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平, 牟腊梅, 黄诗婷, 郭冬琴, 周文钊, 张华, 蒋忠岑, 熊双, 万莉, 颜嘉利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红袍果皮香气成分的影响及差异情况。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5种干燥方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室内恒温干燥、微波干燥和自然晾晒)处理后大红袍果皮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差异香气成分。结果: 大红袍果皮中共检出香气成分94个,其中烯烃类20个、酯类20个,醇类16个,醛类9个,酸类7个,酮类5个,酚类3个,以及其他种类(包括醚类、芳香类等)14个,有36个共有成分,58个特异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D-柠檬烯(41.30%±1.45%)。所建立OPLS-DA模型稳定可靠,通过VIP法筛选出28个差异香气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确定了4个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D-柠檬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反式橙花叔醇,其中,D-柠檬烯香气贡献最大。结论: 本研究利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5种干燥方式下大红袍果皮香气成分,OPLS-DA模型和聚类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大红袍果皮。筛选出来28个差异香气成分及4个关键香气成分。其中,采用微波干燥的大红袍果皮关键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热风干燥次之。本研究为大红袍果皮干燥方式选择及药食同源资源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