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专论
    吴炎培, 原文鹏, 胡新华, 聂黎行, 黄烈岩, 邢江涛, 于健东,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1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作为新兴的高分辨气质联用技术,可实现挥发性成分的精确质量检测和高通量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线性动态范围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对复杂基质中多种痕量物质分析带来的挑战,近年已开始应用于环境、工业、食品、制药、司法、临床等领域。本文对GC-Orbitrap/MS技术进行全面综述,阐述其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介绍该技术在食品与药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查、持久性有机物检测、香气物质分析和化学药品杂质分析与中药质量评价,并重点分析在超痕量成分测定和未知化合物鉴别方面的优势。最后,从高分辨率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可变电子电压技术的应用、样品前处理方式的选择开发与优化、二维GC-Orbitrap/MS串联等角度,提出GC-Orbitrap/MS未来发展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综述专论
    司文轩, 马迅, 王红霞, 陈华, 汪晴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2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2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等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同,所得实验样品和数据相互之间有差异,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也不一样,因此IVRT & IVPT实验设备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贴剂体外实验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法规指南,总结了贴剂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国药典对于IVRT的要求,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差异;对于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实验方法的IVPT,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实验设备类型和实验条件,并总结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性和主要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接受液组成,选用的皮肤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评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期望为贴剂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成分分析
    甘金月, 王宝林, 丘海芯, 刘振杰, 陈道峰, 高红伟, 奉建芳, 唐红珍, 覃喜军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23-3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3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法分析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构建祛瘀散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 TOF MS/MS)技术,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100 mm×2.1 mm,1.9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1,柱温40.0 ℃,质谱数据采集为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数据库匹配、元素组成和碎片结构分析,鉴定祛瘀散结胶囊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另外,采用HPLC,色谱柱为Ultimate®AQ-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03 nm;以外标法计算,测定了11个不同批次祛瘀散结胶囊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祛瘀散结胶囊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外标法测得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0.484~1.097、0.341~0.618、1.685~2.399、5.748~8.386、3.868~5.898 mg·g-1,一测多评法测得的柚皮苷、新橙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分别为0.516~1.153、0.372~0.667、1.794~2.580、4.373~6.690mg·g-1,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8.9%。结论:UPLC-Q TOF MS/MS法能快速鉴定祛瘀散结胶囊的化学成分;建立的外标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祛瘀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以人参皂苷Rg1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有较好的可行性,适用于祛瘀散结胶囊日常生产的含量测定。
  • 代谢分析
    宋玉晨, 宫晓, 易欢, 张颖, 郭春莉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58-6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2个活性相关的羟基他汀酸代谢物和3个毒性相关的他汀内酯型代谢物的浓度,并应用于健康人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血浆样本酸化后通过蛋白沉淀法处理。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rx SB-C18(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以含0.05%甲酸的甲醇-乙腈(1∶1)和水-甲醇-乙腈(9∶0.5∶0.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检测离子对m/z分别为阿托伐他汀559.3→440.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酸(2-HAT)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酸(4-HAT)575.1→440.3、阿托伐他汀内酯(ATL)540.9→448.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2-HATL)和对羟基阿托伐他汀内酯(4-HATL)557.2→448.2及内标匹伐他汀422.2→290.0。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后检测健康受试者及临床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后血浆样品,分析阿托伐他汀和5个代谢产物的药代代动力学特征。结果: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物浓度在0.1~25 n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及准确度的RE均<15%,各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健康受试者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和4-HATL的Cmax均值分别为11.48、4.71、0.28、1.71、2.52和2.31 nmol·L-1;AUC0-∞均值分别为87.31、58.79、8.60、28.75、45.76、31.49 nmol·h·L-1; t1/2均值分别为7.96、7.93、19.58、8.76、8.98和21.37 h。患者服药12 h后阿托伐他汀、2-HAT、4-HAT、ATL、2-HATL和4-HATL的血药浓度分别为(4.16±1.31) nmol·L-1、(2.65±1.33) nmol·L-1、(1.15±1.16) nmol·L-1、(2.96±1.83) nmol·L-1、(4.27±2.00) nmol·L-1和(3.70±1.74) nmol·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5个代谢物同时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快捷、灵敏、稳定,可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毒性相关内酯型代谢物具有较高暴露水平,需关注可能带来的副反应风险。
  • 代谢分析
    王医成, 贺康, 彭静波, 饶泰, 陈尧, 郭莹, 谭志荣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68-7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EDTA抗凝血浆中维格列汀的浓度,并将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稳定同位素标记13C-15N-维格列汀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处理,采用Hypurity C18(150 mm×2.1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维格列汀监测离子对m/z 304.3→154.2,内标监测离子对m/z 310.3→160.3。考察其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并使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浆维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浆中维格列汀质量浓度在1.11~534.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个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在0.9%~8.5%,准确度在99.8%~109.3%。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92.0%、87.6%、71.2%,冰上放置0.5、1、2 h的准确度分别为102.0%、94.5%、86.6%,该结果提示维格列汀在血浆中可能存在不稳定现象。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以及其他稳定性结果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相关要求。8例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t1/2为(1.49±0.37) h,tmax为(2.06±1.11) h,Cmax为(290.94±100.36) ng·mL-1,AUC0-24 h为(1 343.46±186.89) ng·h·mL-1,AUC0-∞为(1 351.31±188.79) ng·h·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8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给药50 mg维格列汀片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
  • 代谢分析
    李辉, 郭萱, 侯哲, 刘东阳, 董静, 杭太俊, 张雷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76-8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08
    目的:建立LC-MS/MS方法测定中国孕妇胎盘中地塞米松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丰度数据。方法:采用Shim-pack GISS-HP C18(100 mm×2.1 mm, 1.9 μm)色谱柱,柱前由0.2%甲酸-水(A)和0.2%甲酸-乙腈(B)组成的流动相,以0.2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后以0.1 mL·min-1的流速加入0.5%乙二醇-乙腈(流动相C),采用ESI源正离子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对中国孕妇孕晚期胎盘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P3A4)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建立的LC-MS/MS分析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1(r>0.999);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学验证的要求(RSD≤15%),稳定性结果显示样品稳定性良好。11β-HSD2、11β-HSD1、CYP3A4和P-gp的蛋白丰度分别为(84.46±59.97) pmol·g-1、(11.44±3.73) pmol·g-1、 (8.83±2.78) pmol·g-1和(7.94±4.10) pmol·g-1。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在胎盘不同部位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人胎盘P-gp的丰度(7.94±4.10) pmol·g-1和白人(4.41±2.46) pmol·g-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用于检测人类胎盘中地塞米松相关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丰度值。
  • 安全监测
    李宣, 黄敏文, 施海蔚, 胡楠, 周杰, 杭太俊, 袁耀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1): 116-12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1.12
    目的:建立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确定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杂质的结构及来源,进而用于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方法:一维系统:采用Acquity UPLC® Peptide CSH C18(1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7.8 g·L-1磷酸二氢钠,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乙腈(19∶1)为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 ℃;二维系统:采用Acquity 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甲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10 nm。质谱检测器采用ESI源,负离子扫描模式。结果:采用2D-LC-Q TOF MS法,推定了CMS中55个杂质的结构,并推测其主要来源为多黏菌素E1-I、多黏菌素E1-7MOA、多黏菌素E3及多黏菌素E6。结论:利用二维液质联用技术推定CMS中杂质峰的结构及来源,并用来评价不同厂家、生产工艺的原料药中杂质含量变化,有利于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药物质量。
  • 综述专论
    陈中强, 袁发浒, 李莹, 施璐, 曹晓琴, 刘巍, 刘亮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185-19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1
    环状RNA(circRNA)是一大类内源性单链RNA,不同于其他线性RNA,circRNA通过外显子、内含子或2个外显子-内含子的反向剪接和融合形成共价闭环而产生,在高度分化的真核生物中普遍表达,并且与生物体的多种发育和代谢疾病过程密切相关。circRNA具有结构稳定、抗RNA酶降解、高度保守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是诊断和预后的理想生物标记物。传统方法如Northern 印迹法、qRT-PCR和微阵列分析虽然提供了一定有用的信息,但是依旧受制于各自的缺点,无法在临床检验中大规模推广。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本文总结了目前circRNA检测方法的相关进展,阐述其优点和局限性,并讨论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综述专论
    郝梦超, 姚甜, 刘二奴, 吴睿, 刘存芳, 田光辉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195-21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2
    忍冬是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的植物,分布广泛,药理活性显著。忍冬中含有丰富的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知网、万方、X-mol等多个文献数据库,着重引证近五年的主要文献,将金银花、藤、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忍冬提取物的药理活性进行总结概述,为忍冬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深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 成分分析
    徐凡, 袁杰, 蒲婧哲, 胡冲, 张亚中, 刘守金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14-22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3
    目的:本文通过建立茯苓皮的双波长切换HPLC特征图谱方法,同时建立茯苓皮中11个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旨在为茯苓皮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定性和定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含3%四氢呋喃)(A)和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 ℃,进样体积20 μL,检测波长210、243 nm。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能有效的识别18个共有峰,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3.7%(n=6);11个待测化学成分能够达到良好分离,在考察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6),平均回收率95.4%~105.5%,RSD 1.0%~3.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3.0%(n=6);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地的茯苓皮药材的相似度很高;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1个三萜类成分中茯苓酸A在所有批次茯苓皮中占比最高,另外茯苓酸A、松苓新酸、茯苓酸B、去氢齿孔酸、栓菌酸5个成分的含量波动相对较大,其他成分波动较平缓;不同产地茯苓皮样品无明显地域上的差异。结论:建立了茯苓皮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茯苓皮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 生物检定+活性分析
    严翠霞, 史芳亮, 韩春霞, 方欣欣, 郑璐侠, 邵泓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249-25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07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的含量。方法:样品加淋洗液[甲醇-乙腈-1.0 mmol·L-1盐酸(20:42:38)]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直接进样,以庚酸为内标。采用Dionex InPacTM NS1分析柱(250 mm×4 mm,10 μm)与Dionex InPacTM NG1保护柱(35 mm×4 mm,10 μm),流速1.0 mL·min-1,ASRS 300 膜抑制器,化学抑制,再生液为 5 mmol·L-1四丁基氢氧化钠溶液,电导检测器检测,柱温 30 ℃,进样量 25 μL。结果:辛酸峰与内标峰间的分离度>1.5;辛酸钠在0.38~2.52 m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6);重复性试验的RSD为1.1%(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1.8%(n=9);定量限与检测限分别为0.19 nmol与0.09 nmol;国内外7家企业20批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范围为0.073~0.163 mmol·g-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人血白蛋白制品中辛酸钠含量的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保证。
  • 质量分析
    张新博, 汪芸兰, 雷璇, 张颖, 宋逍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340-35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18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不同产地蜜枇杷叶的质量,优选出蜜枇杷叶的最佳产地。方法:采用AcclaimTM 120A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进行检测,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5%B;5~6 min,5%B→10%B;6~20 min,10%B;20~50 min,10%B→25%B;50~60 min,25%B),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建立30批不同产地蜜枇杷叶的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蜜枇杷叶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同产地蜜枇杷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综合评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出不同产地蜜枇杷叶的差异标志物,根据综合评分优选出蜜枇杷叶的产地。结果:建立了30批蜜枇杷叶的指纹图谱,标定出12个共有峰,根据对照品指认出4个色谱峰,确定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CA将30批蜜枇杷叶样品分为6类;经PCA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15%;根据OPLS-DA筛选得到6个差异标志物,其中2个确定为金丝桃苷、绿原酸;根据综合评分筛选出蜜枇杷叶的较优产地为四川、广西、广东、陕西。结论: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过程中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方法可全面综合评价蜜枇杷叶质量,此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蜜枇杷叶的产地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准研讨
    黄冰娥, 蔡国伟, 高琳, 苏燕琼, 王健松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2): 351-35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2.19
    目的:改进头孢克肟颗粒有关物质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选择YMC-Triar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 mol·L-1甲酸铵溶液(pH 4.7)-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将该色谱条件应用于头孢克肟颗粒有关物质的检测,对比了本文方法与药典方法(含USP PF 2018版)中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完成了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等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药典方法均无法同时使主要降解杂质A1~A4或杂质B1~B4基线分离,且无法用于测定聚合物杂质B及聚合物杂质D。本文方法头孢克肟、各特定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R≥1.5),可同时检测并定量聚合物B及聚合物D,分离度优于药典方法。结论:本方法改进了头孢克肟、各杂质间的分离度,杂质检出个数更多,能准确定量各特定杂质,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头孢克肟的质量控制。
  • 综述专论
    牛可歆, 廉洁, 赵霞, 宋树强, 苏雪, 肖楠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553-561.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01
    违禁药物以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的水平,广泛分布于生物、食品、环境和药物等复杂基质,可能会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毒品滥用等问题,违禁药物分析是公共安全领域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固相萃取是分析复杂基质中违禁药物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但萃取痕量级别违禁药物时,易出现样品利用率低、萃取灵敏度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公共安全领域灵敏快速的分析需求。为此,具有强大尺寸优势的纳米纤维、纳米颗粒等材料,用于固相萃取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静电纺丝技术是连续、大量生产纳米纤维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材料多样、纤维尺寸可控等优势,现已广泛用于分析萃取领域。静电纺丝技术经历了从采用单一聚合物纺丝,到多种聚合物混纺、添加功能材料的纳米颗粒修饰等发展,制备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机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逐渐提升,拓宽了该技术在违禁药物分析中的适用范围。目前,静电纺丝技术在违禁药物固相萃取中的应用仍属起步阶段,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静电纺丝在传统固相萃取、微型化固相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成分分析
    孙帅, 王相, 高乐, 谢文超, 刘宸男, 牛丽颖, 王鑫国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567-57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03
    目的: 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红五参胶囊中11个成分(咖啡酸、阿福豆苷、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红景天苷、紫丁香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d)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 C18(100 mm×2.1 mm,2 μm)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1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为1 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结果: 11个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 0;精密度RSD均<3%;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RSD值均<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101.5%,RSD≤3.7%。10批红五参胶囊中咖啡酸、阿福豆苷、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红景天苷、紫丁香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d含量分别为0.010~0.013、0.000 7~0.001 4、0.035~0.038、0.312~0.315、0.413~0.417、0.411~0.416、4.355~4.358、0.030~0.032、0.993~0.999、1.120~1.124、2.536~2.538 mg·g-1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红五参胶囊的质量控制。
  • 代谢分析
    张熊莉, 夏涛, 郑林, 迟明艳, 李月婷, 巩仔鹏, 金阳, 刘亭, 黄勇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594-60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06
    目的: 研究黑骨藤在正常及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黑骨藤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大鼠模型;运用UPLC-Q TOF MSE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0.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对正常和AA模型大鼠灌服黑骨藤提取物后的血浆、尿液和粪便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大鼠体内和AA模型大鼠体内分别检测到2、3个原型成分,32、35个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单咖啡酰基奎宁酸还原、甲基化、开环裂解、葡萄糖醛酸化,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还原、甲基化、乙酰化、异构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 AA模型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比正常大鼠更具多样性,RA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黑骨藤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 安全监测
    陈娟, 焦阳, 汪冰, 王琳, 薛菲, 解盈盈, 闫庆康, 李向, 林永强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28-63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0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蟾皮区别于蟾酥的差异成分进行研究和应用。方法: 采用Waters Atlantis T3(150 mm×2.1 mm,3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 ℃,选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得到候选差异离子,通过Xcalibur 3.0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差异离子的二级碎片信息,再使用AB SCIEX 6500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候选差异离子进行专属性验证,应用专属性良好的离子对建立蟾酥中掺伪蟾皮的鉴别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查找验证,共找到5个可用于识别蟾皮的差异离子对(m/z: 377.5→243.2,172.1;330.4→170.9,127.0;313.4→201.2,171.0;452.4→280.2,298.2;614.7→332.4,281.3),应用差异离子信息建立了蟾酥中蟾皮的检查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考察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耐用性,各离子对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 7,精密度试验RSD为1.3%~4.1%,重复性试验RSD为1.3%~3.2%,依据上述方法对5批蟾酥市场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有2批样品出现蟾皮成分但未超出拟定的5%掺伪上限。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将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快速寻找差异信息的方法,并应用差异信息建立了蟾酥中掺伪蟾皮的检查方法。
  • 安全监测
    沈好文, 肖梦晴, 孟海涛, 冷向阳, 严方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37-648.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1
    目的: 运用拟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胶塞中的可提取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 以水、pH 2.6磷酸盐缓冲液、pH 9.18磷酸盐缓冲液、15%乙醇溶液分别对6种胶塞进行提取,制备质量控制(QC)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采用LC-30A超高效液相色谱仪-Q TOF-9030质谱ESI+/ESI-模式检测,使用Waters Acquity BEH C8/HSS T3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水-含0.1%甲酸的乙腈/含0.05%碳酸氢铵的水-含0.05%碳酸氢铵和5%水的甲醇作为流动相,运用TOF MS-和MS/MS DDA扫描模式对QC溶液进行检测。用MSConvert及MRM-Ion_Pair_Finder软件处理QC溶液的扫描结果,获得MRM参数。用Exion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Qtrap6500+质谱ESI+/ESI-模式检测,流动相和色谱柱同前,运用Scheduled-MRM扫描模式对提取液进行检测。结果: 对1 399个未知物和116个已知物进行了分析,按提取液分类,发现pH 9.18磷酸盐缓冲液和15%乙醇溶液能提取出较多的化合物,找出了27个在不同提取液中差异较大的化合物;按胶塞分类,通过25个差异物,判断了不同胶塞的亲缘关系。结论: 本研究对6种胶塞在4种提取物下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分析。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提取物之间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重点差异物可以专门制定分析方法进行质控跟踪研究,以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同时也分析了不同胶塞中的差异物,可以用来对未知胶塞样本进行大致的类别判断。
  • 安全监测
    刘萍, 范俊沛, 顾建琴, 孙杰, 窦秀秀, 唐黎明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671-677.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14
    目的: 测定缩宫素原料药中7个杂质的有关物质含量并对其限度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测定。采用Waters Xbridge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4)-乙腈(90∶1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5 mL·min-1,柱温32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0 μL。绘制缩宫素和杂质Ac-缩宫素、[Glu4]缩宫素、[+Gly10]缩宫素、缩宫素[-NH2]、[trisulfide]缩宫素、[cis-dimer]缩宫素和[trans-dimer]缩宫素的线性方程,以斜率计算7个杂质相对于缩宫素的校正因子,测定3批缩宫素原料药中各杂质含量,并与杂质对照品外标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个缩宫素杂质的定量限在2.75~5.66 ng,检测限在1.38~2.83 ng。各杂质质量浓度在0.03~3.40 μg·m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r>0.999)。相对于缩宫素,Ac-缩宫素、[Glu4]缩宫素和缩宫素[-NH2]的校正因子为1.1,[+Gly10]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1.2,[trisulfide]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0.9,[cis-dimer]缩宫素和[trans-dimer]缩宫素的校正因子为1.3。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得3批缩宫素原料药中杂质Ac-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96%、0.93%和1.01%;杂质[Glu4]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07%、0.06%和0.08%;杂质[+Gly10]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07%、0.04%和0.04%;杂质缩宫素[-NH2]的含量分别为0.09%、0.05%和0.07%;杂质[trans-dimer]缩宫素的含量分别为0.27%、0.18%和0.22%。其他单个最大杂质含量为0.18%~0.19%,总杂质含量为1.88%~2.06%。比较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和外标法测得的结果,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能准确、有效地测定缩宫素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 快速分析
    马秋贺, 马玉贺, 李涛, 刘悦, 柴金军, 徐子强, 刘昂, 高丽君, 夏薇, 李明成, 曲永梅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4): 729-736.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4.20
    目的: 基于酶促恒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 ERA)技术建立一种可快速定性鉴别道地药材天麻真伪的方法。方法: 遵循ERA引物设计原则,应用Oligo 7.0软件根据天麻及其常见伪品的ITS2基因组序列,筛选优化天麻ERA特异性引物,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天麻特异性PCR鉴别引物,通过对ERA、PCR反应体系的优化,最终确定ERA最佳反应时间为17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0 ℃;PCR最优退火温度为57 ℃,循环为32次,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验证,并选取中药市场市售天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所设计的天麻ERA鉴别引物与其常见伪品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重复性结果显示,3次重复性检测结果一致,未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该方法对天麻基因组DNA的灵敏度为1 pg·μL-1,比传统PCR灵敏性高;ERA技术能够用于天麻市售样品的快速鉴定,且检测结果与PCR方法相同。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道地药材天麻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戴胜云, 刘杰, 袁苏宁, 连超杰, 乔菲, 昝珂, 过立农, 马双成, 郑健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40-749.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1
    国家药品抽检工作是我国对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为药品监管和标准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对 2015年和2022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完成的紫草品种的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显示紫草的合格率由2015年的43.9%提高到87.5%,紫草合格率大幅度提升。2次全国性的紫草抽检,都反映了新疆紫草资源匮乏,内蒙紫草濒临枯竭,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紫草饮片不合格样品占有率较高。2015年抽检的不合格样品的薄层鉴别斑点部分与合格样品一致,2022年抽检的不合格样品薄层鉴别与合格样品一致,但斑点的深浅程度与合格样品不一致,提示现在的不合格样品为掺伪样品,给紫草的质量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通过2次抽检工作的探索性研究初步认为,完善紫草药典标准,科学建立检验项目及加强质控体系建设对紫草监管有重要意义。
  • 紫草类民族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专栏
    刘杰, 谷海媛, 戴胜云, 乔菲, 连超杰, 郑健, 加沙尔·斯哈克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56-76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3
    目的:基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理念设计并筛选出可用于高效扩增与鉴别紫草市场样品真伪的特异性引物。方法:针对新疆紫草的ITS序列和紫草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ITS2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巢式引物设计;比较ITS2通用引物PCR和巢式PCR对紫草药材基因组DNA的扩增效率;基于巢式引物直接扩增紫草基因组D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于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变异位点覆盖情况对设计的紫草药材特异性引物进行评价。结果:经过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共选出11对引物进行合成;巢式PCR对紫草药材基因组DNA的扩增效率明显优于ITS2通用引物PCR;基于巢式引物直接扩增紫草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结果明显优于ITS2引物直接扩增紫草基因组DNA,且呈单一条带;确定AE-9S/AE-2A、AE-4S/AE-10A、AE-12S/10A、AE-29S/AE-29A共4对引物适用于紫草正伪品鉴定。结论:在DNA条形码鉴定和巢式PCR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4对可以用于有效区分药材市场中主流的新疆紫草和紫草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的特异性引物,为后续紫草药材及其他中药民族药品种的鉴定方法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 成分分析
    赵振霞, 耿韫, 雷蓉, 尹璇, 刘永利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796-805.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0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菊降压胶囊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个成分的含量,并结合量值传递规律对菊花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28 nm。以上述8个成分的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从饮片到提取液的量值传递分析。结果:8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分别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3%~101.9%,RSD为0.066%~0.64%。3批山菊降压胶囊样品中测得的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57~0.279、0.629~0.650、0.402~0.476、0.454~0.539、1.118~1.278、0.653~0.740、0.659~0.706、1.138~1.167 mg·g-1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量值传递分析更为含量方法的建立及限度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可为山菊降压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 成分分析
    蒋芦荻, 王晓燕, 刘亚楠, 王海波, 杨琰, 李海燕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27-834.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0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更年宁中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共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 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模式为ESI-(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和ESI+(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 Ⅱ、白术内酯 Ⅰ ),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85~29.71、1.620~32.40、7.801~156.0、0.518~10.35、0.167~3.333、0.359~7.179、1.455~29.10、1.520~30.40、0.160~3.205、0.143~2.864、0.157~3.136 μg·mL-1,r均≥0.998 0;平均回收率(n=6)在95.9%~102.6%,RSD在0.90%~3.0%。5个企业生产的10批更年宁样品中上述11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4.8~104.5、37.6~288.5、335.8~1 332.8、6.2~10.1、6.6~61.8、13.7~75.1、57.4~132.8、16.9~70.6、11.8~33.9、3.4~15.4、6.5~12.9 μg·g-1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更年宁的质量控制。
  • 代谢分析
    张锦钰, 李艳翠, 孙长海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41-850.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2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刺五加提取液中7-羟基香豆素、秦皮素、异嗪皮啶、东莨菪内酯4个成分的含量,评价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aQ 色谱柱(100 mm×2.1 mm, 1.9 μm),以0.1%甲酸-水(A)和0.1%甲酸-乙腈(B)(82∶18)为流动相,流速0.30 mL·min-1,柱温40 ℃;质谱正离子模式扫描,进样量5 μL;选取健康SD大鼠,单次灌胃10 mL·kg-1(相当于原药1 g·kg-1剂量)的刺五加提取液,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的待测物质血浆浓度,利用DAS软件,经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7-羟基香豆素(r=0.999 4)、秦皮素(r=0.998 9)、异嗪皮啶(r=0.999 3)、东莨菪内酯(r=0.998 4)质量浓度在0.05~5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均<15%,回收率均在85%~115%。绝对生物利用度均在59%~78%,相对生物利用度均在80%~87%。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要求。结论:大鼠单次灌胃刺五加提取液后,4个待测物质均被大鼠吸收和消除,方法验证结果符合生物样本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可用于评价刺五加提取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生物利用度。
  • 质量分析
    石岩, 李宁,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66-873.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5
    目的:建立以黄酮类成分为特征的栽培黄芪、半野生黄芪和野生黄芪的三分类模型,并且对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评价。方法:首先,对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建立决策树和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性程度;然后,使用TVAE表格数据生成算法,根据真实数据生成600批虚拟数据,使用自动学习框架AutoGluon,num_bag_folds设为5,分别对64批真实数据和600批虚拟数据进行学习,得到2组共30个模型,依据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可知,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刺芒柄花苷这3种黄酮类成分对于黄芪质量,尤其是来源等级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组共30个模型预测准确率表明,基于NeuralNet的模型和基于树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对于黄酮成分数据表征的黄芪而言分类效果最好;数据增强技术生成的虚拟数据与真实数据在所训练得到的模型准确率趋势方面基本一致。结论:机器学习相关技术在以黄酮为特征的黄芪分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质量分析
    高美美, 黄建猷, 翟雅南, 蒋凌风, 陆国寿, 胡筱希, 閤雪晴, 李冬梅
    药物分析杂志. 2024, 44(5): 882-892. https://doi.org/10.16155/j.0254-1793.2024.05.17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及化学模式识别法结合的方法,评价不同产地杉木叶质量,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杉木叶中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金松双黄酮的含量;建立10批不同产地杉木叶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统计学分析、模式识别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杉木叶整体质量。结果:10批杉木叶共确定14个共有峰,相似度范围为0.955~1.0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样品中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扁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金松双黄酮6个双黄酮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2~5.24、0.10~0.24、1.55~3.67、0.21~0.89、0.10~0.24、0.51~2.39 mg·g-1;通过PCA,进一步评价不同产地间杉木叶质量差异,将10批药材分为三大类,得到4个影响杉木叶分类的主要因子,最后采用OPLS-DA筛选出色谱峰6、12、7(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13(金松双黄酮)、5(穗花杉双黄酮)、9(扁柏双黄酮)、2等7个差异标志物,可用于区分不同批次杉木叶。结论:建立的杉木叶质量评价方法稳定,结果可信,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杉木叶药材的质量品质评价。
  • 质量分析
    药物分析杂志. 0, (): 55.