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30
  

  • 全选
    |
    成分分析
  • 王文丽, 张晓明, 田向斌, 陈军辉, 郭朝晖, 杨平荣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51-146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平行人工膜渗透试验(PAMPA)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LH)的渗透性,结合溶解性的测定,分析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为制剂的处方优化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等提供参考。方法: 用μFluxTM渗透性测试系统测定LH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在pH 5.0饱腹小肠模拟液(FeSSIF)、pH 6.5空腹小肠模拟液(FaSSIF)和pH 7.4磷酸缓冲液中的有效渗透性(Pe);同时采用Caco-2细胞模型,通过测定3种模型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高渗透性)、纳多洛尔(低渗透性)和地高辛(外排基质)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来建立试验渗透性数据与人体内药物吸收程度的顺序关系,以验证细胞模型的可靠性,然后测定LH双向转运的Papp。根据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评估LH的渗透性高低,结合药物在pH 1.0~pH 8.0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判断药物的BCS分类。 结果: PAMPA试验中,在FeSSIF、FaSSIF和pH 7.4磷酸缓冲液中测定的Pe,LH的Pe分别为1.82×10-6、27.7×10-6和156×10-6 cm·s-1,酒石酸美托洛尔的Pe分别为5.87×10-6、53.3×10-6和134×10-6 cm·s-1;Caco-2细胞试验中,测定的3种模型药物的Papp适宜,证明建立的细胞模型满足表征药物渗透性的要求,LH的Papp(A-B)和Papp(B-A)分别1.26×10-6和22.8×10-6 cm·s-1;LH的溶解度为0.5~12.2 mg·mL-1结论: PAMPA中LH的Pe在3种介质中均接近酒石酸美托洛尔,表现为“高渗透性”,但细胞试验中LH的Papp(A-B)略高于低渗的纳多洛尔,远低于高渗的酒石酸美托洛尔,与文献报道的中等渗透性的阿替洛尔(1.01×10-6 cm·s-1)接近,表现出“中等渗透性”,且外排率(ER)为18,说明LH在体内的吸收可能受外排转运体影响,故应以Caco-2试验结果为准。制剂最大单个剂量(10 mg)除以最低溶解度(0.5 mg·mL-1)为20 mL,小于250 mL,为“高溶解性”。因此,LH为“高溶解性,中等渗透性”药物,介于BCS Ⅰ 类和BCS Ⅲ 类。
  • 周新波, 金志平, 任燕, 陈林深, 祝占根, 胡秀荣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61-146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替格瑞洛晶型Ⅱ的热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台显微镜分析替格瑞洛晶型Ⅱ的热性能,并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法和光学显微镜分析替格瑞洛晶型Ⅱ的晶型及晶习特征与热性能的关系。结果: 替格瑞洛晶型Ⅱ存在不同长径比的特征晶习,在粉末X射线衍射图上表现为特征峰相对强度的变化。替格瑞洛晶型Ⅱ在熔融过程中存在熔融转晶现象,晶习特征、粒径大小及分布,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升温速率对其熔融转晶程度有较大影响。在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等其它表征结果证实为替格瑞洛晶型Ⅱ的情况下,其差示扫描量热图谱上出现双峰现象为熔融转晶引起而非混晶造成。结论: 通过对替格瑞洛晶型Ⅱ的热性能研究,为其差示扫描量热图谱有的呈现双峰有的呈现单峰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为替格瑞洛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的信息。
  • 罗虹建, 王赛贞, 王联福, 林树钱, 鲁国东, 林占熺, 林冬梅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68-14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SQ2)的热解物理化学特性和热稳定性。方法: 采用热重(TG)和红外(IR)、质谱(MS)联用,在30~800 ℃升温范围为内对GL-PPSQ2进行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升温范围为-50~500 ℃,流量为50 mL·min-1,升温速率为10 ℃·min-1,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测定样品的变性温度和热流变化。结果: GL-PPSQ2的主要热解温度为180~450 ℃,在310 ℃(氮气)和265 ℃(空气)出现最大失重尖峰,失重过程在600 ℃左右结束,800 ℃时热解残留量分别为14.78%(氮气)和1.65%(空气)。TG-IR和TG-MS结果表明,热解产物析出量在320 ℃时达到最大峰值,小分子气体产物主要有H2O和CO2。对热处理样品残留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主要含有多糖、碳和硫酸盐。DSC分析可知,GL-PPSQ2在200 ℃下吸热峰为失去吸附水或溶剂挥发,热解过程发生在200~500 ℃,氧化分解放热量(空气)比热解放热量大(氮气)。结论: 研究灵芝多糖肽的热解特性和热稳定性,为其研制标准物质和开发药物提供参考基础。
  • 马寅正, 吴紫贝, 周霞, 王岩, 隋金蕾, 孙万莹, 王元晓, 姚凯, 何小稳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76-148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和可同时测定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中4个挥发性成分(香桧烯、β-水芹烯、4-萜烯醇、β-石竹烯)含量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果皮、种子中的挥发油。GC-MS分析测定4个成分,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为氦气,柱流量1.0 mL·min-1,进样量1.0 μL;EI源,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离子源温度250 ℃,接口温度280 ℃。结果: 黄皮叶、果皮、种子挥发油中4个挥发性成分和其他成分分离良好,香桧烯、β-水芹烯、4-萜烯醇和β-石竹烯分别在0.27~34.05 μg·mL-1、0.053~6.84 μg·mL-1、0.056~7.15 μg·mL-1、0.11~7.29 μg·mL-1的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7%~100.6%,RSD为1.3%~1.5%。样品测定结果显示黄皮不同部位中的4个挥发性成分差异最大,其中黄皮叶中β-石竹烯含量最高,为37.68~181.66 mg·mL-1,果皮中β-水芹烯含量最高,为119.71~299.10 mg·mL-1,种子中香桧烯和4-萜烯醇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36.27~286.16 mg·mL-1和70.97~103.15 mg·mL-1。不同产地也会导致黄皮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用于黄皮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为黄皮不同部位的活性研究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安全监测
  • 迟凯月, 马玉贺, 马秋贺, 刘悦, 李涛, 刘馨悦, 高丽君, 母润红, 李明成, 夏薇, 曲永梅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84-149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蛤蚧为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建立PCR-核酸试纸条检测方法对蛤蚧进行定性鉴别。方法: 通过碱裂解法提取蛤蚧及其伪品的基因组DNA,以蛤蚧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确定合适的PCR-核酸试纸条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条件。结果: 通过PCR-核酸试纸条对蛤蚧进行定性分析,正品蛤蚧在PCR-核酸试纸条上均出现2条带,伪品以及阴性对照均出现1条带。结论: PCR-核酸试纸条检测方法可实现短时间内蛤蚧可视化检测,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以为蛤蚧的DNA分子鉴别提供技术保障。
  • 张芳芳, 张凤兰, 火静怡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494-149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药用玻璃注射剂瓶可提取物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元素提取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不同侵蚀条件下注射剂瓶中17种元素提取的测定方法,并进行不同提取介质下可提取物测定。结果: 提取溶液、注射剂瓶生产厂家、生产工艺、玻璃类型等的不同会对测定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需重点关注不同类型的药品、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玻璃类型变更对注射剂质量安全的影响。
  • 刘艳云, 蒋居琼, 张铨, 梁少东, 伍国怡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00-150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钙(Ca)和5种重金属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该制剂中砷(As)、镉(Cd)、铅(Pb)、铜(Cu)、汞(Hg)的残留量进行初步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ICP-MS法,以钪(Sc)、锗(Ge)、铟(In)、铋(Bi)为内标消除干扰,对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测定。比较分析样品中有害元素含量,按照风险评估基本步骤,对复方珍珠口疮颗粒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结果: 在0~20 000 ng·mL-1线性范围内,6种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001~0.9 mg·kg-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3%~102.8%。10批样品中Ca的含量为4 073.2~7 144.2 mg·kg-1,As、Cd、Pb、Cu、Hg检出的最大含量分别为0.184 3、0.260 4、0.377 3、5.977 3、0.001 mg·kg-1。风险评价结果中5种元素的靶标危害系数(THQ)大小顺序依次为Cd、Pb、As、Cu、Hg,Cd的THQ均值为0.66,明显高于其他4种元素。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重复性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快速检测,可用于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Ca、As、Cd、Pb、Cu和Hg 5种重金属的测定,通过初步科学评估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重金属残留产生的风险,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贺丽娟, 陈通威, 申云飞, 路海滨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07-151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中辛酸钠残留量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方法: 采用ZB-FFAP毛细管柱(15 m×0.53 mm×1.0 μm),柱温160 ℃,气化室温度230 ℃,载气为氮气,以氢火焰检测器(FID检测器)测定,检测器温度230 ℃,流速8 mL·min-1,分流比为23∶1,进样体积1 μL,内标法定量,庚酸为内标物。 结果: 供试3批样品中均未检出辛酸钠残留;辛酸峰和庚酸峰的分离度>1.5,辛酸峰的拖尾因子在0.95~1.20;辛酸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辛酸峰与庚酸峰面积之比的RSD<5%;配制的空白基质经检测对辛酸峰和庚酸峰均无影响;辛酸量在100~300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方法检测限为0.010 mg·mL-1,定量限为0.033 mg·mL-1;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0.1%;温度的高低只影响主峰和内标峰的保留时间,不影响实验结果。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分离度好,操作过程简便,方法灵敏,环境友好,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辛酸钠残留的测定。
  • 陈蓉, 汪映宇, 郭彬, 周震宇, 张华锋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14-152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水分活度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湿加速稳定性试验[温度(25±1)℃,相对湿度(75±1)%],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与水分活度和水分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大体趋势为水分活度和水分越低,稳定性越高。结论: 水分活度和水分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关键质量控制点。
  • 房思萌, 隋玉荣, 韩晓捷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23-153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法测定熊去氧胆酸中的10个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II(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甲酸-甲醇-乙腈(30∶45∶2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检测器温度35 ℃,采集频率5 Hz,过滤常数3.6 s。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已知杂质和其它杂质的含量,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熊去氧胆酸与各杂质分离度良好;熊去氧胆酸、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E的质量浓度均在1.0~10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均为1.0 μg·mL-1,检测限均为0.5 μg·mL-1,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在99.3%~100.1%,RSD(n=9)不高于2.0%;供试品溶液在10 ℃条件下放置24 h内稳定;微调液相色谱参数后,对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无影响。3批样品有关物质结果显示,杂质A的含量均小于1.0%,其他单一杂质的含量均小于0.1%,杂质总量均小于1.5%。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HPLC-CAD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熊去氧胆酸的有关物质检测。
  • 刘振东, 高晗, 江楠, 杨勇, 王庆民, 安振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33-154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法测定重组蛋白药物中微量游离巯基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基于荧光法巯基检测试剂盒进行游离巯基检测,首先对蛋白变性条件进行摸索优化,确定了变性剂种类及变性条件,并采用重组蛋白药物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均符合验证标准。但在采用该方法对我公司PEG-GCSF和KGF产品(分子序列中理论均含有1 mol巯基/mol蛋白)进行检测时,发现游离巯基检测值均显著低于理论值,检测值最高仅为理论值的29%,可能与蛋白分子内部包埋的游离巯基未充分暴露有关。因此,本研究在已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蛋白酶酶解的方式,充分暴露蛋白分子中的游离巯基,并对样品的酶切条件及其他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后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 通过筛选,确定了最佳变性条件:终浓度为8 mol·L-1尿素37 ℃孵育30 min。针对已知理论游离巯基含量的重组蛋白1(PEG-GCSF)和重组蛋白2(KGF)产品游离巯基检测值明显低于理论值的问题,采用蛋白酶切方式,酶切条件为蛋白酶K酶切(目的蛋白:蛋白酶K(20∶1,w:w),37 ℃孵育1 hr,酶解后检测巯基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经验证该方法实测结果RSD均<15%;各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在1~15 μmol·L-1游离巯基范围内线性良好-1定量限(LOQ)为1 μmol·L-1,各项验证指标均符合验证标准,满足检测需求。结论: 本研究采用蛋白酶酶切的方式进行样品前处理,充分暴露重组蛋白药物分子内包埋的游离巯基,解决了复杂重组蛋白药物产品中游离巯基无法准确定量的难题,为该类蛋白分子中微量游离巯基的定量测定和表征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参考。
  • 麻能轩, 吴梦雪, 杨宝海, 顾晨晨, 赵楠楠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43-155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相容性研究中未知提取物和浸出物的结构鉴定需求,利用电喷雾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分辨率优势,对24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质谱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各碎片离子的结构形态及裂解途径进行解析。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进行定性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Proshell 120EC-C18色谱柱(100 mm×4.6 mm,2.7 μm);流动相A为0.1%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流动相C为乙腈;梯度洗脱。ESI正电离模式;喷雾电压3 500 V;鞘气流速7 L·min-1,辅助气流速12 L·min-1;离子传输管温度325 ℃;离子源温度320 ℃;采用一级全扫描和二级子离子扫描的数据采集模式。设置扫描分辨率120 000,全质量扫描范围m/z 50~1 000。结果: 24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一级质谱响应良好,[M+H]+离子显著可见;二级碎片离子在高、中、低质荷比分布均匀,显示有强的m/z 149的特征峰,并不同程度伴生m/z 167、121、111、93等特征离子。在此基础上对样品溶液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完成了解析归属。结论: 本研究利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高分辨率优势,较为全面的阐明了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的电喷雾质谱特征离子及其形态和来源,并以常见相容性研究材质检出组分为例证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深入了解邻苯二甲酸酯类质谱特征的重要性,因此能够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2个方面为相容性研究中未知的提取物和浸出物的定性,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类未知杂质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代谢分析
  • 闵拓, 杜中艳, 赵艳霞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53-156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的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甲氨蝶呤 (MTX) 的毒性机制。方法: 喂养第7天时小鼠腹腔注射MTX (20 mg·kg-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摘除眼球后采集血样,并收集心脏、肝脏、肾脏、肺、肠、胃和海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 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随后采用MetaboAnalyst 5.0 (http://www.metaboanalyst.ca) 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 (KEGG;http://www.kegg.jp) 进行通路分析。最后以肠组织为例,进行病理学分析及代谢物验证。结果: 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MTX暴露后,小鼠整体代谢轮廓发生改变,其中肝脏与肠道中代谢轮廓改变最为显著;通路分析结果表明MTX主要影响小鼠体内多种氨基酸代谢/合成、能量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嘧啶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通路。MTX处理能够明显破坏肠道上皮结构,同时炎性细胞增加。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发现,L-谷氨酸,L-天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在MTX处理后明显上升,这与代谢组学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甲氨蝶呤暴露后对小鼠各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识别MTX毒性相关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为MTX毒理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见解。
  • 郝晶晶, 郭瑛玉, 胡海燕, 张玄龄, 陈俊苗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65-157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金红片中化学成分进行成分鉴定,建立UPLC-MS/MS法测定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主要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体内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构建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各6只,灌胃给予金红片混悬液(mg·kg-1),眼内眦取血,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莽草酸含量,使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金红片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莽草酸在各自范围线性关系良好 (r>0.991 2);3个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在0.86%~7.8%;提取回收率在77.9%~110.6%,基质效应在92.2%~106.2%;在室温条件下存放12 h,4 ℃冷藏24 h,-80 ℃冻融3次的稳定性试验的RSD均<8.6%,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模型组大鼠延胡索甲素的Cmax、AUC0-t高于正常组(P<0.01, P<0.05),延胡索乙素的Cmax、AUC0-t也高于正常组(P<0.01, P<0.01),莽草酸的Cmax、AUC0-t低于正常组,T1/2、MRT长于正常组。结论: 金红片在正常大鼠体内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差异,这是由于病理状态会引起体内环境的变化,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代谢发生了变化。
  • 质量分析
  • 陈荣, 钟水生, 王亚琼, 张超, 陈卫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74-158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清热解毒颗粒剂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考察2种不同制备工艺下的量值传递情况。方法: 建立清热解毒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方法,标定30个共有峰,并对其中6个成分进行定量,通过比较2个厂家(湖南A厂和河南B厂)同一处方不同制法的样品、2种制法下的标准制剂及其中间体(制法Ⅰ和制法Ⅱ),以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情况、多组分含量转移率计算、出膏率等为指标,分析清热解毒颗粒剂不同工艺造成的量值传递差异。结果: 湖南A厂建立的对照指纹图谱明显峰信息更丰富、峰面积更高,多组分含量测定中主要体现在黄芩苷、栀子苷、4,5-二-O-咖啡酰奎宁酸、龙胆苦苷的含量差异。标准制剂中采取制法Ⅰ的样品哈巴俄苷、黄芩苷、栀子苷转移率明显高于制法Ⅱ,连翘酯苷A和龙胆苦苷转移率稍高,4,5-二-O-咖啡酰奎宁酸无显著差异。平均出膏率制法Ⅰ为17.9%,制法Ⅱ为11.3%。结论: 阐明2种制法对不同药味的物质传递影响,为清热解毒颗粒剂采用不同工艺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宋艺君, 郭涛, 李诗博, 王妍, 暴起永, 乔瑞瑞, 张婕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86-159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柴胡Bupleuri Radix醋炙前后生品和醋炙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 GC-IMS指纹图谱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成分有61个;1-戊烯-3-酮(二聚体)、仲丁醇(单体和二聚体)、丙酸正丙酯、异戊酸异戊酯、正辛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1-戊烯-3-酮(单体)、2-庚醇、环己酮、1-戊醇(单体和二聚体)、2-己烯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醋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分离度良好。结论: 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证明柴胡生品和醋炙品所含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辨识提供一定的思路,为柴胡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施崇精, 冯建安, 黄嫣, 王玉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597-160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选古代经典名方济川煎的提取工艺。方法: 建立济川煎中多成分HPLC测定方法,以松果菊苷、异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和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并应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客观权重,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专属性、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济川煎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水,提取3次,每次40 min。3批正交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值为91.94,RSD为1.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稳定、可行,对济川煎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董爱军, 张萌, 王华翔, 郑琦, 王钧篪, 斯建勇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603-161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比较款冬花碱制前后毒性成分克氏千里光碱(SK)含量的变化,确定炮制减毒工艺条件,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方法: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优化UPLC-MS/MS分析方法,并建立款冬花炮制减毒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设计,以SK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碱水用量、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炮制工艺,并与传统蜜炙法对比。结果: SK浓度在1.00~503.04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8%,RSD为3.0%;碱处理工艺为:水浴加热80 ℃,反应时长120 min、加5%碳酸钠溶液体积比(反应液与碱液)为2∶1时,16批款冬花SK水解率均达到90%以上,4批蜜款冬花SK含量下降率为40%左右。结论: 与生品相比,该方法处理后的16批款冬花SK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且炮制前的16批款冬花药材均为风险等级,通过此炮制方法,5批转为无风险等级,11批转为低风险等级。虽然蜜炙法也能降低SK的含量,但与该碱制法相比,4批蜜款冬花仍属于风险等级药材,这为款冬花的安全用药提供了可行性指导依据。
  • 李沁, 张聪, 陈亮, 陈在敏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612-162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小儿感冒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 (100 mm×2.1 mm,1.7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 ℃,多波长切换检测。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A版)对8家生产企业共30批次小儿感冒颗粒建立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测定其中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木犀草苷、连翘酯苷A、毛蕊花糖苷、4,5-O-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的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等方法对不同生产企业的小儿感冒颗粒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小儿感冒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3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确定了17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的8个色谱峰,并对其中7个进行了含量测定。7个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精密度(RSD≤1.1%),重复性(RSD≤1.5%)均良好,供试品在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102.6%,RSD为0.71%~1.4%。30批次样品中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木犀草苷、连翘酯苷A、毛蕊花糖苷、4,5-O-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苷的含量分别为77.22~160.75、11.04~163.47、26.73~214.65、128.30~1291.02、17.52~120.02、26.51~124.71、57.76~401.96 μg·g-1。当欧式距离为5时,8家生产企业可以聚为三类;主成分1~4是影响小儿感冒颗粒生产企业间差异性的主要因子。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样品,有的生产工艺和原药材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批间差异性较小;而有的批间差异性较大。其中峰9、1、3、15(连翘苷)、6和11(毛蕊花糖苷)这6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是引起样品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及化学计量学的小儿感冒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快速、高效、准确,特征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小儿感冒颗粒的质量评价。
  • 标准研讨
  • 宋志光, 王斌, 申志强, 孟琦, 刘新科, 崔鹏程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9): 1623-163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试剂盒法建立基于HEK293细胞的腺病毒滴度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以确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用TaKaRa试剂盒检测腺病毒滴度,并对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线性进行验证。结果: 样品中的佐剂成分、其他型别病毒和异源抗病毒血清均不会对病毒滴度测定结果产生干扰;该方法检测的2个样品病毒滴度,重复性和重现性的RSD均<20%,平均回收率在80%~120%;同一样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检出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剂盒法检测腺病毒原液和腺病毒成品的病毒滴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15~9.88 IFU·mL-1和6.43~9.20 IFU·mL-1,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回归系数(r)分别为1.000和 0.999 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试剂盒法检测腺病毒滴度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线性良好,是简便、快速、检测误差小的方法,可用于腺病毒滴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