石佳, 康帅, 张南平,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06-131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展茺蔚子的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 对其进行数字化的表征。方法:运用荧光体式显微镜及其数码成像技术, 从外观性状(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顶面观、基面观、表面特征)和内在构造(横剖面、纵剖面)对茺蔚子进行观察和记录; 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显微构造(横切面、粉末)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扫描电镜深入探究其表面结构和内果皮特征。结果: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茺蔚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性状鉴定主要从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 显微鉴定主要从外果皮细胞、内果皮细胞等方面进行鉴定。并建议茺蔚子表面特征描述修订为“表面深棕色或灰褐色, 放大可见较多浅灰色斑点”。阐明了内果皮细胞多呈切向延长, 研究结果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描述内容相同, 与《新编中药志》中描述内容有所不同。结论:本研究为茺蔚子的品种鉴定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奠定了实验基础, 为小坚果类药材的数字化规范的建立提供了思路, 也为市场监管检验和标准修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罗婧, 康帅, 苏畅, 江玲玲, 余坤子, 罗雅丽, 王冰, 王铁杰, 王淑红,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16-132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姜科豆蔻属砂仁及其近似基原品种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 从大样、外观性状(包括正面观、侧面观、腹面观、表面特征), 内在构造(包括横剖面和纵剖面特征), 以及横切面显微特征观察和记录, 对砂仁及其近似基原品种进行深入的生药学鉴别研究。结果:砂仁与其近似基原品种在表面纹理、种子背面等性状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油细胞分布位置、种皮表皮细胞长度占种皮厚度比例及内种皮硅质块长度占内种皮长度比例等显微特征上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实验研究, 数字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更好实现砂仁及其近似基原品种的生药学鉴别, 可为砂仁及其近似基原品种的监督检验、临床使用和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 林锦锋, 葛蓉, 康帅, 杨志业, 谭颖仪, 黄国凯,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26-133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旋花科菟丝子属3种药用菟丝子商品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 建立性状和显微鉴定及其数字化表征规范, 为菟丝子与其同属易混品及伪品的鉴别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借鉴植物学有关形态鉴定与分类的术语和研究方法, 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 从正面、侧面、腹面、表面等外观性状, 横剖面和纵剖面特征, 以及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 对3种药用菟丝子商品进行比较鉴别和数字化表征, 并将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录入到数字标本平台。结果:明确了3种菟丝子外观形态、腹棱线、种脐等性状鉴别特征和种皮表皮细胞、种皮栅状细胞等显微鉴别特征, 归纳总结了3种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为菟丝子类药材与混淆品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论:该鉴定方法简便环保、准确可靠, 可作为3种菟丝子的鉴定依据。
  • 康帅, 刘杰, 房文亮, 唐哲, 乔菲, 连超杰, 戴胜云, 马双成, 郑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35-134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驱虫斑鸠菊药材的基原、鉴别要点以及DNA条形码序列信息。方法:应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其数字化成像技术, 对驱虫斑鸠菊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 并应用DNA 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果:驱虫斑鸠菊果实在外形、棱肋、肋间、被毛等性状鉴定特征, 以及石细胞群和纤维群、棱脊处维管束、中果皮内侧“V”字形石细胞带、草酸钙柱晶和方晶等显微鉴定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鉴别意义。16批驱虫斑鸠菊药材的DNA 条形码鉴定结果一致, 其ITS和ITS2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均可比对到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且一致性为100%。结论:明确了驱虫斑鸠菊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的要点, 以及ITS、ITS2序列的信息, 为驱虫斑鸠菊药材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DNA条形码鉴定提供依据。
  • 张飞, 肖凌, 张南平, 康帅,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43-135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葫芦科种子类药材生药学鉴定方法, 将鉴定特征数字化。方法:运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从外观性状(整体观、顶面观、侧面观、表面特征)、内部结构(横剖面、纵剖面)及显微特征(横切面)对葫芦科5种药用植物种子进行深入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初步探讨葫芦科种子类药材的鉴别特征, 并用数字化的形式对鉴别点进行表征。结果:葫芦科5种药用植物种子在性状、显微横切面上有一定共性特征, 但可根据种子表面、剖面观等性状鉴别特征及种皮组织横切面等显微鉴别特征进行鉴别。结论:本研究为葫芦科5种种子类药材的品种鉴定奠定基础, 为葫芦科药用植物种子的监督检验和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也为种子类药材的数字化表征提供参考。
  • 康帅, 江玲玲, 罗婧, 谢耀轩, 张南平, 周碧乾, 王冰, 王铁杰, 王淑红,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52-135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决明子及其易混淆品望江南的生药学鉴定方法。方法:借鉴植物学有关形态鉴定与分类的术语和研究方法, 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 从正面、侧面、腹面、表面等外观性状, 横剖面和纵剖面特征, 以及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 对2种药用决明子商品及易混淆品望江南进行比较鉴别和数字化表征。结果:2种药用决明子及易混淆品望江南在形状及剖面形状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栅状细胞及草酸钙簇晶等粉末显微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 归纳了2种药用决明子及望江南的生药学鉴定特征, 可为决明子的监督检验、临床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 综述专论
  • 张慧娥, 叶萍, 李光, 杜连云, 张哲, 沈彦龙, 谭鑫, 王恩鹏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60-136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e, HSI)技术是通过高光谱成像仪(高光谱相机)探测可见光光谱及不可见的近红外光谱(NIRS)范围内的波长, 接收每个像素含有的上百个不同波段的反射信息形成三维立体图像的1种新型检测技术。HSI技术可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 具有准确、实时、在线分析的优势, 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在结合智能AI、5G、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的技术后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SI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其未来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姜姗, 陈捷, 苏梦翔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68-137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呼出气体为生物检材, 对滥用药物进行检测是目前毒品鉴定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呼出气体检测滥用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和分析方法, 概述了呼出气体检测滥用药物的种类及研究实例, 最后结合已有研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认为呼出气体作为在国内尚未被研究的非常规生物检材, 在滥用药物监管监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和价值。
  • 成分分析
  • 孙胜男, 冷霄云, 李怡然, 孙忠浩, 李晓茜, 孟祥燕, 解云英, 山广志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75-138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鉴定制霉素中未知成分(RT6)的结构, 并建立该成分的UHPLC 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从原料药中分离纯化未知成分,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未知成分(RT6)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100 mm×2.1 mm, 1.9 μm)色谱柱, 甲醇-乙腈-28 mmol·L-1 醋酸铵溶液(0.8%乙酸)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流速0.2 mL·min-1, 柱温30 ℃, 检测波长305 nm。结果:经NMR 和HRMS 鉴定, 制霉素中未知成分为白诺氏菌素。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 该成分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 质量浓度在1.70~6.80 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低、中、高3 个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99.4% 和100.1%, RSD 分别为0.33%、1.6% 和0.90%。3 批供成品中白诺氏菌素的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3.97%、3.41%、3.72%。结论:制霉素原料中存在的未知成分为白诺氏菌素。经方法学验证, 建立的UHPLC 方法可用于制霉素原料药中白诺氏菌素的测定与控制。
  • 胡小祥, 陈新明, 何艳, 蒋建宏, 周佳男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81-138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窍耳聋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木香烃内酯、大黄酚的含量。方法:供试品以70% 甲醇水回流提取1 h, 采用Waters Atlantis T3-C18 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0.15% 磷酸水溶液, 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1, 柱温30 ℃, 检测波长240 nm(检测龙胆苦苷和栀子苷)、278 nm(检测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224 nm(检测木香烃内酯和大黄酚), 进样量10 μL。对16 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木香烃内酯、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256~32.56 μg·mL-1(r=0.999 9)、5.303~53.03 μg·mL-1(r=0.999 8)、23.74~273.4 μg·mL-1(r=0.999 7)、5.721~57.21 μg·mL-1(r=0.999 9)、2.174~21.74 μg·mL-1(r=0.999 9)、2.283~22.83 μg·mL-1(r=0.999 9)、1.053~10.53 μg·mL-1(r=0.999 8); 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9%、101.6%、101.1%、98.5%、100.7%、98.4%、98.8%, RSD 分别为1.3%、1.3%、1.9%、2.0%、2.6%、1.4%、2.5%。16 批样品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木香烃内酯、大黄酚的含量分别为0.390 0~2.038、1.912~3.560、10.40~14.34、2.118~3.745、0.189 8~1.324、0.291 4~0.784 3、0.230 0~0.545 9 mg·g-1, 16批样品可分为2类。结论:该方法准确, 重复性和耐用性好, 可用于通窍耳聋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毕健丽, 陈婷, 金文芳, 徐胜, 屈曾义, 饶梦凡, 蔡杏, 王琦, 范宝磊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89-139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一步优化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结合测定川乌炮制品中6个乌头类生物碱的方法。进行口服制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和肾的病理切片分析, 确定川乌炮制的最适方法和时间。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 固相萃取小柱对川乌炮制品进行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流动相为0.01 mol·L-1 甲酸铵水溶液(甲酸0.1%)-乙腈(32% 四氢呋喃), 梯度洗脱, 流速为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235 nm。HE 染色观察大鼠口服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6个乌头类生物碱在优化条件下均可有效分离,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加样回收率在98.1%~104.0%之间, RSD 均<5.0%。川乌炮制时采用蒸制法, 在7 h 时, 单酯型生物碱总量达到最大。HE 染色观察大鼠口服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肾组织的形态产生变化。肺泡间质水肿导致弥漫性变化,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壁增厚。肾小球体积增大, 球内细胞核相对减少, 肾小球与肾小囊间距变小, 管腔之间无空隙, 且管腔变大。结论:本实验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MCX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 测定川乌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动态变化, 确定川乌最适炮制方法为蒸制法, 时间为7 h, 方法操作简便, 时间短, 测定结果准确, 可为控制川乌中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 安全监测
  • 王艳红, 王广珠, 张任男, 刘福胜, 封美慧, 李冰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399-140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止咳平喘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磺胺嘧啶、吡哌酸、甲氧苄啶、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7个化学抗菌类物质。方法:以Venusil MP C18(4.6 mm×250 mm, 5 μm)为色谱柱, 乙腈-甲醇(1∶1)-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柱温为30 ℃, 流速为1 mL•min-1; 质谱配置电喷雾电离源(ESI), 干燥气温度325 ℃, 干燥气流速5 L•min-1, 雾化压力103.4 kPa, 扫描方式为正离子模式进行一级质谱全扫描、二级质谱全扫描, 扫描范围为m/z 50~650。结果:7个化学抗菌药检测下限均小于0.04 μg, 回收率为94.4%~98.9%; 在1.4~17.6 μg•mL-1 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 3 批阴性样品呈阴性, 3批模拟阳性样品呈阳性, 方法专属性强; 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假药A~E 进行了检验, 检出假药A、C、D 含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 可用于7个化学抗菌类非法添加物的验证试验。
  • 高秀蕊, 王宜运, 徐豪杰, 徐有伟, 商艳梅, 孟子晖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08-141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格列美脲中间体4-[2-(3- 乙基-4- 甲基-2- 氧代-3- 吡咯啉-1- 甲酰胺基)乙基]- 苯磺酰胺(BHXA)在相对保留时间(RRT)1.08 和1.46 处的2 个较大杂质进行分离、鉴别。方法:采用高效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p-HPLC)对BHXA 的杂质进行分离, 通过核磁(1H-NMR、13C-NMR)和质谱(MS)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 并进一步使用3-[2-(3- 乙基-4- 甲基-2- 氧代-3- 吡咯啉-1- 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胺和2-[2-(3- 乙基-4- 甲基-2- 氧代-3- 吡咯啉-1- 甲酰胺基)乙基]- 苯磺酰胺对照品进行了定性。结果:这2 个杂质为BHXA 合成过程中的异构副产物, 其化学名为3-[2-(3- 乙基-4- 甲基-2- 氧代-3- 吡咯啉-1- 甲酰胺基)乙基]- 苯磺酰胺(杂质Ⅰ)和2-[2-(3- 乙基-4- 甲基-2- 氧代-3- 吡咯啉-1- 甲酰胺基)乙基]- 苯磺酰胺(杂质Ⅱ)。结论:这2 个杂质与BHXA 结构极其相似, 根据其反应机理, 它们可以和BHXA 一起参与下一步反应, 得到格列美脲欧洲药典(EP)中的杂质D 和杂质I, 对格列美脲的药效和安全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本研究, 可以在BHXA 合成过程中优化合成条件, 减少这2 个杂质的生成, 达到提前控制格列美脲成品中EP 杂质D 和杂质I 含量的目的, 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伟, 张慧, 梁成罡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17-142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并建立HPLC-CAD 法测定壬苯醇醚及壬苯醇醚栓中游离聚乙二醇(PEG)的含量。方法:采用HALO ES-C18 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80∶20), 流速1.0 mL·min-1, 柱温35 ℃, 进样量20 μL, 检测器为CAD, 雾化气体为氮气, 蒸发管温度50 ℃, 气流压力约6.895 kPa。结果:PEG 400 的检测下限为0.006 μg, 定量下限0.01 μg, 线性范围为1.05~5.25 μg·mL-1(r=0.999 7), 壬苯醇醚、壬苯醇醚栓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3%~101.6%(RSD=0.10%~0.30%)和103.1%~104.9%(RSD=0.10%~0.2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适合对壬苯醇醚及壬苯醇醚栓中游离PEG 进行质量控制。
  • 李茜, 梅芊, 刘英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23-142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乙酰唑胺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双硫脲的含量。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TM120 C18(2.1 mm×150 mm, 5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10 mmol·L-1 甲酸铵溶液- 甲醇(95∶5), 流速0.2 mL·min-1, 柱温为30 ℃, 检测方式为正离子(ESI+)模式下平行反应监测(PRM)。结果:双硫脲杂质在0.048 3~0.181 0 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 原料的平均回收率为95.9%, 制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5%, 9 批次样品均未检出双硫脲。结论:该方法准确, 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 可用于乙酰唑胺及其制剂中双硫脲的痕量分析, 也为其他药物中双硫脲的测定提供参考。
  • 生物检定
  • 张乐晶, 杨全中, 王亚娟, 程远芳, 胡雨薇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28-143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Taqman探针结合熔解曲线技术, 建立1种简单、高效的快速检测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分型方法, 指导临床上抗高血压药物的个性化给药方式, 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随机采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口腔粘膜脱落细胞, 通过提取口腔粘膜脱落细胞基因组DNA, 设计特异性的Taqman探针和不对称扩增引物, 在2个反应管中采用多色Taqman探针结合熔解曲线技术对提取的基因组DNA的5个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 并随机抽取不同基因型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验证。结果:Taqman探针结合熔解曲线技术能够对200例抽提的基因组DNA的5个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准确的分型, 分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也完全一致。结论:Taq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复杂样本类型的基因组DNA 进行基因分型, 是1种简单、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 可以适用于多种突变类型的检测。
  • 过程控制
  • 汪弟, 魏惠珍, 吕尚, 金浩鑫, 邹瀚霖, 谢苏梦, 饶毅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36-144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的透射与透反射2种方法, 分别建立并比较扶正止痒方提取液中指标成分的定量校正模型, 为液体样品采用NIRS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黄柏酮、落新妇苷及3个异构体(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的总量, 采用NIRS的透射与透反射2种方法分别采集样品光谱, 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交叉验证法(CV)等化学计量学方法, 尝试建立指标成分含量与近红外光谱间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采用透射与透反射建立的黄柏酮定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8 4、0.888 3, 验证集的r分别为0.940 7、0.921 0, 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0 9、0.001 3, 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01 1、0.001 1; 落新妇苷及3个异构体(简称落新妇总苷)定量校正模型的r分别为0.979 5、0.937 2, 验证集的r分别为0.982 1、0.966 9, RMSECV 分别为0.010 9、0.018 8, RMSEP分别为0.011 3、0.020 4。采用2种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采用NIRS的透射与透反射所建指标成分的校正模型均能达到定量要求, 但应用透反射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更好, 测定误差更小, 预测准确度更高, 预测值更接近实测值, 本文可为液体样品采用NIRS 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质量分析
  • 王越, 吴松, 薛丹, 张坤, 邵会会, 徐卫国, 张对良, 张嵩, 杨庆云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48-145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激光衍射法测定盐酸溴己新原料药的粒度及分布, 探讨原料药粒度对药物制剂体外溶出的影响。方法:Malvern Mastersizer 3000 激光粒度仪, AERO S 干法进样器; 背景测量时间10 s, 样品测量时间15 s; 遮光度范围为0.50%~5%; 颗粒折射率1.626, 吸收率0.1; 分析模型为通用的细的干粉模型; 样品分散气压为350 kPa; 进样速度为40%; 料斗间隙为2.0 mm; 样品量为200 mg。结果:激光衍射法可准确测定盐酸溴己新原料药粒度分布, 方法精密度和样品测定值RSD 均小于5%。4批自制样品粒径分布值d0.9 分别为30.05、40.60、48.60 和82.20 μm, 且原料药的粒径越大, 制成颗粒剂的溶出速度越慢。结论:本方法适合盐酸溴己新原料药的粒度分布测定, 且盐酸溴己新原料药的粒度分布对其颗粒剂的溶出有显著影响, 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进行粒度控制至关重要。
  • 孙毅, 范保瑞, 付晖, 胡琴, 张喆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54-146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华法林钠的生物药剂学特征,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药物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比较研究华法林钠片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reference listed drug, RLD)的溶出行为。方法:通过测定华法林钠在不同pH介质中的溶解性与平行人工膜渗透性模型(the 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ssay, PAMPA)渗透性, 分析研究了药物的生物药剂学特征; 绘制药物制剂在多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 比较研究华法林钠片仿制药与RLD的溶出行为一致性; 基于RLD的溶出曲线数据,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研究华法林钠片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结果:华法林钠的溶解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 渗透性随pH的升高而降低, 华法林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为BCSⅡ类, 即低溶解度, 高渗透性药物。仿制制剂A 的溶出行为与RLD相似度较高, 仿制制剂B与RLD不相似。华法林钠片在pH 6.8的介质中的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之间显示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华法林钠片在pH 1.2、pH 4.5与pH 6.8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可作为特征溶出曲线。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药物制剂处方筛选与生物药剂学分类判定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余德观, 廖颖艺, 黄罗仪, 陈旭雷, 王朝杰, 向铮
    药物分析杂志. 2021, 41(8): 1461-14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1.0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研究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 BTA)类药物及其类似物的结构性质和光谱性质。方法:运用密度泛函理论X3LYP/6-311+ G(d, p)方法计算分析BTA 类药物利鲁唑、依索唑胺、夫仑替唑、唑泊司他以及4种类似物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红外振动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振动圆二色谱, 采用概念密度泛函理论定量并可视化预测其可能的反应位点。结果:4种药物药效结构相同, 利鲁唑和夫仑替唑分子的几何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4种类似物(4种最小抑菌浓度化合物, 编号43、70、71、78)中5个平面环空间布居类似, 相同化学键在最小抑菌浓度化合物(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compounds, MS)43中C-Cl和C-F的键长最短。静电势极大点主要分布在利鲁唑、依索唑胺和夫仑替唑的胺基, 唑泊司他的羧基以及4种类似物的苯环附近, 易受到到亲核试剂的攻击; 利鲁唑的噻唑环、依索唑胺的磺酰基以及夫仑替唑和唑泊司他的酮基和4种类似物的三氮唑环附近易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利鲁唑和MS 43的苯环紫外波长红移最多; 4种类似物中苯环上有F原子的分子均在红外光谱的1 096 cm-1 附近处产生1个较强的吸收峰, 变化大小依次为MS 78>MS 70>MS 43>MS 71; 荧光光谱中π → π* 跃迁均是从苯并噻唑环上跃迁到含卤素的苯环和三氮唑环上, 而振动圆二色光谱上表现出了不同的正负康顿效应。结论:计算分析利鲁唑、依索唑胺、夫仑替唑、唑泊司他以及4种类似物光谱特性差异明显, 为鉴别真伪、杂质控制等光谱检测判断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