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31
  

  • 全选
    |
    综述专论
  • 李鹏娟, 许洪波, 杨远贵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47-165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体异构体是天然产物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不同构型异构体药理活性差异较大。高效分离解析立体异构体是研究天然产物药效物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全面系统地综述立体异构体的分离解析方法,本文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ACS、CNKI等在线数据库全面检索分离分析立体异构体的方法,系统归纳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立体异构体的分离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二维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此外,优先结晶法、膜分离和动力学拆分法等非色谱法也可用于立体异构体的拆分。常用的立体异构体解析方法有传统质谱法、离子淌度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单晶X-射线衍射法和光谱法等。通过对常见立体异构体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归纳总结,以期为天然产物中立体异构体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 周晓力, 李增鑫, 刘万卉, 尹利辉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55-166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8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磁共振技术不仅是优秀的定性技术,在定量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快速、经济的定量分析方法,核磁定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核磁共振定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检测的磁性核共振信号强度与相应核的数成正比,并可根据样品性质,灵活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定量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核磁定量技术的定量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其实际应用及研究提供借鉴。
  • 成分分析
  • 王堂勋, 张观生, 杨建波, 陈杨, 黄玉芳, 杨广迪, 夏明艳, 王灿坚, 张国松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65-167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茶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HPLC指纹图谱以及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亚油酸13个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茶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0∶5∶0.5)为展开剂,对茶芎中洋川芎内酯I、东莨菪内酯、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Z-藁本内酯进行鉴别;采用Acutfex PA-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285 nm,对54批茶芎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采用SPSS和SIMCA软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13个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茶芎药材中洋川芎内酯I、东莨菪内酯、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Z-藁本内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茶芎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1个共有峰,指认出13个共有峰,除S47号药材外,其他批次药材相似度均>0.9;聚类分析后可以按照采集时间和海拔分为4类;OPLS-DA筛选出峰17(Z-藁本内酯)、峰13(洋川芎内酯A)、峰12(阿魏酸松柏酯)、峰5(阿魏酸)、峰6、峰16(新蛇床内酯)、峰2(绿原酸)7个差异性成分;建立了茶芎中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亚油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上述各成分在药材中含量范围分别为0.03~3.80、0.004~0.055、0.17~0.82、0.08~0.57、0.01~0.19、0.04~2.51、1.37~11.64、0.15~0.58、0.18~4.22、2.69~9.53、0.15~0.59、0.07~0.62、0.31~6.04 mg·g-1结论: 建立的茶芎薄层色谱鉴别、HPLC指纹图谱及1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为茶芎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王晶, 徐硕, 王月, 郭思瑞, 徐文峰, 金鹏飞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79-168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HPLC建立注射用美罗培南韦博巴坦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Shimadzu InertSustain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2.8)(10∶9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在本方法中,美罗培南和韦博巴坦的线性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21.40~214.0 μg·mL-1和19.83~198.3 μg·mL-1;美罗培南和韦博巴坦精密度良好,RSD分别为0.17%和0.23%。24 h内,美罗培南和韦博巴坦在4 ℃条件下稳定性良好,RSD分别为0.31%和0.16%。美罗培南和韦博巴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良好,分别为101.0%(n=9)和98.4%(n=9)(RSD均<2.0%)。运用该方法测得该药品中美罗培南及韦博巴坦的含量分别为405.8、399.1 mg·g-1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测定注射用美罗培南韦博巴坦的含量。
  • 刘亚茹, 雷蓉, 曹春琪, 刘永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85-169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 Orbitrap 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参麦颗粒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18 (100 mm×2.1 mm,2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探讨参麦颗粒的Q-Marker。结果: 共鉴定出71个成分,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4个,将其作为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F2、甲基麦冬黄烷酮A、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黄酮A、麦冬黄烷酮C、甲基麦冬黄酮B、甜菜碱、蒲公英萜酮、美迪紫檀素、山药素Ⅰ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通路,调控蛋白磷酸化反应来调节和控制蛋白质的活力和功能,从而达到养阴生津的功效。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参麦颗粒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参麦颗粒发挥养阴生津功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参麦颗粒的Q-Marker,为参麦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的完善奠定基础。
  • 付钰, 王碧莹, 张欣亚, 荣晓庆, 陈随清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699-171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 TOF MS)技术,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分子网络分析,解析百合及卷丹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100 mm×2.1 mm, 2.7 μm)色谱柱,以乙腈(A)-0.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 μL;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m/z 80~1 100,分析新鲜百合及卷丹样品。数据采集后进行化学轮廓分析,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二者化学轮廓差异性,发现百合及卷丹在化学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异。进而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结合单因素分析对百合和卷丹的差异化合物群进行筛选。最后,以差异化合物群中各成分MS/MS碎片信息为依据,通过GNPS平台构建分子网络,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结构相似的分子簇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通过对照品比对、网络数据库检索等方式鉴定各分子簇“种子”成分,以“种子”成分为线索解析不同来源百合差异成分群结构组成。结果: 百合和卷丹主要在酚酸甘油酯、生物碱和皂苷成分群中存在差异,其中生物碱类为百合的优势成分群,而甾体皂苷类为卷丹的优势成分群。并通过分子网络在二者的差异成分群中鉴定出3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酚酸甘油酯类18个、生物碱类7个及皂苷类成分6个。结论: 百合及卷丹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成分对于药材的品质,在复方中的功效和含复方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百合的合理利用及精准开发提供数据参考,也为中药化学成分表征及快速鉴别提供借鉴。
  • 王信, 李彬, 辛安琪, 王梦凡, 马趣环, 刘兴国, 石晓峰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13-172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QQQ MS/MS)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的松针中1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运用UPLC-QQQ MS/MS技术,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HILIC(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柱温35 ℃,以0.1%的甲酸-乙腈溶液(A)和0.1%的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各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m/z 125.0/79.1(没食子酸)、m/z 105.1/77.2(对羟基苯甲醇)、m/z 109.1/91.1(原儿茶酸)、m/z 93.1/65.2(对羟基苯甲酸)、m/z 190.9/85.2(绿原酸)、m/z 151.8/108.2(香草酸)、m/z 135.1/89.2(咖啡酸)、m/z 167.0/122.9(丁香酸)、m/z 119.2/93.2(对香豆酸)、m/z 208.1/193.0(芥子酸)、m/z 82.0/77.2(苯甲酸)、m/z 91.3/65.3(苯乙酸)、m/z 93.1/65.2(水杨酸)、m/z 103.2/77.2(肉桂酸)。结果: 所测定的12份松针样品中各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没食子酸0.34~3.42 mg·g-1、对羟基苯甲醇1.32~9.76 mg·g-1、原儿茶酸0~6.32 mg·g-1、对羟基苯甲酸0~19.06 mg·g-1、绿原酸0~18.78 mg·g-1、香草酸0.16~3.81 mg·g-1、咖啡酸0~6.68 mg·g-1、丁香酸0.09~4.64 mg·g-1、对香豆酸0.10~9.90 mg·g-1、芥子酸0.98~19.01 mg·g-1、苯甲酸1.28~18.21 mg·g-1、苯乙酸0.95~20.72 mg·g-1、水杨酸0~3.25 mg·g-1、肉桂酸0~0.27 mg·g-1,各成分在测试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0%~101.7%,14个成分定量限介于0.01~0.4 ng。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常见松针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其中对羟基苯甲醇、绿原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芥子酸、苯甲酸、苯乙酸、水杨酸9个成分为首次在松针中发现和测定,可为松针中多种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 高芳芳, 施亚宁, 李玉琴, 张喆, 尚尔鑫, 宿树兰, 郭盛,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22-174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鲜参与生晒参中多类型成分的差异,为人参质量控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法)对人参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分析条件:采用DimaonsilOD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 ℃,气体流量2.8 L·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中可溶性多糖含量,以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为对照品测定中性多糖与酸性多糖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490、512 nm。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 Q MS法)对人参中氨基酸类与核苷类化学成分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分析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含有5 mmol·L-1甲酸铵、5 mmol·L-1乙酸铵和0.2%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含有1 mmol·L-1甲酸铵、1 mmol·L-1乙酸铵和0.2%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40 mL·min-1,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 μL;电喷雾(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采集。结果: 在相同生长年限下,生晒参中8个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与7个核苷类成分(胸腺嘧啶、胸苷、尿苷、腺苷、胞苷、鸟苷、腺嘌呤)平均总量分别为7.10~12.75、0.194 9~0.878 4 mg·g-1,均高于鲜参;鲜参中可溶性多糖(中性多糖与酸性多糖)与15个氨基酸类成分(L-亮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L-酪氨酸、β-丙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L-天冬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平均总量分别为11.03%~18.29%、7.51~13.58 mg·g-1,均高于生晒参。比较3~6年生鲜参与生晒参,发现在6年生人参中可溶性多糖、8个人参皂苷类成分、15个氨基酸类成分与7个核苷类成分的平均总量最高,分别为18.29%、12.75 mg·g-1、13.58 mg·g-1、0.878 4 mg·g-1结论: 不同生长年限鲜参与生晒参多类型成分含量具有差异性,且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其可溶性多糖、8个人参皂苷类成分、15个氨基酸类成分与7个核苷类成分总量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为鲜参与生晒参药效差异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马玲云, 孟雨馨, 翟晨斐, 冯玉飞, 刘倩, 牛剑钊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41-174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适用于同时测定含甲磺酸、盐酸、磷酸、硫酸、丁二磺酸化学对照品中酸根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 采用Metrosep A Supp 5 250/4.0(250 mm×4.0 mm,5 μm)色谱柱,以6.4 mmol·L-1碳酸钠溶液-2.0 mmol·L-1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柱温30 ℃。结果: 甲磺酸根(19.1~71.7 μg·mL-1)、氯离子(2.6~25.8 μg·mL-1)、磷酸根(7.0~26.3 μg·mL-1)、硫酸根(6.8~51.0 μg·mL-1)和丁二磺酸根(21.3~105.5 μg·mL-1)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RSD≤2%)、稳定性(RSD≤2%)、重复性(RSD≤2%)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8%~102%,以成盐形式计算,甲磺酸氨氯地平中甲磺酸含量为23.69%,盐酸胍法辛中盐酸含量为12.66%,磷酸瑞格列汀中磷酸含量为17.38%,硫酸沙丁胺醇中硫酸含量为16.49%,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丁二磺酸含量为45.61%,理论值与测定值偏差均<0.50%。结论: 该方法适用性良好,可用于含甲磺酸、盐酸、磷酸、硫酸、丁二磺酸化学对照品中酸根的筛查及含量测定。
  • 生物检定
  • 徐宏山, 黄艳秋, 刘欣玉, 贾丽丽, 李玉华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49-175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2-0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黄热减毒活疫苗17D-204原代鸡胚细胞适应株,制备三级毒种库,并对毒种库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筛选黄热减毒活疫苗生产毒种17D-204株,在原代鸡胚细胞上适应和驯化培养,获得鸡胚细胞适应株,并对毒种库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 黄热减毒活疫苗17D-204在原代鸡胚细胞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7 ℃,最适宜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0.004 8;建立了黄热减毒活疫苗(17D-204(CEC))原始种子、主代种子批、工作种子批三级毒种库。对毒种库鉴别试验、病毒滴度测定、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外源病毒因子检查、分枝杆菌检查等项目研究,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规定。高通量测序显示,17D-204(CEC)在原代鸡胚细胞上传代7代,其基因序列未发生改变。也未发现内、外源病毒因子污染。结论: 筛选出了鸡胚细胞17D-204适应株17D-204(CEC),建立了三级毒种库,传代稳定性和遗传稳定性均良好,为原代鸡胚细胞取代鸡胚卵黄囊制备黄热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 安全监测
  • 孙晶, 唐丹瑞, 强慧敏, 倪倩, 曹玲, 杭太俊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56-177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地龙药材中43个痕量多残留全/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UPLC-Q Orbitrap MS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地龙药材,加氯化钠和多种同位素内标,经含0.2%甲酸乙腈超声20 min结合高速振荡10 min提取;冷冻离心,分取上清液,浓缩至约0.5 mL,加含0.05%甲酸的40%甲醇水溶液5 mL,混合均匀;经混合型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6 mL, 150 mg)净化;以甲醇和0.5%氨水甲醇各3 mL依次洗脱,收集洗脱液,氮气吹至近干,分别以0.5 mL甲醇复溶,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 Orbitrap MS)法对地龙药材中43个PFAS进行同时测定。色谱-质谱条件:采用ACE EXCEL 2 C18(150 mm×2.1 mm, 2 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1甲酸铵溶液-乙睛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 ℃,进样体积2 μL;电喷雾负离子化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m/z 100~1 000全扫描检测,提取目标离子内标法定量。结果: 43个PFAS同时测定,专属性强,线性关系良好(r>0.995),加样回收率在68.3%~121.4%,重复性RSD为3.5%~15.0%,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0.15 μg·kg-1和0.02~0.5 μg·kg-1。20批地龙样品中,共检出22个PFAS痕量残留。结论: 建立的地龙药材中43个PFAS痕量残留的UPLC-Q Orbitrap MS同时测定法灵敏准确,适用于地龙和基质相似中药材中PFAS的日常监测,及其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 沈萌萌, 杨秀云, 肖超强, 朱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72-177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氧化镧中元素杂质检测的ICP-MS方法,探讨用于高基体样品定量分析的ICP-MS方法开发。方法: 称取样品25 mg,置25 mL量瓶中,加硝酸1 mL和盐酸溶液0.25 mL,振摇,消解约1 h,用超纯水定容。采用Agilent 7900 ICP-MS以He模式用内标校正的标准曲线法进行样品定量测定,雾化气流速1.05 L·min-1,雾化室温度2 ℃,样品提升速度0.1 r·s-1,射频功率为1 550 W,采样深度10 mm,氦气流速5 mL·min-1,能量歧视5.0 V。依据ICH Q2(R2)和USP 2023 <233>采用加标回收率表征方法专属性,建立25种元素杂质的定量方法。以加标样品中各元素的同位素比进行专属性研究,进行待测元素的质量数选择,并完成方法验证。结果: 根据专属性考察结果Se和Ce选择82和142为检测质量数以避免干扰。方法验证结果表明24种元素杂质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均在70%~150%,重复性RSD≤20%,方法满足质控要求。多批次样品中检出Pb(0.152~0.201 ng·g-1)、Cd(0.007~0.010 ng·g-1)、Hg(0.156~0.250 ng·g-1)等杂质,各元素杂志的含量均低于拟定标准。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简便可行,可以为氧化镧的元素杂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对复杂高基体样品,加标回收率存在不足以表征方法的专属性和准确性的情况,同位素比可作为加标回收率的补充手段。
  • 金云, 尹娟, 张显华, 张恬, 汪有贵, 赵龙山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80-178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检测苯乙胺工艺普瑞巴林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及纯度。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150 mm×4.0 mm, 3 μm)色谱柱,以缓冲液(7.05 g磷酸二氢铵和1.45 g磷酸氢二铵溶于1 000 mL水中)-甲醇-乙腈(900∶80∶2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进样量50 μL。结果: 普瑞巴林峰与各杂质及降解产物峰能够完全分离(分离度>2.0),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其他单杂(用普瑞巴林进行验证)、内酰胺、4-烯普瑞巴林、5-烯普瑞巴林、三聚物、3-异丁基戊二酸(PGB-3)、3-异丁基戊二酸单酰胺(PGB-5)、R-苯乙胺、4-异丁基-2,6-哌啶二酮(PGB-5B)、单酰胺苯乙胺(PGB-5C)、二酸苯乙胺(PGB-5D)的定量限分别为0.05%、0.01%、0.01%、0.03%、0.01%、0.05%、0.03%、0.01%、0.01%、0.01%和0.01%;其他单杂(用普瑞巴林进行验证)、内酰胺、4-烯普瑞巴林、5-烯普瑞巴林、三聚物、PGB-3、PGB-5线性相关系数均>0.99,范围为LOQ~各杂质指标150%;内酰胺、4-烯普瑞巴林、5-烯普瑞巴林、三聚物、PGB-3、PGB-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6%(RSD=0.56%)、100.2%(RSD=0.38%)、100.5%(RSD=0.46%)、101.1%(RSD=1.1%)、100.0%(RSD=0.63%)、100.0%(RSD=0.54%);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符合规定。经检测,3批普瑞巴林原料药6个月加速和60个月长期稳定性各个杂质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苯乙胺工艺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及纯度的检测。
  • 娄艳华, 侯建军, 刘紫薇, 韩怡, 李宏伟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89-179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氟雷拉纳对映异构体比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CHIRALPAK AD-H手性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正己烷-无水乙醇(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结果: 在本文色谱条件下,测定的3批样品,R-氟雷拉纳与S-氟雷拉纳峰面积的比例均为1∶1,R-氟雷拉纳与S-氟雷拉纳质量浓度分别在80.288~187.338 μg·mL-1(r=0.999 7)和81.902~191.104 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100.8%。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氟雷拉纳外消旋体中对映异构体的比例测定方法。
  • 质量分析
  • 钱秀玉, 聂黎行, 原文鹏, 胡新华, 常艳, 于健东,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795-180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对照制剂为随行对照,分别建立指纹图谱和多成分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对55个厂家103批板蓝根颗粒质量进行分级评价。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板蓝根颗粒指纹图谱,同时测定7个成分(尿苷、腺嘌呤、鸟苷、(R,S)-告依春、腺苷、紫丁香酚苷、直铁线连宁B)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进样量2 μL,柱温30 ℃,采用多波长检测模式。与对照品比较,确定特征峰及其化合物归属。以对照制剂为参照,计算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成分含量,并初步分级评价其质量。结果: 建立了板蓝根颗粒特征指纹图谱,共指认10个特征峰,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541~0.993范围,101批制剂相似度>0.75,达到二级限度,81批制剂相似度≥0.90,达到一级限度。7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为97.0%~104.7%(RSD均<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RSD均<3%)。以5 g·袋-1计,7个成分总含量范围为0.189~10.347 mg·袋-1。结果显示,75批次样品的含量达到二级限度,59批次样品的含量达到一级限度。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等级评价,也可为其他中成药质量等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 标准研讨
  • 张伟, 张慧, 韩治国, 孙明辉, 梁成罡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807-181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壬苯醇醚低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及n值,并用国内外多批次壬苯醇醚样品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Techmate STV SUNSHELL Peptide C18(100 mm×2.1 mm,2.6 μm,300 )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60 ℃,进样量5 μL。采用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离子源为Dual ESI,氩气为碰撞气,以正离子模式,采集范围m/z 50~3 000进行检测。采用ChemDraw19.0软件绘制相关结构,通过MassHunter PCDL Manager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编辑计算公式。结果: 用新建立的方法对国内外生产的6批壬苯醇醚原料药的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得到结构中n值的范围,结果发现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均有一定差异;产品结构中的n值也各不相同。数均分子量范围在664.6~686.8(n值约为10);重均分子量范围在677.1~715.5(n值约为11)。结论: 此类低聚物药物的分子量分布及n值亟需在生产过程及质量标准中增加控制;新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以满足测定壬苯醇醚原料药的分子量分布及n值的需要,为此类低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提高及修订提供了依据。
  • 张元元, 孙慧珠, 王晓蕾, 雷蓉, 刘雪莉, 苏建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0): 1816-182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风湿安泰片中18个特征性成分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aters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1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 所建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0.2%~101.7%,RSD为1.1%~4.9%。39批次样品中麻黄碱(以盐酸麻黄碱计)、伪麻黄碱(以盐酸伪麻黄碱计)、绿原酸、紫丁香苷、士的宁、马钱子碱、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柚皮苷、桂皮醛、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朝藿定C、淫羊藿苷、川续断皂苷Ⅵ、甘草酸(以甘草酸铵计)、羌活醇、异欧前胡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0.23~141.75、10.50~121.69、215.24~697.34、8.46~42.42、135.24~363.32、91.29~242.87、19.65~80.31、22.57~105.05、4.69~86.88、10.32~241.15、3.36~65.07、10.79~390.69、6.51~86.29、4.10~89.75、195.55~566.37、96.98~448.95、0~132.41、7.09~232.71 μg·片-1。化学计量学结果显示,5个生产企业39批样品聚为3类,不同生产企业样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筛选出影响质量的8个差异性标志物(柚皮苷、甘草酸、异欧前胡素、小檗碱、紫丁香苷、麻黄碱、伪麻黄碱、士的宁)。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单、可行,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风湿安泰片的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