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勇1, 宋志前1, 王淳1, 董运茁1, 宁张弛2, 刘元艳2, 刘振丽1
药物分析杂志. 2015, 35(1): 34-40.
目的: 研究提取方式对枳术丸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术丸挥发油,挥发油提取器分别采用不包裹(见光)及用黑布包裹(避光)提取相同时间,分别得到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气相色谱条件:采用Rrestek-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0 ℃,保持1 min,以5 ℃·min-1升温至130 ℃,保持1 min,再以10 ℃·min-1升温至240 ℃,保持1 min),进样量1 μL,载气为氦气,分流比为1:30;质谱分析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00 ℃,接口温度为250 ℃,电子能量70 eV,电离电压1.760 kV,质量扫描范围m/z 45~450 amu,溶剂切割时间3.5 min.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经对照品对照,确定成分结构,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同时与炒白术、炒枳实挥发油进行对比,确定枳术丸挥发油化学成分来源. 结果: 避光与见光枳术丸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05%和1.03%,分别鉴定了54个和60个成分,成分种类主要为萜烯类,还有醇类、酸类、酯类等,但每种类型成分的个数不同;共有的成分46个,但各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含量高于1.0%的成分分别有10个和18个,它们的总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2.96%和76.17%;含量最高的成分都是柠檬烯,苍术酮含量差异最大.见光挥发油与避光挥发油相比,消失了8个成分,增加了13个成分.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变化显示,与避光挥发油比较,见光的枳术丸挥发油成分变化主要来自炒白术中成分的变化. 结论: 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得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尤其炒白术中成分见光不稳定.提示应关注实验过程可能引起的成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