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专论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及其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
  • 1. 中山大学药学院, 广州 510006;2.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检测中心, 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76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5-3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genotoxicity and potential toxic mechanisms of biomedical nano materials

Expand
  • 1. School of Phamaceutical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National Center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Drugs,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Key Laboratory of Beijing for Non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Research of Drugs, Beijing 100176, China

Online published: 2024-05-31

摘要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纳米材料可通过直接与DNA或染色体作用或借助氧化应激效应诱导DNA损伤、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周期紊乱,而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的差异则决定了其潜在遗传毒性的强弱。本文以常见医药用纳米材料纳米银和氧化铁纳米颗粒为例,就遗传毒性的类型、遗传毒性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及开发提供参考。

本文引用格式

郭雅娟, 王雪, 淡墨, 黄芝瑛, 文海若 .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及其致毒机制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 2018 , 38(1) : 50 -55 . DOI: 10.16155/j.0254-1793.2018.01.07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