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 全选
    |
    综述专论
  • 穆钰峰, 陈亮, 魏利娜, 徐丽明, 屈树新, 邵安良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177-18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源性脱细胞基质类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类似的基质结构,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诱导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组织修复和重建等再生医疗领域。但由于这类材料的特殊来源,需要关注的特殊风险包括潜在外源因子污染、异种细胞及其免疫原残留和脱细胞工艺试剂残留等导致的一系列不期望的热原、免疫原及炎症等材料反应。本文针对动物源性脱细胞基质类材料的风险分析、控制与评价进行综述。重点分析论述目前已初步建立的一些相关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最后展望了亟待完善的系统化质量评价体系。
  • 宋华英, 董萍, 贺梦媛, 于小钧, 刘丛颖, 高鹏, 代龙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186-20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资源丰富,临床药用历史悠久,药用范围广阔,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繁多,药理作用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经过分类归纳,动物药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酶)类、多肽类、脂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及甾体类等,其中蛋白质等生物信息大分子物质加大了检测难度,质控标准相对落后。生物检定方法是将动物药物看做一个整体来检定其生物活性(药效、活力或毒力),可综合考虑有效成分外的杂质对检测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因而准确性较好,较理化检定有显著优势。生物检定法分为体外检定及体内检定,体外检定又可分为离体动物器官检定法、细胞培养检定法、生化酶促反应检定法、免疫学活性检定法、DNA分子技术等。本研究对动物药生物检定相关方法进行归类综述,并分析各生物检定方法的选用与动物药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检定目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生物检定方法在动物药中应用的实例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中药动物药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 成分分析
  • 姚会婷, 苏凤艳, 姚慧敏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01-20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五加参口服液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和松苓新酸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GL Wondasil C18-WR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 ℃。结果: 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和松苓新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74~80.55、7.04~52.8、2.932~21.99、2.232~16.74、5.84~43.8、10.42~78.15、2.544~19.08、1.9~14.25、3.272~24.54、0.642~4.815 μg·mL-1(r=0.999 3~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8%、99.9%、100.2%、99.8%、100.0%、99.9%、100.0%、99.9%和99.7% (RSD<1.0%,n=6)。3批样品中的10个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1.423、0.853~0.881、0.353~0.364、0.265~0.276、0.731~0.748、1.282~1.311、0.322~0.331、0.239~0.246、0.391~0.411、0.079~0.081 mg·mL-1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加参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李维业, 刘学良, 刘安平, 苏媛, 杨增亮, 韩达斌, 石春兰, 徐文胜, 刘海青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09-21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抱茎獐牙菜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ODS C18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采用Chempattern 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进一步通过HPLC法,测定样品中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结果: 建立了抱茎獐牙菜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4,并确认29个共有峰,指认出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芒果苷、异荭草素、苦龙胆酯苷、当药醇苷、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雏菊叶龙胆酮10个色谱峰。含量测定显示,10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加样回收率均在96.8%~99.3%,RSD<2.1%,平均含量分别为0.16%、3.63%、0.23%、0.38%、0.24%、0.26%、0.07%、1.13%、0.08%、0.25%。测定结果表明獐牙菜苦苷、当药醇苷等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抱茎獐牙菜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该方法快捷简便、稳定可靠,可为建立藏药抱茎獐牙菜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师艺玮, 王洪玲, 黄慧莲, 高燕萍, 李娜芝, 钟国跃, 梁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19-22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经典名方槐花散中芦丁、胡薄荷酮、川陈皮素、柚皮苷、槲皮苷、新橙皮苷、槲皮素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5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负离子模式,雾化气流速为3 L·min-1,加热气流速为10 L·min-1,滞留时间为45 ms,离子源温度为300 ℃,加热块温度为400 ℃,脱溶剂管温度为250 ℃,干燥气流速为10 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其中芦丁、胡薄荷酮、川陈皮素采用正离子模式,监测离子对为m/z 611.15/303.00、153.15/81.10、403.15/373.10;柚皮苷、槲皮苷、新橙皮苷和槲皮素采用负离子模式,监测离子对为m/z 579.15/271.15、447.10/300.15、609.15/301.15、301.05/151.05。结果: 槐花散中芦丁、胡薄荷酮、川陈皮素、柚皮苷、槲皮苷、新橙皮苷、槲皮素7个有效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5.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103.3%、92.3%、100.7%、101.5%、101.0%、100.2%,RSD均<5.0%。6批槐花散中上述7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4.30~47.00、2.01~2.10、0.31~0.33、18.53~19.80、0.79~0.85、17.64~18.57、1.29~1.35 mg·g-1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高,可为槐花散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并为该方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 王旭芳, 魏敬东, 刘伦, 张欣蕾, 李捷, 王四旺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27-23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荷叶水提取物中O-去甲荷叶碱、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荷叶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Lamdo Stam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5 μL。以O-去甲荷叶碱为内参物,计算其他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含量。结果: O-去甲荷叶碱、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荷叶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6%~108.0%,RSD为0.95%~2.1%。QAMS法测得荷叶水提物中上述6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23、3.43、1.69、10.59、41.23、0.69 mg·g-1结论: 建立的荷叶水提物中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靠,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及药效基础研究。
  • 叶梦倩, 吴孟华, 马志国, 曹晖, 张英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36-24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香薷的HPLC指纹图谱及其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7-甲醚、香荆芥酚、麝香草酚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7 min,12%B→20%B;17~30 min,20%B→30%B;30~40 min,30%B→45%B;40~55 min,45%B→54%B),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33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μL。结果: 建立了香薷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咖啡酸(5号峰)、迷迭香酸(10号峰)、黄芩素-7-甲醚(12号峰)、香荆芥酚(13号峰)、麝香草酚(14号峰),17批香薷样品的相似度均>0.910;对17批药材中指认的7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质量浓度分别在1.04~52.0 μg·mL-1(r=0.999 3,n=5)、6.0~300.0 μg·mL-1(r=0.999 5,n=5)、0.12~5.88 μg·mL-1(r=0.999 4,n=5)、0.12~5.84 μg·mL-1(r=0.999 8,n=5)、2.42~120.8 μg·mL-1(r=0.999 8,n=5)、2.24~112.0 μg·mL-1(r=0.999 5,n=5)、10.2~510.0 μg·mL-1(r=0.999 5,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4.3%~97.2%,RSD为0.18%~2.2%;17批样品中咖啡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7-甲醚、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含量范围分别为0.442~1.028、1.222~9.727、0.017~0.093、0.016~0.070、0.279~1.013、0.0659~1.673、5.007~9.293 mg·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7个成分的含量,为有效控制香薷质量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依据。
  • 鲁辉, 吴杨, 许奇, 钱岩, 黄逸文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45-25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中二羟丙茶碱、盐酸去氯羟嗪、盐酸溴己新、消旋山莨菪碱、盐酸克伦特罗5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以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加离液盐:0.05 mol·L-1的高氯酸钠作为添加剂,磷酸调pH至2.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采用240 nm(二羟丙茶碱、盐酸去氯羟嗪、盐酸溴己新)和210 nm(消旋山莨菪碱、盐酸克伦特罗)的双波长作为检测波长,进样量20 μL,柱温35 ℃。结果: 二羟丙茶碱、盐酸去氯羟嗪、盐酸溴己新、消旋山莨菪碱、盐酸克伦特罗5个成分在2种波长下均达到完全分离;拖尾因子均<1.5;各成分质量浓度在相应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RSD(n=6)分别为0.25%、0.50%、0.18%、0.77%、1.8%;各成分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0.7%~101.0%、100.0%~101.5%、100.4%~101.5%、99.8%~102.4%、97.6%~101.9%。3批样品中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0.6%~101.4%、100.0%~100.9%、98.7%~98.9%、97.9%~98.2%、91.5%~92.4%。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同时测定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中全部5个活性成分,且方法简便准确,完善了其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由于这5个成分也是其他止咳平喘类复方制剂中的常见活性成分,因此该方法也为其他复方制剂同时测定其中多个成分提供了借鉴。
  • 代谢分析
  • 檀廷飞, 程紫薇, 韩功伟, 夏梓橦, 宋帅, 夏泉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53-26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血小板胞内摄取莪术二酮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莪术中抗血小板活性成分的作用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血小板中莪术二酮的浓度并对其方法学进行验证;体外实验采用人洗涤血小板与不同浓度莪术二酮共培养,LC-MS/MS筛选血小板胞内摄取莪术二酮的最佳条件。体内实验通过采集莪术二酮溶液灌胃小鼠的血样和莪术油注射液滴注的临床患者血样,分步离心法提取血小板,LC-MS/MS检测血清与血小板胞内莪术二酮浓度。结果: 莪术二酮质量浓度在1~200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7 5);定量限为0.4 ng·mL-1;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与批间精密度均<5.0%,准确度均<8.8%;提取回收率在93.1%~110.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在血小板计数相同的条件下,莪术二酮(1、0.5、0.25 mmol·L-1)均能在血小板裂解液中检测到;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灌胃小鼠和给药患者的血小板裂解液、血清中均检测有莪术二酮;实验证明莪术二酮在体内外均可被血小板结合和摄取。结论: 血小板可以胞内摄取莪术二酮,为进一步研究莪术二酮抗血小板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 余文静, 黄群, 陈丹, 廖淑彬, 熊朝栋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62-27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THAA)固体纳米晶肠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ORTECSTM UPLC-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乙腈(A)-水(含0.1%甲酸,5%甲醇)(B)梯度洗脱,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液中THAA固体纳米晶9个特征效应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比较THAA固体纳米晶、原料、普通颗粒剂中特征效应组分群在大鼠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最佳吸收部位及可能的转运机制。 结果: 大鼠在体肠灌流液中效应组分群的定量分析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可用于肠吸收动力学研究;固体纳米晶保留了THAA效应组分群的肠吸收特性,十二指肠、回肠为最佳吸收部位;新绿原酸、绿原酸的肠吸收机制可能是促进扩散过程;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异牡荆苷-2’-O-鼠李糖苷可能是被动吸收过程;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在高浓度时吸收可能存在饱和性抑制现象,存在被动吸收过程及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固体纳米晶组效应组分群在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吸收速率常数(Ka)、累积吸收百分比(P%)均显著高于普通颗粒剂组及原料组(P均<0.05);肠吸收效率由高至低的顺序为THAA固体纳米晶、普通颗粒剂、原料。 结论: 固体纳米晶递药系统因粒子纳米化而显著提高了效应组分群在不同肠段及不同浓度水平条件下的肠吸收效率,适用于难溶性中药有效部位口服吸收的改善。
  • 周晓力, 曾月林, 尹利辉, 陈华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80-28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控制复方甘草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其生产工艺,建立体外溶出实验方法及相关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 溶出条件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1,溶出介质为水,检测方法为HPLC法,以自身对照法进行溶出度计算。采用建立的溶出方法对3个厂家的复方甘草片中吗啡、磷酸可待因和甘草酸的溶出情况进行了考察,并用Weibull模型对溶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通过比较拟合参数来评价各厂家的溶出情况,发现不同厂家之间的Weibull拟合参数有显着差异,说明各厂家的制剂工艺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批间均一性比较,发现厂家A的生产工艺相对稳定,但其不同年份生产的样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 采用建立的体外溶出实验方法对不同厂家的样品进行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为复方甘草片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 安全监测
  • 谢春燕, 伍思韵, 张宏建, 田亮, 曾少群, 岳峰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89-29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的24种元素。方法: 脂肪乳注射液经过滤后,以注射用水或2%稀硝酸作为稀释剂,直接进样,同时进样内标溶液(含Sc或Ge、In、Re元素),采用ICP-MS对 24 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应用八极杆碰撞/反应池(octopole Reaction System,ORS)技术消除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采用内标法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24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复性、精密度、溶液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5%,15%和10%。定量限、检测限和耐用性经验证,结果均良好。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在75.6%~117.1%,RSD在0.10%~8.3%。测定自制品和市售品中的24种元素,含量均远小于限度,符合规定。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准确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多种元素,可用于类似基质的复杂注射剂多种元素的检测,为保障复杂注射剂的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谢升谷, 黄艳, 何佳佳, 孙逍, 倪维芳, 陶巧凤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297-30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氨酸与盐酸半胱氨酸的含量,运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抗氧剂亚硫酸根离子及氧化产物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并对不同来源样品的氨基酸稳定性差异及降解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HPLC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磷酸调pH至2.15±0.02) (5∶95),检测波长为210 nm。离子色谱法采用IonPac AS11-HC柱(250 mm×4 mm),淋洗液为15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结果: 不同生产企业的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氨酸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盐酸半胱氨酸含量为标示量的76.4%~94.3%,亚硫酸钠为处方量的75.7%~96.1%。结论: 本法无需样品前处理且准确度高,可为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不同来源的注射液中甘氨酸稳定性较好;盐酸半胱氨酸含量参差不齐,部分样品含量较低、稳定性较差。运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硫酸钠含量稳定性好,准确度较高。不同来源的样品中亚硫酸钠含量存在差异,且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亚硫酸钠无法很好地防止盐酸半胱氨酸发生氧化降解,且各企业样品的降解程度也有所不同。生产企业需进一步优化制剂的处方及生产工艺以控制不稳定成分的降解,从而提高药品质量。
  • 辜倩, 汪元亮, 熊马剑, 左军凤, 朱碧君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05-31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硫化体系橡胶塞中硫化剂和促进剂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体积10 μL,外标法定量。结果: 14种成分在不同的浓度范围(0.10~20、0.50~20、1.0~2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9~1.000);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均小于2.0%,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不同硫化体系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0.0%~108.7%,RSD(n=6)为0.10%~2.8%。从试验结果来看,胶塞中S普遍存在,含量在0.003 0~0.211 4 mg·g-1之间,可见硫磺体系目前仍是主要的硫化体系;3批胶塞中检测出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0.070 8、0.144 3、0.431 2 mg·g-1),1批胶塞中检测出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M)(0.099 1 mg·g-1),表明秋兰姆类等会产生有害物质的促进剂几乎无添加。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适用于不同硫化体系硫化剂和促进剂的含量测定,可为胶塞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参考。
  • 邸铮, 左雪, 汪亚菁, 杨玲, 邬国庆, 杜勇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14-32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氧化型染发产品中对苯二胺等37种染发剂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在染发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HPLC法,以TechMate AQUA-STⅢ(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含4%(体积分数)乙腈的乙酸铵溶液-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235 nm和28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以2-硝基对苯二胺为参照物,建立该成分与其他3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利用fsi计算其他成分的含量;通过实际样品测定,将一测多评的计算值与标准曲线法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37种染发剂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1.7%~114.8%,重复性RSD均小于5.0%(n=6)。利用一测多评法与标准曲线法测定6批样品中各染发剂成分的含量,相对平均偏差(RAD)均小于4%,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同时对染发产品中37种染发剂进行定量分析,且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节约对照品,可为染发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 霍晓菲, 刘卫德, 刘绪平, 章红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24-33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枳壳果实、药材、饮片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并对其污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溯源。方法: 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1108《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枳壳中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以及控制菌进行检查,采用PCR技术、RP技术对枳壳中检出的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并通过BN软件溯源。结果: 各阶段的微生物数量需氧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排序均为切片饮片、果实、麸炒饮片、药材。10批检出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但均未超过1×104 cfu·g-1,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共鉴定菌株50株,其中芽孢杆菌是该药材中的优势菌种,检出条件致病菌阪崎克罗诺肠杆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为降低饮片中微生物负载,可尝试通过控制润药工艺参数如温度、水活度等方法防止微生物大量繁殖。果实到药材假单胞菌存在有同源性,而该类菌可能因为不耐热在饮片中并未分离到;阪崎克罗诺肠杆菌仅在饮片中存在,且占比高达50%,该菌可能是加工过程中由生产设备或环境或水体污染所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麸炒后的3批饮片中均存在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应注意控制该类微生物污染,以保障枳壳质量安全。
  • 邵鹏, 张喆, 张英, 刘建祯, 胡琴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34-34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黄豆苷元的杂质谱以及与其生产工艺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65∶35),检测波长249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0 μL,运行时间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6倍]对最大未知杂质进行定量检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肼质谱联用仪(一级、二级质谱)和核磁共振谱仪(氢谱、碳谱)对杂质结构进行确证。通过对生产工艺的分析研究推断杂质来源并提出工艺改进建议。结果: 黄豆苷元原料药及制剂的主要杂质为杂质A,在原料药合成工艺中引入,与合成工艺中使用的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和乙醇有关。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黄豆苷元杂质谱的液相检测方法,并利用核磁对最大未知杂质结构进行了确证,质谱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对生产工艺的提高、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及黄豆苷元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准研讨
  • 徐志伟, 王宝才, 旦孝三, 毕映燕, 李季文, 边娜, 杜伟锋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41-34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结合熵权法多指标优化当归身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温度、加液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开展L9(34),正交设计;运用熵权法计算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百分含量及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再以上述评价指标为数据基础建立BP-ANN模型,通过网络训练,预测当归身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 优化得到的当归身最优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重量的12倍量体积提取液,在87 ℃条件下提取80 min,检测样本的网络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0.776 4%。结论: 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当归身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得工艺稳定可行,可高效提取当归身的有效成分。
  • 王嫦鹤, 唐娜, 南春彩, 刘海静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48-35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双重造影产气剂处方工艺及质量标准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结合临床使用需求及样品测定结果,确定合理的方法及限度,为双重造影产气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特征化学反应分别鉴别碳酸氢钠、枸橼酸及钠盐;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测定产气量,根据临床使用需求,结合样品测定结果,确定产气时间和产气量的方法和限度。对比选择更适用的干燥失重测定法并确定合理的限度;分析确定了微生物限度测定法;确定了溶化性、粒度及装量差异等指标的限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橼酸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15 nm,流速0.8 mL·min-1,柱温25 ℃,进样量10 μL。结果: 鉴别反应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产气量限度为应不少于360 mL,产气时间应在2 min以内;采用常温减压干燥法测定干燥失重,限度为0.2%;确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完成方法学验证;溶化性、粒度及装量差异检查均符合药典要求;枸橼酸质量浓度在1.625 8~3.793 6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限为10.84 μg·mL-1,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n=9)均低于1.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1.8%;3批样品枸橼酸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42.7%、42.8%、41.5%。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标准项目全面,方法可行,限度合理,可用于双重造影产气剂的质量控制。
  • 方良艳, 王文庆, 栾同青, 李翠, 国宪虎, 马恒
    药物分析杂志. 2023, 43(2): 355-35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片材类药包材适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方法: 用萎缩芽孢杆菌(ATCC9372)芽孢,接种膜、硬片和铝箔这3种药包材,制作人工污染样品,分别采用手动振摇法、机械振摇法和袋蠕动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制备供试液,并采用薄膜过滤法收集供试液中的微生物,培养计数,比较3种供试液制备方法的采集效率。进一步对手动振摇法进行了人员比对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供试液制备方法中,手动振摇法的微生物采集效率最高,且三组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对手动振摇法进行了人员比对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在3种药包材中人员差异较小(P>0.05)。结论: 综合考虑微生物采集效率、可操作性、重复性等因素,认为手动振摇法更适合用于药包材的供试液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