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31
  

  • 全选
    |
    综述专论
  • 李海兰, 刘玉苹, 姚建能, 刘颖玲, 李霁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739-75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样品成分复杂,且目标分析物的浓度范围差异显著,因此,样品前处理对后续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前处理技术正在向微量、省时、高效、在线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复杂基质和痕量分析的要求。在线前处理技术将样品前处理步骤与后续分析检测过程直接集成到自动化系统中,可减少步骤和误差,提高分析效率和灵敏度,实现目标化合物的自动、快速和高效分析。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生物样品在线前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为后续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 成分分析
  • 刘泽, 郑历史, 舒胜男, 孙淑仃, 李荣荣, 赵迪, 冯素香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754-77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HRMS)技术,对补肺健脾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2.1 mm×100 mm,2.6 μm)色谱柱,以甲醇(A)-0.1 %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 · min-1,柱温30 ℃;质谱数据采集采用正负离子Full MS/dd-MS2扫描模式,通过其特征碎片离子峰信息,采用Compound Discoverer分析数据,结合Chemspider、mzCloud等数据库和已有的相关化学成分信息报道,利用Mass Frontier的裂解推测,结合其裂解规律推断其结构,对补肺健脾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补肺健脾方中鉴定出化合物221个,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6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40个、萜类化合物2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6个,及其他类化合物79个。结论: UPLC-HRMS可快速鉴定补肺健脾方体化学成分,同时定性分析补肺健脾方剂中的物质基础,可用于补肺健脾方的质量控制。
  • 魏子琦, 杨蕊, 李阑影, 蒋羽鸽, 杨沫, 周安, 李泽庚, 吴欢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779-79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 MS/MS)法测定芪玉三龙汤中14个活性成分(L-精氨酸、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芦丁、贝母辛、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对香豆酸、阿魏酸、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Ⅰ)的含量。方法: 色谱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 · min-1,进样量5 μL,柱温35 ℃。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4个活性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5 0;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2%,稳定性RSD<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4%~108.5%,RSD为0.020%~3.6%;10批自制芪玉三龙汤中上述14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67.28~785.78、165.72~197.27、196.32~275.60、17.60~26.52、4.68~10.75、279.12~388.05、26.00~47.57、385.52~442.77、288.00~358.82、629.88~839.02、86.67~125.83、51.58~65.83、25.50~37.53、55.50~76.13 μg · g-1结论: 本研究基于UPLC-QQQ MS/MS建立的芪玉三龙汤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特点,可为芪玉三龙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刘一菲, 屠万倩, 张留记, 李开言, 张迪文, 杨丹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796-80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金连驱瘟胶囊中绿原酸、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甘草苷、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和厚朴酚及厚朴酚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AtlantisTM T3(150 mm×4.6 mm,3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 · min-1,柱温35 ℃,进样量4 μL,检测波长为225 nm(检测连翘苷)、250 nm(检测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276 nm(检测甘草苷)、290 nm(检测和厚朴酚、厚朴酚)和325 nm(检测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酯苷A)。结果: 上述11个成分在各自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100.1%~108.1%,RSD 在2.8%~4.1%。3批样品中各成分含量范围分别在7.505~7.606、3.485~3.920、0.969~1.068、0.837~0.955、1.009~1.436、3.037~3.602、5.259~5.371、0.931~1.012、1.428~2.053、0.939~1.018和2.744~2.827 mg · g-1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可为金连驱瘟胶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 于舒婷, 吴伟伟, 叶桂芳, 史静超, 秦雪梅, 李震宇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02-8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 TOF MS/MS)结合特征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整合策略的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快速分析方法,对四神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表征。方法: 采用UHPLC-Q TOF MS/MS对四神丸进行质谱数据采集,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µ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 · 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80~1 500,并上传至Global Natural Product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以创建四神丸的FBMN。结果: 通过分析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特征,结合对照品、自建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比对,以及FBMN关联性预测结构相似性化合物,在四神丸中共鉴定出131个化合物,包括27个生物碱类、63个黄酮类、11个苯丙素类、14个酚类,8个萜类化合物以及8个其他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对四神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全面的表征,总结了主要化学成分的裂解规律及特征离子,为四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提供借鉴。
  • 刘丽琴, 徐载萍, 付文艳, 袁铭铭, 赵雯, 杨莘锴, 万林春, 魏峰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21-83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双标多测(TRSDMC)法同时测定香薷中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黄芩素-7-甲醚、香荆芥酚、麝香草酚5个成分的含量,更加经济有效地对香薷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在13根不同型号的C18色谱柱上测定香薷5个成分的实际保留时间,以各成分在各色谱柱下的平均保留时间为各组分的标准保留时间。选取迷迭香酸(峰2)和香荆芥酚(峰4)作为双标化合物,使用双标线性校正(LCTRS)法进行色谱峰定位;以迷迭香酸为对照,用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香薷差异性质量标志物。结果: LCTRS法对待测组分的预测结果准确且色谱柱适用范围广;野黄芩苷、黄芩素-7-甲醚、香荆芥酚和麝香草酚相对于迷迭香酸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853 3、0.475 2、3.034 7、2.738 6,其RSD均在2.0%以内,2种方法计算的含量值无明显差异。24批香薷中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黄芩素-7-甲醚、香荆草酚、麝香草酚的含量分别为0.05~2.87、0.73~9.73、0.04~0.99、0.36~8.52、0.61~10.27 mg · g-1。24批香薷样品可以聚为3类,麝香草酚、香荆芥酚、黄芩素-7-甲醚为香薷的差异性质量标志物。结论: 本文建立的同时测定香薷中5个成分含量的TRSDMC法稳定、可靠,可为香薷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 王玉霞, 侯佳豪, 李冉, 涂天智, 宋永兴, 段绪红, 马东来, 王茜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33-84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克癀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 · 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 μL。对克癀发酵前后所含的绿原酸、升麻素苷、三七皂苷R1、黄芩苷、小檗碱、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1个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建立克癀发酵前后的化学指纹图谱;应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克癀发酵前后成分进行区分与比较,筛选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 建立了克癀发酵前后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所建立的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克癀的质量评价;多成分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克癀原药材粉末、克癀发酵粉末和克癀胶囊内容物粉末中三七皂苷R1(1.023~2.927 mg · g-1)、黄芩素(0.125~0.568 mg · g-1)和盐酸小檗碱(2.151~3.068 mg · g-1)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确认三七皂苷R1、黄芩素和小檗碱为克癀发酵前后的差异性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和鉴别克癀发酵前后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经过发酵的克癀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明确了其差异性成分,为克癀胶囊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了分析依据。
  • 于婷, 沈敏, 黄杰, 张天娇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43-#REF.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冰冻人全血国家标准品。方法: 收集无明显溶血、黄疸、脂血的抗凝全血样品,混合传染病四项全阴的全血,-20 ℃以下冷冻48 h以上,解冻后离心(4 000×g,10 min),弃沉淀,加入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依维莫司的纯品原料,配制成目标浓度,充分混匀,再分装制备成2个水平标准品。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和线性回归法评估标准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参考方法为标准品定值,并计算不确定度;最后再进行互换性评估。结果: 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依维莫司水平Ⅰ的均匀性检验F值分别为1.492 1、1.395 6、1.432 8和1.060 2,水平Ⅱ的均匀性检验F值分别为1.441 2、1.476 1、1.458 0和1.454 6,均<F0.05;标准品水平Ⅰ在20~25 ℃和2~8 ℃条件下可稳定10 d,-20 ℃条件下可稳定30 d;标准品水平Ⅱ在20~25 ℃条件下可稳定10 d,在2~8 ℃、-20 ℃条件下可稳定30 d。定值结果(k=2):环孢霉素A水平Ⅰ为(105.6±8.9)ng · mL-1,水平Ⅱ为(419.8±32.8)ng · mL-1;他克莫司水平Ⅰ为(5.4±0.4)ng · mL-1,水平Ⅱ为(17.0±1.8)ng · mL-1;西罗莫司水平Ⅰ为(5.0±0.3)ng · mL-1,水平Ⅱ为(15.7±1.1)ng · mL-1;依维莫司水平Ⅰ为(4.8±0.2)ng · mL-1,水平Ⅱ为(10.2±0.6)ng · mL-1。2个水平标准品浓度均在新鲜全血样本的回归直线95%可信区间范围内,互换性良好。结论: 该批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冰冻人全血国家标准品均匀稳定,具有互换性,定值准确,可作为国家标准品用于这4项免疫抑制剂检测的校准,对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一致化具有重要意义。
  • 任丽萍, 贺兰英, 廖海明, 王瑾, 杨洪淼, 范慧红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51-85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有效控制比伐芦定注射剂的产品质量,研制比伐芦定首批含量测定用国家对照品,同时探索合成肽类标准物质定量赋值的其他方法。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关物质的测定,采用质量平衡法确定比伐芦定的含量,同时通过经肽纯度校正的肽含量方法进行验证,并对供试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考察。结果: 首批比伐芦定国家对照品以C98H138N24O33计,含量为88.8%,均匀性和稳定性考察结果符合规定。结论: 根据合成肽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可以确保国家对照品赋值的准确性。
  • 生物检定
  • 李华渊, 国玉, 谢伟, 项乾, 张文, 曹亚婧, 汪景, 卢燕云, 段思琪, 孙颖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59-86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可特异性识别金雀异黄酮(Gen)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特异、快速定量Gen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方法: 通过曼尼希法将Gen和载体蛋白偶联,合成人工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冲击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50% PEG的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亚克隆,获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结果: 试验成功筛选出C1和C3 2株抗Gen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 ∶ 32 000、1 ∶ 40 000。利用C3抗体优化间接竞争ELISA反应条件,检测抗体的灵敏度IC50为16.15 ng · mL-1,线性范围(IC20~IC80)为3.78~55.85 ng · mL-1。交叉反应结果显示,Gen单克隆抗体与鹰嘴豆芽素A、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96%和2.40%,而与芹菜素、4-苯并吡喃酮2-羧酸的交叉反应率均<0.1%。回收率在85%~110%,批内和批间RSD均<10%。结论: 本研究制备了Gen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其建立了Gen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符合免疫分析的基本要求。
  • 邢晟, 冯丹阳, 沈振, 胡文红, 李颖, 丁勃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67-87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基因药敏和代谢通路分析的微生态活菌制品活菌计数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方法,以解决多联活菌制品含量测定时活菌之间相互干扰,点计困难,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方法: 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品为例,通过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分析,快速预测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筛选出在4种微生物中存在抗性差异的抗生素作为添加剂,制备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多联制品的活菌含量测定。结果: 基于基因药敏技术筛选出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四联活菌制品计数时,有效消除了其他活菌对嗜酸乳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的干扰,保证每种成分菌计数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基因药敏及代谢通路分析可以快速预测多种微生物之间抗生素的抗性差异,结果准确、快速,大大地降低了工作量,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安全监测
  • 倪碧玉, 陈林, 郑超, 黄建华, 谢文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80-88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满足钆基造影剂分析测试的需求,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钆基造影剂中12种杂质元素Cr、Fe、Co、Ni、Cu、V、Zn、As、Cd、Sb、Ba、Pb的新策略。方法: 钆基造影剂经2%硝酸溶液稀释后直接采用ICP-MS/MS分析,在冷等离子体/NH3/He反应模式下消除V、Cr、Fe、Co、Ni、Cu受到的质谱干扰,在热等离子体/O2/H2反应模式下消除Zn、As、Cd、Sb、Ba受到的质谱干扰,为评价方法的准确可靠性,采用该方法与高分辨ICP-MS(HR-ICP-MS)对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43f)进行对比分析,并开展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分析元素的检测限(LOD)为0.014~0.86 ng · L-1,加标回收率为96.7%~105.8%,RSD为1.6%~4.0%;分析方法和HR-ICP-MS的测定值与NIST SRM 1643f的参考值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度水平,2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精密度高,ICP-MS/MS结合不同等离子体条件下的反应模式用于钆基造影剂中多元素分析具有推广价值,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领域。
  • 刘萌, 张亮, 陈芳芳, 李志梅, 张崇生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889-90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 MS/MS法)测定中药鸡内金中68种兽药残留。方法: 样品匀质后,经乙腈和含0.5%甲酸的乙腈进行2次提取,并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3.0 mm×150 mm,1.8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5 mmol · L-1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ESI电离源,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68种兽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方法检测限(LOD)为0.1~3 μg · kg-1,定量限(LOQ)为0.2~10 μg · kg-1;3个浓度水平下(n=6)加样回收率在61.9%~121.5%,RSD为0.50%~8.4%。在50批鸡内金样品中共有5批检出兽药残留,检出的兽药残留包括金刚烷胺、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适用于鸡内金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测定。
  • 丁芳芳, 索喆丹, 郑金琪, 艾婕, 顾霄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901-90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碳酸镧原料药中Cd、Pb、As、Hg、Co、V、Ni、Se共8种元素杂质的含量。方法: 样品经3%硝酸溶解后直接进样,采用标准加入法和氧化镧基体匹配法2种方法进行测定,结合在线内标校正消除基质效应,同时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 2种方法在质量浓度0~30 ng · mL-1范围内,8种元素线性均良好(r均>0.998),检测限分别为0.003 9~0.22 ng · mL-1和0.009 1~0.72 ng · mL-1,重复性RSD分别为1.5%~4.9%和5.1%~6.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98.3%和83.4%~114.4%,3批碳酸镧原料药中8种元素杂质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ICP-MS标准加入法和基体匹配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有效消除基质效应,适用于碳酸镧原料药中元素杂质的质量控制。
  • 标准研讨
  • 王培, 鲁鑫, 马冰, 段玺玉, 覃婷婷, 韩晓捷, 白海娇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907-91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欧洲药典“Room temperature”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室温”概念不同,贮藏温度与长期稳定性试验设计、说明书撰写密切相关,本文探讨贮藏温度差异对注射用特利加压素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以期引起仿制药企业对此问题的关注。方法: 基于不同厂家说明书贮藏温度不一致的问题,追溯原研药长期稳定性试验及贮藏温度,采用经过验证的有关物质和聚合物检查方法评价温度差异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结果: 放置于30 ℃的样品,有关物质增长幅度显著高于放置于15 ℃的样品。一家企业的样品于30 ℃放置仅5个月,聚合物就已超限。企业分歧源自部分企业忽视中欧药典差异,将原研药说明书“Room temperature”简单直译为“室温”。结论: 贮藏温度对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的有关物质和聚合物影响显著,应将说明书中贮藏温度要求收窄至“不超过25 ℃”。
  • 刘毅, 吴锐, 郭贤辉, 朱炯, 陈华
    药物分析杂志. 2025, 45(5): 915-92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1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吸附水分对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药物纯度的影响。方法: 药物纯度DSC测定的升温速率为0.5 ℃ · min-1,气氛为氮气,干燥气为50 mL · min-1;优化后的方法起始温度较常规方法提前10 ℃,并增设速率为1 ℃ · min-1的升温程序10 min,其余参数不变。结果: 无需干燥处理试样,常规DSC法可以准确测定吸附水分小于7%的咪唑、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甲硫酸新斯的明试样的纯度。方法:优化后进一步排除吸附水分干扰,吸附水分小于8%的上述试样均可以准确分析。结论: 吸附水分可能影响DSC法纯度分析的结果,熔融温度高于80 ℃且吸附水分小于7%的一般试样无需干燥处理,优化后的方法可进一步降低吸附水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