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31
  

  • 全选
    |
    综述专论
  • 高婧, 梁成罡, 李晶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05-111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由垂体前叶产生的糖蛋白激素。可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重要生理学意义,作为药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生物学活性检测是评价其质量的有效和必要手段,本文就促甲状腺激素的信号转导作用机理、促甲状腺激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进行论述。
  • 李丽丽, 吴妮, 席婉琳, 翟宝祺, 李皛, 刘平兰, 宋洪涛, 赵芊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13-112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治疗性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s,OGNs)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短单链或双链核酸,长度通常为15~30个碱基对。OGN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药物正在迅速发展,并在各种疾病领域的药物发现和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欧美相比,除Spinraza (nusinersen)作为孤儿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外,暂无其他OGNs药物在国内上市。国内OGNs药物开发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但由于国内患者群体基数较大,需求较多,未来伴随OGNs药物开发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企业相应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OGNs药物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OGNs药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生物分析方法开发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OGNs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的报道还很少。开发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来表征生物样品中的OGNs是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ELISA法,LC-MS法可以同时定量完整OGNs及其代谢物,特别是高分辨质谱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目标OGNs的定量信息,还可以对代谢物进行鉴定,提供碱基组成、序列结构等信息,目前已成为OGNs定量分析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了LC-MS在治疗性OGNs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探讨了LC-MS用于检测OGNs的发展趋势,即更低的检测水平和潜在的通用方法。
  • 成分分析
  • 刘珂, 吕贵杰, 王希琳, 谢玉和, 许文, 杨漪, 张勋, 林羽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25-113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栝楼桂枝汤(Gualou Guizhi decoction)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探究饮片-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5批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采用ChromCore 120 C18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 alysis, 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不同批次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建立HPLC法测定主要差异性成分含量,以含量、出膏率和转移率分析栝楼桂枝汤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建立了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HPLC指纹图谱,确定30个共有峰,与对照品比对共指认出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肉桂酸、异甘草素、甘草酸。15批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20。3种化学识别模式均将样品分为2类,造成主要差异化学成分共5个,分别为甘草酸、甘草素、芍药苷、甘草苷、芒柄花苷。建立了多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饮片-物质基准之间5个差异成分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1.65%、40.46%、74.74%、60.06%、34.54%,平均出膏率为14.20%。结论:栝楼桂枝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在饮片-物质基准间稳定传递。建立的栝楼桂枝汤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栝楼桂枝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 周国梁, 宿树兰, 尚尔鑫, 钱大玮, 段金廒, 俞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37-114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红素6个活性成分RP-UPLC-PDA分析方法。方法:雷公藤饮片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甲醇溶解分离,利用RP-UPLC-PDA法对其6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cquityTM UPLC BEH C18 (100 mm×2.1 mm, 1.7 μm)色谱柱,柱温30 ℃,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2 μL。结果:6个活性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 2≤r≤0.999 7);加样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9.2%~103.1%,RSD为1.2%~2.9%。对10批不同产地雷公藤饮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饮片中成分含量具有差异性,雷公藤甲素含量最高为140.2 μg·g-1,最低为103.2 μg·g-1;雷公藤内酯酮含量最高为224.7 μg·g-1,最低为112.2 μg·g-1;雷酚内酯含量最高为306.7 μg·g-1,最低为189.6 μg·g-1;雷公藤次碱含量最高为283.2 μg·g-1,最低为211.2 μg·g-1;雷公藤内酯甲含量最高为31.2 μg·g-1,最低为16.8 μg·g-1;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为87.6 μg·g-1,最低为52.1 μg·g-1结论:建立RP-UPLC-PDA法能够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6个成分,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适用于雷公藤饮片定量分析测定。
  • 张萍, 米宏英, 严华, 魏锋, 高慧媛,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45-115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多指标加权评分法分析研究并优化醋芫花饮片的炮制工艺,为规范芫花饮片的醋制炮制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醋制品中绿原酸、银椴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芫花素6个成分的总含量,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及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分析辅料醋用量、闷润时间、炮制温度及炮制时间4个因素对炮制工艺的影响,并优选芫花饮片的醋制工艺。结果:辅料醋用量及炮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闷润时间及炮制时间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综合考察各因素对工艺的影响,优化后的醋炙芫花炮制工艺为每1 kg芫花饮片加醋0.3 kg,闷润15 min后160 ℃炒制10 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芫花的醋制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杨若朦, 田军, 李蕴哲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54-116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以环糊精为流动相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山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子设计和效应面法优化山茱萸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安捷伦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3 mmol·L-1 γ-环糊精溶液(含0.05%磷酸)(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度为3.81,熊果酸进样量在400~4 000 n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200~2 0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和0.999 9),精密度RSD≤1.4%,重现性RSD≤1.8%,稳定性RSD≤1.7%,回收率分别为98.5%(RSD=1.7%)和99.1%(RSD=2.0%),3批山茱萸药材中熊果酸含量分别为2.66、2.35和2.91 mg·g-1,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0.83、0.78和1.12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经济环保,可作为山茱萸的质量控制方法。
  • 左利民, 茹仙古丽·依明, 郭鑫, 肖菁, 徐士婕, 赵婷, 连晓芳, 刘惠一, 周怡, 山广志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61-116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的主成分和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二维柱切换LC/MSn法对制剂中主要杂质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及其有关物质含量检测方法。采用Capcell PAK AQ C18(250 mm×4.6 mm,3 μm)色谱柱,以0.2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2.8)-乙腈(9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100 mm×4.6 mm,2.6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0.4 mL·min-1,柱温40 ℃;质谱条件采用ESI电离源,正离子扫描模式,扫描范围为m/z 100~1 000,二级质谱采用数据依赖型扫描开展。结果:主峰和相邻杂质峰分离度良好,缬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263~5.050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0%;异亮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350~5.402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4%;亮氨酸的线性范围为1.647~6.588 m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9.5%。3批样品中主要杂质均为原料引入的工艺杂质,其中甲硫氨酸含量分别为4.344、3.751、4.503 μg·mL-1,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4.636、4.889、4.753 μg·mL-1。其他单个未知杂质分别为0.01%、0.02%、0.0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的质量控制。
  • 吴珏, 郭伟斌, 邱晓峰, 郑淑凤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69-11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分辨采样二维液相色谱法(HiRes 2D-LC)对维生素D滴剂中维生素D3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Silica(100 mm×2.1 mm,1.9 μm)色谱柱,以正己烷-正戊醇(996∶4)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 ℃;第二维液相色谱采用ShimPack Velox Hilic(50 mm×2.1 mm,2.7 μm)色谱柱,以正己烷-正戊醇-异丙醇(98∶1∶1)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 ℃。二维接口采用六位十四通阀,并配置2个多中心切割阀,对前维生素D3峰和维生素D3峰进行多次连续切割。结果:维生素D3质量浓度在1.018 4~5.09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前维生素D3和维生素D3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95%和0.40%,重复性试验RSD为0.4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4%。供试品溶液在4 ℃和10 ℃放置12 h稳定,RSD分别为0.58%、0.66%。采用本法测得6批维生素D滴剂样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分别为100.4%、101.6%、100.9%、101.6%、102.7%、101.6%,与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722第四法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重复性和定量准确性,且省去烦琐的样品前处理步骤,缩短分析时间,改善长样品环带来的峰展宽等问题,显著提高了维生素D3的含量测定效率,降低分析成本,为维生素D滴剂等主成分与辅料难分离制剂的准确定量提供新方法。
  • 杨婧, 符传武, 覃华亮, 覃冬杰, 覃子龙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76-118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槐花中9个成分(烟酸、山柰酚、当药黄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牡荆素、斯皮诺素、水杨酸)的含量并构建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产地的小槐花进行产地预测。方法:采用安捷伦ZORBAX SB-C18(50 mm×3.0 mm,1.8 μm)色谱柱,以0.1%乙酸(含0.02 mol·L-1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质谱采用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扫描模式。测得各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进行不同产地的小槐花药材的溯源。结果:小槐花中烟酸、山柰酚、当药黄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牡荆素、斯皮诺素、水杨酸9个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0.388 8~38.88、10.07~1 006.6、34.22~34 221.6、3.944~394.4、2.124~212.4、4.344~434.4、46.50~4 650.1、1.649~164.9、4.880~488.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9%~103.9%,RSD均<1.9%。40批小槐花中烟酸、山柰酚、当药黄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牡荆素、斯皮诺素、水杨酸9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657~7.407、15.801~64.488、1 068.348~4 270.780、10.608~123.228、3.897~16.802、1.269~97.834、405.285~1 955.796、13.614~36.124、4.417~87.509 μg·g-1。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当药黄素、芦丁、斯皮诺素、木犀草素4个成分相互呈高度线性正相关,表明小槐花中这4个成分具有一定互相协同的作用。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不同产地的小槐花样品,检验集的正确率达到92.3%。结论: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高效,可用于小槐花成分的快速测定,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产地进行预测在小槐花产地的溯源中有一定作用。
  • 杨群, 肖文涛, 刘德鸿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86-119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一枝黄花中酚酸类及黄酮类共9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100 mm×2.1 mm, 1.8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 ℃,进样量1 μL。酚酸类成分以绿原酸为内标,黄酮类成分以芦丁为内标,采用多点校正法,分别建立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测定结果与外标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准确性。结果:9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101.7%,RSD分别为1.0%~1.7%。9批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14%、0.055%~0.097%、0.010%~0.019%、0.191%~0.412%、0.018%~0.035%、0.116%~0.250%、0.028%~0.048%、0.111%~0.235%、0.113%~0.182%。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结果一致(相对平均偏差<2.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一枝黄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 董晓茜, 鄢长余, 马进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195-120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炎可宁片中黄柏碱、黄连碱、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13个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测定波长210、254 nm,柱温40 ℃。结果:盐酸黄柏碱、盐酸黄连碱、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7~48.63、0.95~47.52、0.86~43.15、0.86~43.19、0.89~44.37、1.00~49.84、1.02~51.01、0.97~48.31、0.99~49.50、1.04~51.80、1.00~50.04、1.00~49.80、1.01~50.64 μg·mL-1;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5.2%、96.7%、98.3%、94.1%、95.9%、97.6%、99.2%、96.6%、95.5%、97.2%、97.0%、97.8%、98.7%,RSD均<2.0%。3批样品中上述13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367~1.488(以盐酸黄柏碱计)、0.378~0.412(以盐酸黄连碱计)、4.611~5.505、0.324~0.407(以盐酸巴马汀计)、3.665~3.878(以盐酸小檗碱计)、1.107~1.682、0.392~0.941、0.076~0.105、0.097~0.116、1.059~1.213、0.149~0.167、0.213~0.239、0.047~0.059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分析效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炎可宁片的质量控制。
  • 代谢分析
  • 刘玥昕, 宋敏, 杭太俊, 吴骁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02-121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6个黄芩特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白杨素及千层纸素A)的含量,比较大鼠牛黄解毒片及黄芩给药后黄芩特征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方法:2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牛黄解毒片混悬液250 mg·kg-1或处方等量的黄芩饮片提取液,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浆样本,以柚皮素为内标,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Inertsil C8-3(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黄芩特征成分,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白杨素及千层纸素A 6个黄芩特征成分均在5~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为88.43%~108.6%,批间精密度及批内精密度均<15%,基质效应和血浆样品稳定性均可满足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黄芩饮片提取液及牛黄解毒片混悬液后,血浆中检测出黄芩苷及汉黄芩苷2个主要成分;与单味黄芩组比较,牛黄解毒片组给药后大鼠血浆中汉黄芩苷的AUC0-t、黄芩苷与汉黄芩苷的Cmax均显著增加,Tmax显著缩短。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同时测定黄芩6个特征成分,且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增强了黄芩的特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利用,改变了黄芩特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 安全监测
  • 王文丽, 张小燕, 王小晶, 庾莉菊, 张晓明, 孙莺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12-122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溶解性和体外渗透性,对比仿制与参比制剂的处方差异,考察差异性辅料对原料渗透行为的影响,并预测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旨在探究基于平行人工膜渗透试验(PAMPA)的体外渗透性数据申请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在pH 1.0~pH 6.8的溶解性;采用μFluxTM系统,在供体室中分别精密加入pH 5.0的饱腹小肠模拟液、pH 6.5的空腹小肠模拟液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16 mL,受体室中精密加入Accepter Sink Buffer 16 mL,转子速度200 r·min-1,采集时间180 min,测定各介质中原料和原料与硬脂富马酸钠混合物中原料的渗透性,以及参比和仿制制剂粉末中原料的渗透性,通过双侧t检验考察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评估处方中新增辅料和其他变更辅料对原料的影响;采用Macro FluxTM系统,在溶出杯中加入pH 5.0和pH 6.5的肠模拟液1 000 mL作为溶出介质,使用桨法转速为75 r·min-1,受体室中精密加入Accepter Sink Buffer 12 mL,微搅拌棒的转速为450 r·min-1,分别取参比制剂和仿制制剂1片置溶出杯中,测定制剂的溶出-渗透曲线,比较溶出曲线相似性,计算渗透速率(JFlux)和终点时的药物累计渗透量(AMT),以2种制剂JFlux和AMT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是否落在80%~125%范围内为依据,预测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左氧氟沙星在不同介质的溶解性为16.4~62.7 mg·mL-1,其渗透性在pH 5.0的饱腹小肠模拟液、pH 6.5的空腹小肠模拟液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为2.92×10-6、1.01×10-5和1.07×10-5 cm·s-1;加入硬脂富马酸钠后与原料的渗透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参比和仿制制剂粉末中原料渗透性无显著差异(P<0.05);2种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JFlux和AMT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结果均在限度范围之内。结论:左氧氟沙星为BCSⅠ类药物,处方变更后的辅料均不影响原料的渗透吸收,仿制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国产仿制制剂满足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核心要求。基于PAMPA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可用于原料的渗透性研究、处方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预测等,能有效降低仿制药开发的成本和时间,加速高质量药品的研发。
  • 石岩, 刘薇,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22-123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能够鉴别川贝母及其混伪品平贝母的方法。方法:使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对样品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Q TOF)质谱仪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筛选出特征离子对为m/z 578.3→164.14和m/z 578.3→398.31。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SH(75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1。三重四极杆质谱仪MRM模式检测m/z 578.3→164.14和m/z 578.3→398.31 2个离子对。结果:108批样品的验证结果表明,m/z 578.3→164.14和m/z 578.3→398.31 2个特征离子对能够有效区分川贝母及其混伪品平贝母。结论:方法有较好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平贝母掺伪川贝母的检测。
  • 赵敬丹, 陈阳, 刘浩, 金薇, 乐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33-123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卤米松/三氯生乳膏中最大单个未知杂质的结构推测,探讨进口注册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80304中有关物质项下的色谱条件对样品进行杂质检查;采用USP三氯生项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二噁英类物质进行检查;采用LC-Q TOF/MS对样品中的最大单个未知杂质进行推测。结果:按照JX20080304测定,以卤米松计,样品中最大单个杂质(RRT 0.67)检出量为2.5%,超出标准规定的1.0%;结合三氯生对照品溶液的色谱保留行为,推测上述杂质可能来源于三氯生;结合杂质的MS信息,推测可能为三氯生的工艺杂质。结论:对于复方制剂,建议对主要相关成分中涉及的杂质分别进行控制,并根据安全性数据进行有效评估,以保证制剂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解植彩, 杨丽娜, 潘寒, 徐庆君, 卢大峰, 李树英, 谢强胜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38-124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法)快速检测维生素D滴剂(软胶囊)中维生素D3有关物质反式维生素D3(杂质A)、7-去氢胆固醇(杂质B)、光甾醇3(杂质C)、异速甾醇3(杂质D)。方法:取内容物约1.2 g(约相当于维生素D3 1 548 IU),精密称定,置于试管中,加入异辛烷4 mL,涡旋混匀,采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5∶15)为洗脱剂,无水乙醇为解吸剂;采用Luna Silica(2)100 Å硅胶柱(150 mm×4.6 mm,3 μm),以正己烷-正戊醇(996.5∶3.5)为流动相,采用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维生素D3各杂质的含量。结果:前维生素D3与植物油分离度>1.5。维生素D3的线性范围为0.02~0.80 μg·mL-1,r=0.999 5;杂质A的线性范围为0.02~0.80 μg·mL-1,r=0.999 9;杂质B的线性范围为0.02~0.80 μg·mL-1,r=0.999 9;杂质C的线性范围为0.02~0.80 μg·mL-1,r=0.999 9;杂质D的线性范围为0.02~0.80 μg·mL-1,r=0.999 9。维生素D3杂质A~D的平均回收率(n=9)为93.2%~102.9%。对3批维生素D滴剂(软胶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已知杂质及其他最大单个杂质含量均≤0.5%,杂质总含量≤1.0%。结论:本方法经系统方法学验证,适用于维生素D滴剂(软胶囊)中维生素D3有关物质的检测,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势,为脂溶性维生素D3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
  • 标准研讨
  • 马敏, 康帅, 马鑫, 宁红婷, 罗晋萍, 张南平,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46-125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车前子2个基源种子、葱子和韭菜子等4种种子类药材生药学鉴定方法,将鉴定特征数字化。方法:运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从外观性状(正面观、底面观、脐面观、表面特征)、内部结构(横剖面、纵剖面)及显微特征(横切面、粉末)对车前子等4种药用植物种子进行深入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初步探讨车前子等4种药用植物种子的鉴别特征,并用数字化的形式对鉴别点进行表征。结果:车前子等4种药用植物种子可根据外观性状、内部结构及显微特征等进行鉴别。结论:本研究为车前子等4种种子类药材的品种鉴定奠定基础,并为这4种药用植物种子的监督检验和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也为种子类药材的数字化表征提供参考。
  • 余坤子, 韩士凯, 麻思宇, 康帅, 程显隆, 魏锋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55-126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败酱草类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找出专属性鉴别点。并借助此研究探讨如何制订全草类中药性状及显微鉴别项。方法: 基于植物分类学原理,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手段,对败酱草类药材及市售混伪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败酱草类药材及其混伪品可以通过茎表面、断面特征,茎生叶形态,花序被毛情况,气味等性状特征,以及茎横切面等显微特征实现相互区分。结论: 建立败酱草类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避免同名异物现象给市场带来的混乱,并为此类药材的标准提高提供依据。
  • 质量分析
  • 段宝丽, 尤春雪, 蒋超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67-12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有效检出中成药中细尖狼蝎成分的方法,检测获得中成药中全蝎掺伪情况。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30种含全蝎成分的中成药,提取DNA,比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分别设计全蝎源性和细尖狼蝎源性特异性鉴别引物并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Taq酶以及DNA浓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细尖狼蝎最适PCR鉴别条件包括退火温度52 ℃,循环数为36,Taq酶为2×PCR Mix,DNA模板为1 μL,通过建立的中成药中细尖狼蝎成分检出方法对市售30种中成药中全蝎投料情况进行鉴定。结果:经凝胶电泳检测,30个全蝎成分中成药均检出正品东亚钳蝎特有DNA条带,18种中成药(60%)在100~250 bp可见单一细尖狼蝎特异性DNA条带,空白对照无条带。对检出细尖狼蝎特异性条带的PCR产物进行TA克隆后测序,序列均与细尖狼蝎参考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2%~98%),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获得的序列均与细尖狼蝎为同一支系而与东亚钳蝎不同,因此在120 bp左右出现单一条带可鉴定为细尖狼蝎。结论:中成药中全蝎投料存在以细尖狼蝎掺伪全蝎投料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管。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出中成药中细尖狼蝎成分,有利于完善全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 快速分析
  • 王艳双, 王艺潼, 母润红, 张丽华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7): 1276-128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3-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中药材紫河车遗传标志物DNA指纹-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分子鉴定方法,研发一体化质量控制基因检测试剂盒。方法:自主研发紫河车模板DNA提取的方法及试剂,根据人mtDNA cytb基因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引物的5'端分别用FAM、Biotin标记,筛选PCR最佳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建立DNA指纹分子鉴定方法,研发PCR基因检测试剂预混液,采用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技术制备对照药材DNA克隆液,利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进行结果检测,开发出集“DNA提取试剂、PCR基因检测试剂预混液、对照药材DNA克隆液、空白对照液、试纸条”为一体的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并进行特异性、重现性、灵敏性、稳定性的评价。结果:自主研发的DNA提取试剂提取的模板DNA质量浓度均在150~280 ng·μL-1,纯度均在1.8~1.9,琼脂糖凝胶电泳无拖尾。紫河车特异性引物在退火温度59 ℃、循环20次时;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显示:紫河车对照药材及正品出现2条红色条带,易混品及空白对照出现1条红的条带。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正确。对照药材DNA测序结果与人mtDNA cytb基因同源性100%。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灵敏度为0.1 ng·μL-1结论:DNA指纹-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分子鉴定方法能够特异、准确、快速、可视化地对紫河车的真伪进行鉴定,一体化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为紫河车质量控制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检测方式,更适合现场实地检测,可普遍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