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和清洁级实验动物隐匿管状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649只SPF实验动物(包括小型猪25只,猴5只,兔40只,地鼠296只,豚鼠186只,大鼠438只,小鼠3629只,鸡25只,鸭5只)和1304只清洁级实验动物(包括兔3只,地鼠26只,豚鼠147只,大鼠229只,小鼠897只)来自全国不同的厂家。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对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进行筛查。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分离自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cox 1(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1)、cyt b(细胞色素b)、nad 1(NADH脱氢酶亚单位1)、nad 5(NADH脱氢酶亚单位5)、rrn L(核糖体RNA大亚基)和28S rRNA(28S核糖体RNA)基因,从分子水平上确证隐匿管状线虫感染。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实验动物中检出数量众多隐匿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根据隐匿管状线虫的卵细胞、幼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虫种。应用多重PCR测序技术,能从分离自实验动物的单个隐匿管状线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中鉴定出cox 1、cyt b、nad 1、nad 5、rrn L和28S rRNA基因,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在研究中,通过对确定的阳性样本测序保证了引物的特异性,探究了隐匿管状线虫分离株间核苷酸的可变性,排除了可能由于鼠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从4649份SPF实验动物和1304份清洁级实验动物样本中分别检出隐匿管状线虫阳性样本96份和35份。应用多重PCR和测序技术,鉴定证明这些阳性样本中确实含有隐匿管状线虫特异性的DNA。测序结果显示,自不同SPF实验动物和清洁级实验动物分离获得的隐匿管状线虫的cox 1、cyt b、nad 1、nad 5、rrn L和28 s rRNA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SPF实验动物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隐匿管状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和2.7%。结论: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测序技术能够快速精准检测鉴定出隐匿管状线虫。实验动物常会感染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隐匿管状线虫的人兽共患本质可以视作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预警。本研究首次对中国SPF和清洁级的实验动物隐匿管状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